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替她追求幸福
瑞雪办事的速度很快,因为这次借口是探病,所以买了很多的名贵的滋补品。
梁国公一听是虞听晚来了,下意识的就想将她赶走。
他的儿子是个很乖的孩子,人生中唯二的两次受伤,都是因为石云初。
所以,对石云初的大嫂自然也生不出好感。
可是看门的人又说了,虞听晚是个很懂礼的人,又拿了一堆的营养品,伸手不打笑脸人,好像他也就只能迎他入门了。
但是,他又不愿意与这家人家有太多的瓜葛,便让仆人直接将虞听晚,领到了儿子的院子里。
反正他的儿子沉默寡言,不爱说话,估计虞听晚去了,也呆不了一刻钟就得出来。
虞听晚在仆人的引领下,见到了李林康。
她看着正在练剑的他,开口询问道:“李公子的伤,可是大好了?”
他的身体果然硬朗,听云初说他伤的很重,没想到短短几日,竟然能活蹦乱跳的在院子里练剑。
李林康收回了剑,恭敬地说:“劳夫人挂念,在下的上已然无大碍。”
虞听晚放心的点点头,她又看了看院子里的仆人,有所顾忌的说:“不知道李公子,可否让他们先退下?”
李林康颔首,对着自己的贴身仆人,说道:“你们都先去外面吧。”
“是,公子……”
众人退下。
李林康拧紧了唇角:“夫人,有什么话就说吧。”
看来是件大事,若不然也不能让他屏退四周的人。
虞听晚也不再踌躇,很是直白的开口问道:“李公子,有件事我一直想问你,你喜不喜欢云初?”
李林康没想到石夫人竟然和摄政王会问同样的问题,这次,他怔忡了好片刻,都没有说话。
他不说话,虞听晚也摸不清他到底在想什么,便只能说出自己的心声。
她咬了咬牙,直接开口说道:“李公子自古美人爱英雄,今日我想告诉你,自从你那日救了云初后,她便一心倾慕于你,可是自知家事不如梁国公府,所以只能将这份爱含于唇齿之间。”
“至于外界,都说她的名声坏了,被那群流氓强迫了,但是事实如何,我想公子再清楚不过了。”
“公子的一些传闻,我也听说过,我知道你一定不是拘泥于世俗的眼光,你是急公好义的好汉,也绝对不会被门第所困扰,所以我想请你好好的审视一下自己的心。”
“云初的大哥,如今为她定了一门亲事,是刑部侍郎,那个六十多岁的老头,明日就要进行最后的相看,因为我不忍心她的余生过的不幸福,所以想主动替她来争取幸福,替她表白心声……”
李林康听到这话,身体一震,眼中闪过一丝惊愕。
云初一个连双十年华不到的女子,石绍恒竟然舍得让她嫁给一个六十多岁的老头子?
他的心口,传过微微的不适感。
“如果你也喜欢云初,或者觉得他是一个值得你珍惜的好女子,那么请你明天上门提亲,倘若你觉得她不合适,那么就当我今天说的话是醉话,公子听听也就过了。”
“也请你,千万勿要因为觉得,她是为了你才坏了名声,因为她觉得自己是做了该做的事情,也认可他这样做没有错。”
“若要选择,那么一定是因为喜欢,因为想要携手一生。”
想说的心里话,都已经说完了,虞听晚微微拂了拂身:“李公子,我就先告退,还望你慎重的考虑一下。”
话毕,她利落的转身向外走去。
李林康复杂的看着她远去的背影,整个人怔愣在原地,许久才回过神儿。
东方的天际开始泛起一丝微光。
久未露面的许母,在得知自己大女儿的喜事后,一大早上就张罗着喜婆为石云初上妆。
石云初看着一层层的粉霜往自己脸上抹,明明镜中人的眉眼是自己,她看着却感觉到,格外的陌生。
就好像一个不会笑的木偶一样,随意的任人摆布着。
许母觉得,今天一定是她人生中第三件最开心的事情。
第一件事是,她年轻的时候,为定远侯诞下了府里的第一个男婴,从此让自己的地位稳固下来。
第二件事是,在石云初的母亲离世后,她成了定远侯府的侯夫人。
第三件事,则是今日,那个曾经压了他小半辈子的侯府正妻的女儿,竟然嫁给了一个六十多岁的老头子!
这意味着,曾经不可一世的正妻一脉,将彻底被他们母子踩在了脚底下!
一想到这儿,她几乎兴奋的一夜未睡。
所以,还特意好心的为她请了全京城,手艺最好的喜婆为石云初上妆,就是为了让那个老头一眼就相中她。
想想石云初日后的婚后生活,将面对着一个浑身散发着腐味的老男人,她都激动的快晕了过去。
终于,石云初的妆上好了,她走上前看了看。
一头青丝由珠翠盘起,鬓角斜插玉簪,上着粉色百花衫,下束乳白色百褶裙,颜如桃李,柳眉弯弯,杏眼清冽。
许母看着她如此秀美的样子,眼里闪过一丝嫉妒。
明明都是一个爹生的,她怎么能比自己的女儿好看这么多?
但转念一想,她以后的命运,心里也就平衡了不少。
甚至,还难得的夸起了她:“我们大小姐,果然是国色天香,稍稍打扮一下就这么美,一会儿,李侍郎见了以后,还不是得迷的转不开眼?”但是语气里,也多了一丝幸灾乐祸。
事到如今,石云初也懒得理她,而是平静地说:“我们走吧!”说着,脚步就向外转去。
许母闻言立刻笑呵呵的说:“看来,我们大姑娘是着急嫁人了!好,现在就去见见你未来的夫婿,你可要知道,刑部侍郎这个官可不小呀……
许母几乎是念叨了一路,石云初自动屏蔽了她说的话,始终容面无表情。
直到到了厅堂,她终于见到了,石绍恒为她定亲的那个人,刑部侍郎,李通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