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2章 示好
若是夏夜这样的夜晚定然是人生一大快事,但,现在是寂静凛冽的冬季。
果不其然,第二日天还没亮,姜萝就被一阵敲门声惊醒,开门一看是奄奄一息的拓跋令和他的下属。
“婕妤,这殿下昨夜突然感染了风寒,众医官上前殿下都不肯好好配合,嘴里一直嚷嚷您的名字,属下们没办法才将人送到了这里来。”
闭着眼睛的拓跋令暗暗感叹,这个克托关键时候还挺有眼力见,连忙配合他刚才的话语,开始呢喃眼前人的名字。
“婕妤,要不将太子抬到屋内,我再去请医官来?”
阿绿站在旁边,皱着眉头比手语。
“不用了,将人直接抬我屋内吧,这点小病不用去耽误太医。”
姜萝叹了口气,终究还是给门口的人让了一个通道。
不到片刻,一副去风寒的药被煮在了那堆火炉之上。
淡淡的药香瞬间溢满整个屋子。
“现在的他发着高烧,需要体外体内同时去热,你找个厚厚的被子给他捂上,然后一直用冷脸巾给他擦汗。”
已然检查完毕的姜萝准备去煎药,结果才刚走一步衣袖就被人紧紧的拽住。
“婕妤,这......”
她知道这是拓跋令故意的,只好接过克托手里的脸巾在旁边坐了下来。
“我来吧,你去帮阿绿煎药。”
看着面前这张还算好看的脸,姜萝皱着眉头慢慢将脸巾靠近了他滚烫的额头。
救他一次,便算是让他多欠几个人情,到有了需求的时候,才方便开口。
姜萝自己安慰自己,随后耐心的给床上之人治病。
等到药煎好之后,克托喂他喝下去了一碗,不到片刻的功夫,躺在床上的拓跋令就冒起了大汗,整张脸和身体也烫的出奇。
“婕妤,这太子不会有事吧!”
还是对姜萝不是很信任的克托有些不放心,以为是她在这药里下了毒。
“只要这汗发了就没事了,你们家太子的病来得急,所以药也需要猛一点。毕竟.......”
你们太子让我受了这么多罪,如今落在我手里,我不得也让他吃些苦头。
“毕竟什么?”
着急得克托站在一旁刨根问底。
“毕竟你们梁国人生长环境与我们褚国人不同,你们家太子体质更是强健,若是用温良的药只会一直拖拖拉拉,得用上十天半个月,这一副药喝下去就好利索了,不用再麻烦。”
姜萝开始一本正经得胡说八道。
“原来如此,那婕妤这药还真是良方,不若抄录一份留在宫中,如此也可用于救治其他人。”
一听到这是姜萝根据梁国人的体质的特制药,克托眼睛就冒出了金光。
“独门秘方,概不外传。”
姜萝嘴角一勾,扭身就走了出去。
她又不傻,这要是写下来让拓跋令查到,这里面被她加了一味致头痛的药材,她之前做得那些可就都白干了。
此时屋子里面因为燃烧着三个火炉,所以格外的炎热,姜萝穿着狐裘和阿绿坐在那颗红梅的树下悠闲的品茶。
一瓣花瓣落到了她的茶杯,给原本清苦的茶带来了一抹花香,她抬头看着依旧在寒风中傲立的冬梅不由得想起在巫山之时,也有一颗这样的梅花在她房前,从前卿瑶喜欢那梅花得紧,每次被吹掉一朵都会心疼半天,后来为了不让那些梅花浪费,她索性将花瓣都收集起来做成了染料,从此之后,她便总是穿着一袭红衣,恣意潇洒的身姿和这冬梅一样,凌寒而开,傲视百芳。
不知道要是卿瑶知道她又被人给关了起来,会不会怪她没用。
一想到卿瑶看她那一副恨铁不成钢的样子,她的嘴角就勾起一抹浅笑。
“婕妤在笑什么?”
阿绿不知道她心中所想,脸上也挤出甜甜的笑容。
姜萝不言语,只是继续品着茶。
一袭白衣如雪,再缀上似血红梅,雅致中多了几分妩媚,娇艳中有多了几分诗意,如同从画中走出来的一般,有着让人不敢亵渎的神圣感。
拓跋令扶着头出来看到这一幕,目光瞬间就呆滞了。
“启禀陛下,梁国国君不日寿诞将至,依照惯例,我国应当派遣使节前往,但前些日子鸿胪寺理事突然告病归乡,如今无人前往,怕是会坏了梁国邦交。”
早朝上,一位白髯大臣躬身说道。
其实这本不是什么难事,不过是代表一国去参加一场宴席,但凡品阶高一点的人都能去。
只不过前些日子两国刚经历战乱,粱国战败所以民怨四起,不少民间百姓都对褚国之人恨之入骨,再加上之前梁国太子前来求亲无功而返,梁国之人更加认为是褚国以大欺小,故意刁难,所以对褚国的敌意更甚。
现在的情况就是,但凡是一个褚国人敢明目张胆的前往梁国,估计都会被扔上一车臭鸡蛋和烂菜叶,再夸张一点还有可能会被各路杀手暗杀。再有即便是不被这百姓和杀手刁难,若是不小心在这种时候失了国体,回来也免不了这皇帝之怒,降级都是小事,只怕到后来得了个杀头的下场可就是得不偿失了。
前鸿胪寺理事也正是因为看透了一点,所以才在这件事情还没被提出来之前,就早早的告假回家了,如今这大殿之上都没有敢接这块烫手的山芋。
“诸位爱卿,可有人愿自荐啊?”
百里宏扫视下面这些穿得花花绿绿的百官,个个将头埋得很低,一副生怕他把目光落在他们身上的样子。
“诸位食朝廷俸禄,却不愿解朝廷之事,难道你们都是朕养的宠物吗?”
看到这些人装聋作哑的样子,百里宏就气得眉心直跳。
“陛下,臣弟愿往!”
一阵寂静之后,百里澈走到了中间,俯身做礼,表达了自己的诉求。
“陛下,摄政王乃是此次战乱的功臣,在梁国素来很有威望,若是王爷前往的话一定能震慑梁国同时也不会被那小国轻慢!”
“陛下,摄政王确实是去往梁国最合适的人选!”
“臣附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