第55章 太傅陶元亮
随着时间的流逝,两位小皇子已经长到快读书的年纪了,易思钿叫人把自己的纸笔都来,易思钿开始默写以前学过的《桃花源记》。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司马昌明:“好文章,想不到朕的皇后还有这样的诗情画意,你要朕要怎么赏你”?
易思钿:“皇上,这篇文章并非臣妾所作”。
司马昌明:“那是谁这么有才啊”?
易思钿:“皇上,是陶元亮所写”。
司马昌明:“此人这么有才,不如招来当太傅,皇后意下如何”?
易思钿:“皇上之言在理,只是臣妾听说此人不是那么请的”。
时年七月,二十岁的陶元亮被任命为太傅,教授皇子们读书写字,与皇子们一起读书还有一名小女孩,名字叫做谢落英。
下课以后,陶太傅便出宫回家了,此后前来拜访的人很多,陶太傅的家离皇宫不远,就在出宫后不远的宣武大街上,是相当繁华的地段。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⑸。
陶太傅身后传来明亮的掌声。
陶太傅:“不知皇后娘娘驾到,有失远迎”。
易思钿:“先生不必多礼,快快请起”。
陶太傅:“谢皇后娘娘”。
易思钿:“先生这首诗我最喜欢心远地自偏和悠然见南山,平静的山间只有自在的生活,是多么让人向往啊,皇宫对我来说,就是一个巨大的鸟笼,若不是为了太子,我也不会留下来”。
陶太傅:“是啊”。
易思钿:“请先生一定要坚持作诗,先生的佳作必当流传千古”。
陶太傅:“谢皇后娘娘这么赏识在下”。
易思钿:“出来太久,我想我也该回去了,先生请留步”。
自从上次皇子满月祭奠后易思钿就再也没有见过昙影,易思钿出了陶府,在上马车的时候,正好看到昙影和惠贤。
易思钿:“昙影”。
易思钿忍不住叫了一声,昙影回头一看,易思钿正眼泪汪汪的看着他,易思钿不顾现在的身份,向昙影飞奔过去,一头栽进昙影的怀里。
昙影:“皇后娘娘可安好”?
易思钿:“皇--后--娘--娘,呵呵,昙影,我们之间,何时变得如此生分了”?
昙影:“你若安好,我便心无挂碍了”。
易思钿:“你知道我有多想你么,你的心思,有时候我真的无法猜透”?
昙影:“我和师弟是下山来采办日常用物的,我想我该走了”。
昙影将易思钿的身体往外推开,使了个眼色,示意让师弟跟自己一样快点走,这个一次次拒绝了易思钿,一次次让易思钿一次次伤心难过的男人,易思钿无法恨他,只会越来越爱他,易思钿看着这个男人的背影消失在自己面前,昙影并不是不愿意见她,而是不希望易思钿被人抓到任何对易思钿不利的把柄,以免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握你的手却被你推落
惊见你眼中翻飞的寂寞
问你心想什么
微扬的嘴角
有强颜的笑
这样的夜
热闹的街
问你想到了谁
紧紧锁眉
我的喜悲
随你而飞
擦了又湿的泪
与谁相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