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悉的书桌前,熟悉的龙井茶香,莲儿温柔地倚坐在杨启光身旁。面前是一位杨启光的贴身侍卫。
“郑仁要献上阿富阿贵的人头?”杨启光听闻侍卫来报,吃了一惊。
莲儿眉毛微微动了动,眼底透着深邃的光,“这么快就抓住了吗?”
侍卫道:“贴出通缉令之后,郑大人有位相识的客栈掌柜发现阿富阿贵就出现在自家店里,于是立即告知郑大人,郑大人叫掌柜在二人喝的茶里下药,打算活捉,结果那掌柜一个紧张,没掌握好剂量,一下给毒死了,现在就只能献上二人的人头了。”
听闻来龙去脉,杨启光摩拳擦掌,高兴万分,“这两个叛徒,终于有了该有的结局!亏我这么多年这么信任他们,可他们竟敢放过杨启志,甚至还一同合谋对付我,真是活腻了!”
莲儿却不动声色,目光深邃。
想起那家伙,杨启光还恨得牙痒痒,“话说那家伙你就这样就地埋了吗?居然还留他一个全尸,为何对他如此心善?”
莲儿淡淡道:“这些事情都不重要,眼下更重要的是,你切莫得意忘形,只怕前方还有一劫。”
“什么?”杨启光不解。
莲儿冷笑:“我刚刚逼死郑通,郑仁就立即献上我们仇家的人头,哪有这样的巧合?怕不是要上演一出‘荆轲刺秦’吧?”
杨启光细思极恐,一阵后怕。“那……我们还是别亲自去检查阿富阿贵人头了罢!”
“要亲自检查,必须亲自检查,这样,他才会放心大胆地‘行刺’你。”
“为什么?那我岂不是危险了吗?”杨启光不解。
莲儿冷笑:“荆轲是有去无还的‘壮士’,郑仁是吗?他若意欲行刺,必有全身而退之策。若不诱敌上钩,难以将其同党一网打尽。”
杨启光恍然大悟,一拍脑瓜:“我去找施捷调兵加强防范,暗中保护!”
“非也,非也。”莲儿笑着摇头,“不仅不能找施捷调兵,甚至不能让他知道你调兵。”
杨启光一惊:“什么意思?”
莲儿挑了挑眉毛,秀美的脸格外迷人,“郑仁将要献上人头这事,宫中已经传开了。如果不出预料,施捷很快就会主动请缨了吧?”
杨启光冒出一身冷汗。
内廷。
作为皇后薨逝之后协理六宫的宁妃,她所住的宫殿也充满了十足的皇家气派。雕栏玉砌,盘龙舞凤,栩栩如生,朱红色的宫墙庄严神圣,亭台楼阁一应俱全,后院里种着各种花草树木,五颜六色争奇斗艳。
室内的墙壁上挂着精美的字画,屋内摆着四折相连的红木花鸟镂雕屏风,桌上摆着青花松竹梅纹香炉、折枝花卉纹盖罐、青花云龙纹高足碗、花卉纹八方烛台,件件珍品,彰显着尊贵与奢华。
梳妆台上,是镶嵌着珍珠宝石的首饰盒,青花莲纹香粉罐,做工精致,情趣典雅。宁妃坐在梳妆台前,望着铜镜中的自己,回想着郑仁、施捷前不久对她说的话,还沉浸在不可思议的兴奋中。
“真的吗?真没想到,我一个年逾四十尚且无子的妃子,竟然还可以渔翁得利,从皇太妃跃为皇太后。”
她端详着镜中的自己,兴奋之情溢于言表,觉得恍若置身梦中。
知道现在就是郑仁要献上人头的时候,她连忙命身后宫女给自己盘起新的发髻。宫女仔细地给她梳着,她一边拿起铜镜端详自己,一边美滋滋地畅想未来。
作为金桥王的养母,她既不是皇后,也不是生母,但夏妃自尽前已经被废,所以她也就等同于夏妃的位置。加上先前的李皇后已经不在,到时候,如郑仁他们所言,将李皇后封为“上圣皇太后”之类,自己则被封为位份低一些的“皇太后”,如此一来,比起现在这“太妃”的尴尬地位,高出不是一点半点。
她拿出一顶绣有镂空金龙的凤冠,这顶凤冠是之前的皇后戴过的。它造型庄重、制作精美,不仅绣有镂空金龙,还嵌饰翠凤、翠云、翠叶、翠花、博鬓,与数百颗珍珠与珍贵的宝石,翠鸟毛的贴饰色彩经久艳丽,光彩照人,宝石闪耀着熠熠生辉的光芒,龙凤造型姿态生动,端庄而不板滞,绚丽而又和谐。戴在宁妃头上,仿佛又显现出昔日皇后在世的辉煌。随着宁妃莲步轻移,口衔珠滴的凤鸟珠宝流苏在云髻上摇曳生姿,比起之前的皇后,仿佛更多了几分母仪天下的气派。
她来到楼上,站在宽广的高台前,望着偌大的宫廷,笑颜如花,转头问宫女,“本宫的造型可还行?”
身后,年仅十二岁的金桥王被穿上一袭龙袍,却显得怯生生的,有些惊恐地望着面前的宁妃。
“不用怕,”宁妃笑起来也是这样优雅端庄,缓步靠近他,柔声道:“今日之内,你就会被拥立为帝。”
转眼,大殿上。
献上人头也要有一番仪式感。郑仁郑重其事地拎着两个沉甸甸的大箱子,施捷的兵马则如他提议的那样,披坚执锐,一路护卫,将郑仁与这两个大箱子一起,隆重地送到了杨启光殿前。
由于莲儿还不是皇后,没有正式坐在杨启光身边,只是坐在不远处。她眯起眼睛,盯着那些即将走近的兵马,若有所思。
刚刚已有人来密报关于宁妃的事,结合郑仁献人头的巧合,基本可以佐证郑仁与施捷合谋篡权。所幸杨启光一早听她的劝,秘密调来的另外一支军队现已在隐蔽处准备就绪。
想象着宁妃此刻得意的神情,莲儿的嘴角勾起一丝若有似无的冷笑。她很清楚,尽管宁妃曾经帮忙扳倒萧嫔和夏妃,但从来不是真心帮助莲儿。这宫中,虽然这么多人与她看似站成一队,却有着截然不同的立场,这些人最终的目的,仍然是要害死莲儿。
她转过头与杨启光交换了一个眼神,示意差不多是时候了。
伏在暗处的一支军队突然涌入殿前,意欲将施捷兵马团团围住。施捷与郑仁大惊,意识到杨启光有所防范。但转念一想,杨启光已经近在咫尺,那支暗处军队人数倒不多,算来不是自己对手,二人便一不做二不休,下令直接在殿前开攻。
叛军们听命,即刻拔剑而出,与杨启光“暗军”交战起来。刀光剑影之间,鲜血四溅,叛军们凭借人数优势迅速占据了上风,眼看就要破门而入,杀进内宫。
却在此时,万万没料到又一支军队从暗处悄然涌出,加入了杨启光的队伍,他们人数更为庞大,武器也更为精良。施捷兵马毕竟只是防护郑仁行刺,人数本就不允许配备太多,杨启光的第二支军队很快就压制住了叛军的势头。
坐在殿内,听着外头短兵相接的血腥厮杀,杨启光心惊肉跳,莲儿却淡定自若,嘴角始终带着一抹浅浅的冷笑。这些都是莲儿的计谋。第一支人少的军队只是为了诱敌动武,所谓“钓鱼上钩”。
话说宁妃那一头,站在宽广高台之上,远远眺望,她的嘴角也带着一抹冷笑,竟与莲儿如出一辙。
李后已逝,若金桥王称帝,作为“皇太后”的宁妃,岂不是即将成为这宏伟皇宫的女主人?这滋味想想就觉得做梦都要笑醒。
可还没得意一会儿,远远地看见似乎有一支军队,黑压压地朝自己宫殿行进而来。宁妃不由得皱起眉头,“这是怎么回事?”
她还未反应过来,身后宫女们已吓得纷纷身如筛糠,面如土色。等她回过神来的时候,这身要命的行头已经来不及换下了。
京城中心繁华地带,郑宅。
高大的围墙,宽阔的庭院,庭院中是奇花异草与山石小溪,红色的小鱼在水中自由自在地游动。四周的楼阁宁静雅致,衬托出主人的尊贵典雅。
屋内。已经不少天了。许氏始终坐在床头,披头散发,目光呆滞,失魂落魄,不管别人说什么,劝什么,都这副模样。比起先前她的亲儿子郑通,有过之而无不及。
望着她疯疯癫癫的样子,李珍也不由得抹起了眼泪。许氏因为生下庶子郑通,加上皇后薨逝、赵家倒台,许氏在这个家中地位直逼嫡妻李珍,有时甚至更压一头,为此,李珍也曾耿耿于怀,也曾黯然神伤,也曾暗自抹泪。
不过今天看来,一切都成了过眼云烟。年轻气盛的郑通看不惯莲儿的虐待行为,竟选择以死抗争。先前郑仁预料的最多是郑通被削去侯爵,没料到竟然比这更惨。
太监金楠带着满门株连的圣旨来到郑宅的时候,许氏还疯疯癫癫坐在床头,李珍也还在一旁抹泪担忧。对于郑仁的谋反计划,她并不了解,最多是从杨启志出现在家中的那一天,她隐隐有所察觉,但至于详细计谋,守口如瓶的郑仁从未告知,更不用说这个计谋中途还发生了各种离奇的转折。
听到金楠念出谋反的罪名,许氏依旧面无表情,而李珍也并不觉得十分惊讶。
流了一半的泪水,逐渐僵在了脸上。李珍终于悲哀地意识到,属于这个家的命运,也许早在王春华被莲儿逼得无家可归只能来投奔郑家的那一刻起,就注定了今日的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