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女生 都市言情 不在后宫好多年

第166章 师兄和小师妹2

不在后宫好多年 墨染三千 7321 2024-11-13 10:52

  当沈素的身体完全恢复时,小师妹神神秘秘地送了他一条腰带。

  当着整座陵光山谷暴雪与狂风,骄傲地郑重宣告,“——师兄你是我的啦!!”

  “本姑娘睡过的被窝,谁也不准再碰!!”

  没想到小师妹竟敢如此直白,师兄稍稍一愣,反手将她:“没有旁人,只有阿姝,永远只有阿姝一个。”

  明月当空,银光倾泻,给陵光山谷湖畔的一对璧人蒙上一层珠光浮动的盈盈白沙……

  师兄始终珍藏着一条针脚怪蹩的腰带。

  沈素以为,他的一生,便是这样了,与心爱的小丫头把酒东篱、笑谈天下……

  ——

  然而,处于纷繁乱世,谁也不能独善其身,更何况,师兄还是沈氏的嫡公子,沈氏未来的族长。

  甚至,师兄的小丫头,也不是普通人家的女儿。

  汝阳离氏之女,云胡道长的掌上明珠,离怀姝,一出生便身负灵力,天岐老皇帝更是将她认为义女。

  云胡道长虽已不问世事多年,天岐老皇帝请不到他,但汝阳离氏之女,她的亲事,依然是胤都皇城最为瞩目的一道风景。

  乱世儿女,即使得陵光山谷庇护,安然避世多年,终究免不了,要入世厮杀一场。

  小师妹年满十八时,天岐老皇帝专门派了使者至陵光山谷。

  老皇帝生了一场重病,突然感悟了人生,想要见义女一面。

  云胡道长一脸无奈:“小丫头刚出生时,老夫为她算了一卦,贵不可言,不得善终。”

  因此,云胡道长才在她满周岁时,将她带入陵光山谷,谷内寒气极重,远离尘世喧嚣,希望能平安养大。

  “老皇帝这一场大病,其实全是被他那几个儿子给气的。”

  云胡道长拍拍徒弟宽厚的肩膀,叹了口气:“天岐之主的位置,每一代秦氏皇族的兄弟,都会斗个你死我活……大徒弟你别瞧老皇帝面上什么也不说,甚至还跑来问我储位人选……实际上,他最是看重秦炀……”

  “如今西洲大陆战乱不休,天岐更是内忧外患,汝阳离氏大难将至,除天岐秦氏皇族不能救。”

  云胡道长仿佛一瞬之间白了头发:“老夫我逃避俗世多年,身为汝阳离氏族长,却不得不为全族老少着想……汝阳离氏血脉不能断送在老夫手中,我已经送走了一个女儿……小丫头是老夫的命.根.子,老夫希望汝阳离氏劫难来临之时,她能安安稳稳地活下去……如今,老皇帝想给秦炀找一门好亲事,他的心思无非是想借汝阳离氏在百姓中的声望……”

  “若是秦炀与小丫头定下婚约……汝阳离氏只能倾全族之力,保秦炀登基……”

  云胡道长说得直白:“秦炀也不敢对小丫头如何,汝阳离氏只要还有一人在世,汝阳道术便不会消亡……”

  ——

  云胡道长最后说,“大徒弟啊,你很好,老夫很喜欢你,但是夫妻之缘何其玄妙,不得强求。”

  ——

  原来如此……

  沈素这才明白,为何最近一段时日,云胡道长总是有意无意,让他远离小丫头。

  又是天岐之权,又是所谓的天命……

  原来,他和她,终是有缘无分。

  沈素自小修习道术,又读权谋博弈之论,哪里肯就此罢手,他暗中谋划着,带小丫头离开……

  与此同时,秦炀从天岐老皇帝的几个儿子当中脱颖而出,得老皇帝赞赏,登基为炀帝,老皇帝是为太上皇。

  登基不久之后,天岐南境爆发反叛,炀帝率军平定幽木国叛乱,途中,路过汝阳离氏。

  暂住于汝阳离氏山门的大半个月,秦炀再见到了传闻中,云胡道长之女,离怀姝,一曲乐舞,就迷了心。

  率领大军凯旋,回到天岐胤都皇城之后,秦炀随即降下一道御旨——命汝阳离氏嫡女入宫,封贵妃尊位。

  ——

  “这是胤都沈府送来的信函,你看完之后,若是坚持带走小丫头……”

  云胡道长神色平淡,他一手教导的大徒弟,自然知道如何选择才是最好的:“老夫,不会继续阻拦。”

  手中的信如同烧得火红的铁块,几乎要将他手心烫烂。

  死一般的寂静,半晌之后,沈素喉咙含着血腥,一字一句道:“师父,徒儿自请闭关……

  “……明日……还得麻烦您……送小丫头离开……”

  ——

  自从秦炀的求亲使臣来到陵光山谷,沈素与他的小师妹便没有再见过面。

  使臣义正言辞:“怀姝小姐乃是名门闺阁娇女,又即将入宫伴驾,怎能与男子随意共处一室?!”

  小师妹很是不满:“沈素是我师兄!这是我家!!我想见他,就一定要见到!!”

  使臣捏着炀帝御旨当靠山,无论小师妹说什么,都不肯放行。

  两人僵持不下,正遇上沈素从师父房中走出,小丫头仿佛看到救命稻草,大声唤他:“师兄,快点过来!”

  沈素却登时顿住脚步,不敢继续往前一步。

  隔着十步远,沈素一瞬不瞬地凝视着他的小师妹,神色疏远:“小丫头,使臣说得有理,你还是听他的,回房去。”

  小丫头讶然,正欲开口询问究竟发生何事,沈素却已转身离开,她想说的话再开不了口。

  ——他就这般轻易放弃她了?

  ——老爹要说的话,其实她都猜得到,无非是汝阳离氏将有大劫,为了保住汝阳离氏血脉得以延续,她必须得嫁入皇族。

  ——若天道要汝阳离氏灭亡,秦氏皇族乃人族之尊,或许能护下汝阳离氏的一丝血脉。

  从前,小丫头知道汝阳离氏与天岐皇族的约定俗成时,她原本很是庆幸……

  她并非汝阳离氏灵女,便不用遵循‘每一代汝阳离氏灵女必须嫁入天岐皇族’的祖训,可以选择真心所爱之人。

  ——到头来,却还是躲不开。

  ……

  临行前,小师妹托云胡道长交给她的大师兄一张锦帕,那是这几日来,她不分日夜一针一线绣出来的。

  针脚好了很多,藏着一个她曾经想说,却没有机会说出来的秘密。

  锦帕送到沈素手中时,满是斑驳血迹,沈素的心被刺痛,唯一能做的,却只是将那一方锦帕收进怀中珍藏。

  石桌上摊着的一封信,在山风吹拂下,轻轻扬起纸角。

  [沈老国公被诬陷造反,太子秦炀带兵攻入老宅,老夫人自尽,此案正交由宗正寺审理,请嫡公子速归。]

  沈氏与天岐其他豪族不同,先祖是陪同秦氏打天下的功臣,一刀一枪打出的天岐沈氏威名。

  直至沈素的父亲,沈老国公掌权,天岐各军统帅,大多是沈氏门生,可以说,天岐的军权,一半掌握于沈氏手中。

  ……乱世之中,比起文臣,武将似乎才是天岐皇帝,真正的心腹大患。

  诬陷造反,以沈氏地位之重,未查清事情真相,秦炀却亲自带兵攻入沈氏老宅,逼死老夫人。

  如今又说,将沈氏谋反一案交由宗正寺彻查,分明是在等……

  天岐胤都,有人在等他回去,等他回去认输。

  ——他终究要戴上另一副面具,成为另一个人,沈氏的嫡公子,沈素。

  ——不再是,阿姝的大师兄。

  沈老国公的谋反案在沈素回到胤都,多方奔走之后,仍旧无法被平反。

  证据一桩桩一件件悉数指向了琅琊萧氏萧远山,但不仅仅是太上皇对此视而不见,连炀帝都避而不谈……

  直到各军将领联名上折,沈素更找出了人证,沈老国公的不白之冤本该被澄清之时……

  太上皇下了一道御旨,肯定了沈氏对天岐的贡献,痛心了沈老国公一时权迷心窍。

  最终,沈老国公谋反一案,太上皇给出了一旨定论,沈老国公一人之罪,流放则矣,不该牵连沈氏族人。

  琅琊萧氏萧远山,不贬反升,被提拔到了户部尚书。

  沈老国公被流放的那一日,沈素去送他,满头白发的父亲拉着他的手,哀哀地说,天岐要完了。

  “奴兰又打过来了,北境军统领是从咱们沈氏出去的,这一回,硬是临阵换将,奴兰又杀了咱们天岐数万人!!”

  “……他们不是没有看到老百姓过的苦日子,他们只是觉得不重要……于胤都太极殿里的人来说,保住他们手中的权力才是顶顶要紧……如何斗倒所有可能威胁他们地位的人,才是日日夜夜心中所想……”

  “玑木啊,乱世之争,能者居之,你要记得啊……”

  ——争夺天岐至高无上之权,求道归来的沈氏嫡公子,卧薪尝胆;天岐的新皇秦炀,锋芒毕露。

  ——数十年前,胜负尚未见分晓。

  ……

  后来,天岐老皇帝驾崩,炀帝开始接掌整个天岐朝堂,沈素刚刚在军中站稳脚跟……

  而十里红妆,贵妃之尊被炀帝迎入天岐后宫的汝阳离氏之女,为炀帝诞下了一位小公主。

  炀帝大喜,封刚出生的小女儿为圣元公主,大赦天下。

  炀帝残忍狠辣,但在他的治理之下,天岐皇朝,国富民强,夜不闭户,路不拾遗,兵士个个骁勇善战……

  沈素与炀帝明争暗斗多年,然而事实证明,炀帝似乎……真的想成为一个为百姓着想的好皇帝。

  ——他所做的,不过是想老百姓过得好,既然如今目的已经达到,是谁完成的,又有什么重要的?

  而且,深夜里,沈素时常眺望着皇城灵犀宫的方向,云迷雾锁,举目四望,白茫茫一片,令人看不清前方的路。

  沈素无来由感到一阵迷茫心慌,无边的孤寂席卷而来……

  他记忆里,还跟着他身后讨肉包子吃的小丫头,一转眼,都成为娘亲了。

  岁月走得太快……

  那个圣元小公主,很是讨炀帝喜欢。

  他只见过一面,或许是因为未足月而难产,又瘦又小,但眉眼间粉雕玉琢,倒很是可爱。

  圣元公主满月时,炀帝设了家宴,沈素身为贵妃师兄,亦受到邀请。

  多年未见,云胡道长满头皆是日渐增多的白发,为汝阳离氏的大劫,夜以继日的胆战心惊。

  素来欢快的云胡道长,无可奈何地叹了口气:“人生于世,怎么能,不放弃些许执着呢?”

  满月宴办得极其奢华,身为中宫皇后,萧道韫的脸色很不好看。

  沈素托云胡道长往灵犀宫送去了一屉新鲜出笼的肉包子。

  云胡道长回来之后,却完完整整地,将那个金丝楠木盒子送回到了他的手上。

  云胡道长欲言又止,最终,只是没头没尾地说了一句:“我那小外孙女儿呀,虽然早产,但还是活泼好动得很,和她娘亲一般,很爱吃,但是这口味很奇怪,也不知道随了谁,很是爱吃甜的,将来可别牙疼哦!!”

  远处的灵犀宫,笼罩于一片绚烂烟火中,仿佛一座漂浮于日落处,掩映于百里红霞的仙宫。

  日影斜斜,染上几分醉意,些许落寞。

  ——旭日若是知道它终将西沉,是否还会如此义无反顾东升?

  ——他若是早清楚,后来必须放开她的手,是否还会任由他自己不断沉沦下去?

  云胡道长捻着花白胡须,沉声道:“对了,小丫头为那孩子取名叫扶苏,乳名阿离,你以后见了,可别喊错了。”

  “师父,我可能,没有机会见到那个小娃娃了。”

  莘罗海盗再犯天岐东境海滨,此番气势汹汹而来,若打不退,天岐东境又将遭遇生灵涂炭之境。

  满朝文武百官均主张招安莘罗海盗,他们胆怯懦弱,同意莘罗海盗把持东境海滨……

  沈素身为沈氏嫡公子,将门之子,却绝不可能放任莘罗海盗践踏天岐将士的尊严。

  莘罗海盗一事上,炀帝难得与沈素站在了同一阵线,要打,而且要打服。

  内忧外患,大厦将倾,一切的一切,都让沈素无法将他沈氏嫡公子的面具摘下。

  所以,他还得上战场,守住天岐东境海滨之门。

  至于天岐至高无上之权,若为他一己私欲,再掀战火,阿姝与她的小女儿,是否还能如此安逸地生活下去?

  沈素请出征莘罗盗匪,炀帝亲自犒劳大军,一别便是五年。

  ……

  炀帝回宫时,贵妃正抱着襁褓里的小娃娃哼着小调,是陵光山谷的小曲,温柔又空灵,小娃娃咬着手指头呼呼大睡。

  炀帝亲昵揽住了贵妃的肩膀,附身在她耳边轻声唤,阿姝,阿姝,朕好想你……

  贵妃挤出一抹微笑,知道炀帝是喝醉了,哄小娃娃似的哄道:“陛下您快去睡吧,明日臣妾为您准备醒酒汤。”

  炀帝从怀中拿出了一枚玉佩,不容拒绝地塞进了贵妃的掌中,嘟嘟囔囔:“月润星芒,本就是你们汝阳离氏之物,你拿着,将来留给咱们的孩子……朕已经考虑好了,好好教导咱们的孩子,待她长大,将这座帝国江山,就像这枚玉佩一样……”

  玉佩沉甸甸躺在贵妃的手里,她听炀帝在她耳边,邀功似的,“交到咱们的孩子手中。”

  “阿姝,朕很快便能做到当初答应你的事情,你放心,朕会当一个明君……”

  “陛下,您喝醉了,臣妾先扶您歇息。”

  动作轻柔地放下怀中襁褓,贵妃搀扶着炀帝上床歇息,炀帝却仍在贵妃耳边,念念叨叨个不停。

  “阿姝,你问朕为何喜欢你,无关其他,朕喜欢了,便是喜欢了……”

  ……情难自已,情不自禁,谁又何尝不是呢?

  炀帝熟睡之后,贵妃默然将玉佩装入木盒里收起来,连同曾经为她的师兄,所缝制的袍服一道,装进了柜子深处。

  灵犀宫中有一棵月昙树,据说许愿很灵。

  贵妃身为汝阳离氏之女,本就是道门中人,却寄希望于一棵月昙树,能够实现她的愿望。

  ——请您保佑沈素此战平安顺遂,庇护阿离健康长大,若有可能,请让他们两人,见一面。

  天岐清剿莘罗海盗一战,整整打了五年。

  五年来,东境海滨远离胤都皇城,而沈素也刻意不去打探姝贵妃的消息。

  然而炀帝与贵妃的鹣鲽情深、举案齐眉,还是传得沸沸扬扬,一件不落地传进了沈素他的耳朵里,叫他逃无可逃。

  人前,沈素恍若未闻,人后,沈素只要得了空闲,必定会亲自下厨,蒸上无数屉肉包子,犒劳军中下属。

  天岐东境军副将杨康每回接到热乎乎刚出笼的肉包子,总会感动得热泪盈眶。

  东境军中兵士开始纷纷给他们如此体恤下属的沈将军,物色贤惠女子,解决终身大事。

  一时之间,东境军中,众将士士气高涨。

  就在莘罗海盗之战即将结束时,某一日,沈素接到了云胡道长传来的消息。

  贵妃陪同炀帝行猎,却在行猎途中遇刺,人虽是救了回来,但还是动了胎气,需要静养。

  此时,萧道韫诞下中宫嫡子,朝堂之中,琅琊萧氏一派上折提请炀帝立太子,胤都暗潮涌动。

  沈素清楚云胡道长信中所言之意,汝阳离氏在天岐老百姓中的威望甚隆,贵妃出身汝阳离氏,若是膝下只有一公主,于天岐朝堂的百官而言,自然没有什么可盘算的……但如今贵妃再次有孕,若是此胎诞下皇子……

  太子之位,并非一定要选琅琊萧氏的中宫嫡子,汝阳离氏更得民心……

  此时,无论朝堂百官,亦或者后宫众妃,尖锐目光如同利剑,齐齐落在贵妃的身上。

  萧道韫的手段,一定会趁着孩子尚未出生,便直接将其杀死。

  云胡道长在信中,更是向沈素请求了一件事。

  “小丫头昏迷时,呓语着师兄……大徒弟,你见她一面,彻底断了她的念想,如此,也是为了她将来的好。”

  沈素当即策马,日夜兼程,以最快速度回到了胤都皇城。

  阔别五年,沈素疾步行走于深宫之内,心慌得厉害,不得不一遍遍告诉他自己:此番只是遵从师父嘱咐,以师兄的名义来看看他当年的小师妹,遇刺之后,伤势究竟如何,这是正常的故交走动,没什么大不了。

  然而……但事实又是如何?

  也只有沈素心里知道,让他教导他的小师妹,如何全心全意对待她的丈夫,属于另一个男人?

  他的师父,可真是将他看做一个大圣人了啊。

  ——

  灵犀宫地处皇城东南一角,正值春日,院中一株株美人蕉并排列着,满院春意盎然。

  生机勃勃的亭台水榭,廊腰缦回之间,泉水叮咚,莺燕轻啼,四周却不见有守卫巡逻。

  此刻的灵犀宫中,贵妃并不知道沈素正往她宫里来。

  行猎遇刺之后,炀帝便以保护她为由,命她不得踏出灵犀宫半步,更是派了重兵把守。

  贵妃并不知晓外头的风风雨雨,炀帝似乎防着她什么,贵妃也不愿多掺和。

  她将自己的位置摆得很正。

  她不过是炀帝手中,一幅会动的画像,偶尔,还是能陪他演戏,粉饰太平,弥补炀帝内心缺憾的一个人偶罢了。

  贵妃的注意力全部在她的小阿离身上,小娃娃长得很快,去年夏日的衣裳穿不下了,她正打算再亲手缝制一些。

  其实,宗正府的那群绣娘手艺很好,但自从上一回,在小阿离的衣裳里发现了一枚极小的银针之后,贵妃对那群绣娘,再也放不下心。哪怕她的小阿离不过是个公主,可后宫众妃嫔皆有不凡的天岐豪族出身,却连一个小娃娃都容不下。

  贵妃身旁的大宫女竹琴端上了一壶茶,贵妃觉得今日天稍微有些热了,不假思索便倒了一杯喝下。

  不多时,贵妃突然觉得头疼得厉害。

  迷迷糊糊中,似乎有一双手正搂着她,轻轻地给她顺着气,轻轻地叫着她的名字,带着些许无奈。

  她哪里知道,之后发生的一切,她心心念念的师兄就站在门外,看了个清清楚楚。

  “……阿姝……”

  这声音为何如此的熟悉?

  恍恍惚惚中,贵妃急得差点挠头,到底是谁在她耳边说话?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