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李妙人的转变
第二日,珠兰和珠玉仔仔细细地检查窗台,没再见到有来历不明的物品,总算是她们狠狠松了口气。
两人都选择遗忘掉那副被压在箱底的头面,只当做不知道。
好看是好看,可就是太好看了,太惹眼。
早饭用过后,李伊人照常去给老祖宗请安,刚奉了一杯茶,就听见外面有人通传:“二小姐来了。”
李妙人穿着一身十分普通的家常裙子款步走来,身后跟着她的大丫鬟石榴,双手还捧着一叠纸。
她示意石榴将那叠纸呈上,对嘉宁郡主道:“老祖宗,孙女这几日静心抄经,认真思过,已经明白前些日子有多不懂事,希望老祖宗能原谅孙女。”
嘉宁郡主神色淡淡,旁边的钱嬷嬷从石榴手中接过抄经的笔墨,递到嘉宁郡主面前。
嘉宁郡主略翻了翻:“你能诚心思过,很好。”
李妙人听后,就露出一个歉疚的笑容来:“是老祖宗教得好,孙女痛定思痛,今后绝不会再这么不懂事了。”
嘉宁郡主抬眼看了她一下,眼中有一瞬光芒闪过,却没说话。
李妙人见她脸色还好,就继续道:“还有一事,希望老祖宗怜惜孙女……”
“你说吧。”嘉宁郡主又垂下眼眸,似乎有几分漫不经心。
李妙人道:“家里父亲慈祥,母亲宽容,祖母爱护,孙女真是庆幸能够生在侯府,承欢老祖宗膝下。只是……母亲素日里身子弱,我们这些小辈也不敢偏劳母亲,文哥儿还要上学,武哥儿年纪又小,下人难免有伺候不周的地方……姨娘毕竟是两个弟弟的生母,这些日子关在祠堂也必然如孙女一样懂得悔过了。舐犊情深,不知祖母能不能解了姨娘的禁足,让她还回来照顾弟弟们?”
李伊人有些讶异地看了李妙人一眼,这篇话说得还挺有水平。
和前几天对她爹说的内容其实大同小异,但经过润色之后,效果大不相同。
李妙人这一次的重点终于说对了,她只抓着照顾弟弟这点来说,既没有告嫡母的状,也没有哭诉如今处境很不容易,反倒承认错误,态度恭敬,水平比前日大大的提升了。
李伊人想,或许是新封的柳姨娘,让某些人沉不住气了。
这番话,肯定不是李妙人自己想的,必定是经过万姨娘的指点。
只是万姨娘身在祠堂,居然还能李妙人联系上,可见她从前掌家的时候还是收买了不少人手,也不乏忠心之人。
万姨娘在后院经营快十年,这点人脉还是有的。
嘉宁郡主思索一番,看向李妙人:“罢了,下月是诚王府的喜事,就让你姨娘也沾沾光,早几日出来吧。”
李妙人大喜:“多谢老祖宗!”
她在福身答谢的时候还不忘往李伊人的方向看了一眼,眼中满是得意之色。
李伊人有些好笑,这有什么值得炫耀的?
嘉宁郡主又对钱嬷嬷道:“你去开了我的库房,将那匣子三对一模一样的红宝石蝴蝶鬓梳取来,给伊姐儿、妙姐儿、语姐儿各送去一对,给她们出门时用。”
钱嬷嬷:“是。”
嘉宁郡主让李妙人走近前来,看了看她额上的伤,见恢复得不错,粗看也看不出什么来。又见李妙人一脸乖顺,心下还算满意,一手拉着李伊人,一手又拉着李伊人:“姐妹之间平日里小打小闹也就罢了,到了外面,你们二人代表的都是北平侯府,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可记住了?”
李伊人恭敬点头:“是,老祖宗。”
李妙人也抢着说:“我明白了,祖母。”
“行了,都回去吧。”嘉宁郡主难得语气温和,拍了拍两姐妹的手背。
李伊人和李妙人也不好再留下,便都起身离开。
走到松鹤院的月洞门前,李妙人忍不住志得意满地加快脚步,像是故意说给李伊人听的一样:“走,咱们去祠堂接姨娘回来!”
“是,二小姐!”石榴也故意说得很大声。
李伊人有些莫名其妙,等她们走远后,才对身边的珠兰道:“这与我有什么关系?”
珠兰很是不忿,小声道:“小姐,万姨娘回来了,二小姐就有人撑腰啦!”
哦,原来是这样。
李伊人摇摇头,她从来没把李妙人当成对手,不过是个小姑娘,心智尚且不成熟,便不与她计较。
女儿家留在闺阁中的日子不长,及笄之前就开始着手议亲,及笄就要定亲、放小定了。若父母舍不得,可以再留一两年,最晚十七八岁也要出嫁的。
李伊人又不跟李妙人过一辈子,闺中相处的时间也就剩下几年,她不会故意和李妙人为难,只若是对方欺上了门,她也不会束手就擒,任人欺凌。
“小姐回来了!”
李伊人刚走到自己院子的门口,就见珠花探头探脑的,小跑出来:“三小姐方才过来了,现在屋里坐着。”
“好,我知道了。”李伊人摸了摸珠花的脑袋,小姑娘才十一二岁,就古灵精怪的,还会提前给自己报信儿。
李语人是三房的嫡长女,因北平侯府尚未分家,侯爷四个儿子的哥儿姐儿都是一块序齿的,李语人便排到了第三。
三房一向低调,李语人话也不多,平时除了在老祖宗跟前请安,也不怎么串门子,这还是李伊人第一次见她主动来自己的小院。
李伊人一进去,就见桌上摆着一盘新鲜料子做成的衣裳,并一对精致的红宝石鬓梳、一对珠花。想来应该是之前嘉宁郡主吩咐送来的东西。
李语人的目光一直落在那个托盘上面,见有人进来,才慌忙站起身:“大姐姐。”
“三妹妹快坐吧,难得你能来我这里一趟。”李伊人扶着她坐下,回头吩咐珠玉,“把上回老祖宗赏的雾山云顶茶拿来。”
李语人忙道:“大姐姐不必这么客气。”
“你才是跟我客气呢,茶叶放久了就霉了,可不就是要拿出来招待客人的?”李伊人大方笑道。
听她这么说,李语人也不推辞了,便一起坐下:“大姐姐……”她看向那个托盘,“这是方才老祖宗送来的东西吧?”
“是,听说咱们姐妹三个都有的,是留着诚王妃寿宴时穿戴的。”李伊人闻弦歌而知雅意,知道李语人对这些衣裳首饰的名目不太了解,就主动解释道,“祖母说,都是侯府的姑娘,分例也要都差不多,断不能叫人笑话我们苛待庶出的哥儿姐儿。”
李语人终于露出微笑:“多谢大姐姐,我总算是放心了。”
三房不得侯爷和郡主的看重,所以之前嘉宁郡主让人送东西来时,李语人又惊喜又忐忑,和母亲商量过后就来拜访李伊人。
大姐姐温柔大方不藏私,也没什么架子,李语人想起出门前母亲那句“你要多和你大姐姐亲近”,越发觉得母亲的话没说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