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章 谁敢提
宋锦收到纸条时,即便是一向端庄稳重,也差点惊得跳起来。
“是娆娆的字!”
前些日子,是她亲手教给娆娆写字,娆娆的每一笔每一画,她都再熟悉不过。
梧州,鼠疫。
半个时辰后,宋锦带着纸条到了宋家。
这会儿宋家正好有客人拜访,宋锦顾不得让小厮通传,径直就走了进去。
在众人惊诧的目光中,她将纸条递给了自家爹爹。
“这是娆娆在外面传来的。”宋锦压低了声音,“父亲,此事事关重大。”
当看到鼠疫二字时,宋正曲的瞳孔也忍不住一缩。
“她人在梧州?”宋正曲抬头问道。
宋锦点了点头,却又忽然摇头,“女儿不知道,但这确确实实是她的字迹。”
这会儿书房里还有其他人,她有些事情不方便多说。
宋正曲赶紧将在屋里的其他人请到外面喝茶,这才将纸条铺在桌子上,盯了上面的四个字好一会儿。
“若这是真的,京城里为何收不到一点消息?”宋正曲轻声问道。
他不是不信,而是有些不安。
不等宋锦回答什么,他便将纸条赶紧收了起来,“这样,你在宋家先别回去了,为父要去一趟宫里。”
这件事要是真的,那就是比贤郡王妃失踪,还要重一百倍。
鼠疫,会让成千上万的百姓失去性命!
“千万不要跟你母亲她们说这件事。”宋正曲长长地吐了一口气,走了两步突然又停下来,“你哥哥又去哪里了?”
“他去寻郡王妃了。”宋锦赶紧出声。
宋正曲摆手,“让他赶紧回来,守在贤郡王身边,怕是京城里要出乱子了。”
待往前走了两步,他忽然又停下,“锦儿,自从贤郡王醒过来后,你可见过他一面?”
贤郡王醒来的消息引起剧烈震荡后,就又悄无声息了下去。
直到今天,除了皇上,没有任何人见过他。
不。
他的儿子宋璟见过贤郡王,可是那小子嘴里没句正屁,如今许多人都开始纷纷猜疑是不是明宣帝在虚张声势。
是不是贤郡王根本没有醒过来?
甚至是不是贤郡王已经没了,而皇上借着这个机会做了个局!
“没有,因着娆娆失踪,女儿去求见过两次,都被拦在了外面。”宋锦摇头。
宋正曲点了点头,大步离去。
当明宣帝看到那张纸条的时候,同样是满脸的不可置信。
“是她传来的?”
禁卫军将整个京城翻了个遍,也没有寻到她的踪迹,为此他特意让人去查了老三。
老三目前表现的老老实实,并没有任何异样。
“是。”宋正曲回答的斩钉截铁,“臣的女儿与贤郡王妃的关系甚好,这字条怕是她在梧州,或者是路过梧州,给出来的。”
反正不管怎么给的,但这上面的字,他咬定了是余娆娆写的。
明宣帝的脸色越来越凝重,“来人,将梧州最近上的奏折拿来。”
每隔一日,就会有各州县的请安折子递上来,会将最近发生的事情简单讲一讲。
他每日看的折子太多,压根不记得有没有梧州的。
可他能确定的一点是,这些折子里绝对没有提过有关于鼠疫的任何字眼。
周公公忙带着人去后面翻了一堆折子,可过了一刻钟后,几人脸色惶惶然地回了殿中。
“回皇上,好像最近半个月都没有梧州的折子上来。”周公公扑通一下子跪了下来。
明宣帝冷着脸,“来人,宣通政司。”
除了在朝堂上被个人提交的奏折之外,一般的京城外官递上来的折子都由通政司过手整理。
若是梧州半个月没上奏折,也没有人来提这件事,那就是通政司的失职。
宋正曲默默地站到了一旁。
通政使大人是个年逾六十的老大人,在一进门,就看见他顶了一张惨白的脸。
如果不出意外的话,再有几年就到了安稳衣锦还乡的年纪,可如今……
宋正曲摇了摇头,衣锦还乡是不可能了,能保住命都是幸上加幸。
“梧州的折子呢?”明宣帝背着手,一脸的冷意,“拿来给朕看看。”
秦国总共十八州,梧州虽是不起眼的一个,可大大小小的官员那么多,每日递上来的折子少说也要有十多张。
如今却一张都没见到。
“皇上……”老通政使颤颤巍巍地从怀里拿了几个奏折出来,便哆嗦着跪在地上,“老臣该死,求皇上饶命!”
还不等周公公上前,宋正曲便直接接了过来,递到了明宣帝的面前。
明宣帝不过是打开看了两眼,就黑了脸。
他将折子重重地扔在了地上!
“百姓们的税收就是这么养你们的?”明宣帝闭上了眼睛,复又缓缓睁开,“来人,将他拉下去,扒了官帽,丢出京城,永世不得回京。”
通政使不由得哆嗦了下。
他像是深深地松了一口气,“谢皇上隆恩。”
不杀他,已经是极好了。
待人被拖下去后,明宣帝看向宋正曲,“你从朝中带两个人出来,再从太医院里寻二十名太医,跑一趟梧州吧。”
此行危险重重,一个不小心就能丢了性命,他何尝不知道。
可眼下,一时半会儿他竟是找不到什么人能用,什么人不能用!
“另外,去将老三喊来。”明宣帝坐了下来,看起来平静了许多,“不要用此事惊动他。”
周公公应了声是,跟宋正曲一起退了出去。
到门口处,周公公叹了口气,“如今朝廷要变天了,宋大人此行梧州,一定要保护好自己,将来……”
唉,将来的事情,他这个皇上近侍也说不准啊!
不过,如今的好消息是六皇子醒了过来。
“周公公一向公道,不知道这皇上心里……”宋正曲拉着他借一步说话,“皇上心里对六皇子是怎么个想法?”
周公公忙摆手,“皇上的心思,奴才可不敢乱猜。”
不过,他到底是小声说了一点,“皇上担心六皇子恨他,这一点,宋大人心里要有数。”
之前的时候,朝廷上只有一个三皇子,众人没的选,连皇上都没的选。
可如今虽然多了个六皇子……
但是六皇子在雍国待了这么多年,心智早就不同以往。
他对秦国到底是什么样的心思,谁又能说的准?
皇上前怕狼,后怕虎,他不过是个太监,有些事情也不敢乱劝。
至于六皇子当年是为了救明宣帝,所以才不得已去秦国做质子这样的事实,皇上不愿意提,谁又敢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