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所客人散去已接近九点,我才想起与王经理的咖啡之约,晚班冬梅、苗芩还在带新来的同事了解物料、设备。胡灵灵老师已经去三楼宿舍休息,只我独自前往。
往北山路步行十来分钟,刚要进入便看到贺州出来,同行的有她母亲,转了一圈却没看到秋燕身影,感觉不太好。
看情形是他母亲带长辈来商量什么紧急事件,夜晚还要驱车赶回宁波的样子。
等我再想细看时王经理叫我:“小顾,来了?”
“嗯,王经理来很久?”
“有一小会,在院子抽根烟,顺便等你呢。”
“不好意思,我来晚了。”
“没事,会所工作要紧。”
“对了,刚才出去的那几位客人和你坐的位置距离远吗?”
“你认识他们?”
“嗯,是我闺蜜的男友一家,她目前在待产…”
“我懂了,进去说。”
要了两份拿铁、坚果与二楼能鸟瞰庭院的位置坐下。
“他们刚才在商量什么事情?”我忍不住不去问。
“家族生意,他们是做阀门生产的?”
“听秋燕说过是的,专门做欧洲订单,国内销路在起步阶段,都是贺州在杭州负责。”
“难怪了,你的朋友怀的是个女孩?”
“是的。”
“据我所知,这边家族企业很注重男孩,不过也没什么,将来还可以再生嘛。只是她的这个男朋友目前还没什么实权,我做市场营销的知道,推广阶段费用最大,短时间难见成效,肯定会引起很多不满。”
“王经理结婚了吗?”
“嗯,结过,后来离了…”
“不好意思,我是说…”
“没关系,你说你想说的。”
“我是想问,对于一个26岁男性来说,婚姻、子女在考虑范围内吗?”
“看家庭成员和经济情况。”
“你是说,父母掌握经济就能干预的多?”
“大多数男孩到了26岁如果工作顺利又遇到喜欢的女孩,父母康健,结婚是顺理成章的事。说到你闺蜜的男朋友,就刚才出去那位小伙很显然不是普通家庭出生,要肩负重任,不然无法向叔伯们交代。”
“贺州的父亲与他长堂兄、亲弟弟共同创立一家工厂,从家庭作坊起家,到目前近200工人规模…贺州是独子,上只头一个姐姐人在捷克,去年欧洲订单出了点事,他还去捷克待了一年多,回杭不过成立销售部也不到一年…”
“他们家算是中等规模,肯定要往大规模发展,刚开始只是兄弟三人利润肯定够分,渐渐的三兄弟各自有儿女,再成家,家庭成员多了,就需要更多的利润,更大的规模来支撑。大体家族企业不求向上的话,就要面临分家析产。但如果拧在一起做大,二代们的社会能力又是一大考验,所以长辈们会很谨慎要求小辈去做事。”
“怪不得秋燕总说很多事她是无能为力的,未来只能凭借运气…”
“我不知道你的闺蜜是什么样的个性,但刚才那个小伙子人不错,听他谈吐像是个踏实做事情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