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女生 都市言情 穿越荒年:夫君喊我安心养崽

第241章 智叟

  三人一起上山,开砖窑。

  砖块填/满整个窑洞的场景,再次将胡落北给震撼。

  他突然一拍脑袋,兴高采烈地问:“这个,这个是不是就是秘方?不管出多少钱,人家都不会卖的那种?我爹说他要是有这种秘方,能做到三品大员呢。”

  沈青青有些骄傲:“这种秘方,我手里还多得很。”

  胡落北懂了:“难怪你们要把整个村子都围起来,这并不是单纯的费钱费力,而是要把流民们圈在一起,防止外头的人进来打探秘方,对不对?”

  “除此之外,还能够防止新的流民进入。”沈青青解释道。

  胡落北不明白了:“为什么要阻止他们?多来一个人,不就能多赚出一份钱吗?”

  那么,人是多多益善才好啊!

  沈青青指着山脚下:“看到没有,新来的流民都是不知底细的,万一他们是土匪,或者很残暴,那就会伤害咱们村子里的人。”

  木匠、绣娘……这些专业的人才,如果损失的话,不仅会打击大家的信任,还会影响赚钱能力。

  信任这两个字,虽然看起来很没用,但现在流民们互帮互助,愿意把自己学到的技能教给别人,创造出的隐形价值是很高的。

  如果信任缺失的话,他们一旦有了钱,就会想搬走,也不会把自己的赚钱本事教给别人。

  而且,人群聚集在一起,大家都知根知底,就不会随意地发生暴力事件。

  每一次暴力事件,都会破财且损失劳动力。

  胡落北听得似懂非懂:“噢,那这么说来是不是要给流民们做户籍?”

  这个问题还没有被回答,他看着天边的云彩,却发出了坏笑。

  “你笑什么?”沈青青疑惑。

  胡落北得意地道:“你不是神仙吗?难道看不出,马上就会下雨?”

  下雨了,砖瓦生意可就干不了,因为根本就开不了火。

  沈青青一怔,和崔皓四目相对,都有些狐疑。

  回去的路上,他们又瞧见好些户流民把所有的东西都拿出来晾晒,那都是他们刚买的衣服或者被子,都无比珍惜地用木头搭好了架子。

  “你们这是在干什么呀?”因为有了刚刚胡落北的话,她好奇地走过去询问。

  正在晾衣服的妇人随口回答:“智叟说,马上就会有持续很久的大暴雨,所以让我们赶紧准备好,粮食都要放在高台上,家里要买好米面和菜,柴也要放好,屋顶得补齐呢!”

  沈青青有点吃惊:“持续很久的大暴雨?”

  崔皓的关注点在其他地方:“智叟?什么来历?”

  那个妇人晾完衣服一转头,发现居然是他们俩,赶紧毕恭毕敬地说道:“见过仙姑,见过柳秀才。”

  “哎,还有我呢,我是胡少爷。”胡落北赶紧说道。

  妇人脸上有点疑惑,但还是十分顺从的说道:“见过胡少爷。”

  胡落北满意了。

  他的身份可不能丢。

  迎着沈青青等人的问题,妇人略有紧张:“智叟是我们村子里头的老人,已经一百一十多岁了,是跟着我们一起逃难来的,一路上正是因为有他的指引,所以我们才避开了很多次危险。”

  世上还有这种神人?

  几人面面相觑,沈青青问:“那,这位智叟在哪里呢?我们能去拜访吗?”

  村子里头要出大暴雨,这可不是小事情。

  不仅砖瓦窑停工,去镇上卖菜的事情也可能会耽搁。

  地里的菜苗都可能会被淋死呢。

  妇人把木桶提回家之后,就带着几人来到了靠近中心的一间小木屋。

  这木屋明显就是刚刚建好的,是在一处小山坡上,最为特别的是底部用砖块水泥垒起了一层防水台。

  台前还有一条水沟,环绕着这个房屋。

  “看来,这位智叟已经做好了防水的打算。”崔皓一眼就看出来,这水沟不就是排水渠吗?

  妇人敲敲门,轻声细语的问道:“在吗?阿周叔。”

  “进来吧。”

  妇人轻车熟路地打开门,只见里头的床榻上坐着位形容枯槁的老人,在这个人人都是破棉絮破被子的时候,他的屋子里头却相对整洁,盖着新被。

  可见,这个老人确实很受人尊重。

  胡落北探过头,笑道:“这个智叟如此聪明,怎么没有腿啊?是连自己的腿也保不住吗?”

  妇人面色微变。

  崔皓拍了胡落北一下,示意他不要胡言乱语。

  智叟没吭声,只是目不转睛的看着他们,深陷的眼眶看起来有些骇人。

  妇人语气有些不好:“智叟原本身体健康,是在逃荒的路上被歹人趁老捉住,我们把他救回来的时候,那两条腿已经没了……”

  胡落北一惊:“我们这里的逃荒已经严重到这种程度了吗?”

  妇人幽幽道:“我们是从河谷县来的。”

  “河谷?”胡落北脸色变得很难看,“不可能吧?听我爹说,那里确实发生了易子而食的事情,可那里是江省,我们这是云省啊!”

  “河谷县和本县之间有一条绵长的山脉,我们正是从那里逃难过来,然后奔波数百里至此的。”妇人想起那段日子,面色有些惨淡。

  连胡落北也不知道居然有条路能够通过来。

  他咽了咽口水:“还好你们过来了,听说河谷那边……挺惨的,半个江省都造/反了,宁王正过去平叛呢。”

  连他这种不把底层民众当人的公子哥,都能说出惨字,可见河谷的情况有多严重。

  天灾人祸之下,吃不饱饭的百姓先是在逃荒之中死了一波,造/反之时拼杀又死一波,最后被朝廷的军队歼灭。

  如此一来,挨饿的人被解决了,缺粮的问题也自然解决。

  而对于各省各地粮仓堆满、菜烂在地里的人而言,什么灾荒,都只不过是一阵耳旁风。

  就如胡县令和富商们,绝不会想着把自己的粮食捐出去,给灾区尽一份力,而是会吸取此次的教训,以后囤更多的粮,以免自己沦落这样的境地。

  妇人沉默了一会儿之后道:“世上恐怕没有人知道那有条路,智叟一路指引我们,之所以被丢下,也是因为我们走到一半,发现那条路走不通。”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