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章 伸冤
“太子殿下,这……这可如何是好?”晏非辰身后的大臣惊恐地看向晏非辰,他们全是天还未亮就被晏非辰的人从床上叫起来,一脸迷茫地进了宫,才知道晏非辰要做的事。
一开始,他们自然是不愿相信的,当年曹贵妃之事已经有了定论,且这件事还是太后定夺的。
重翻旧案,若真翻案了,就是毁了太后的一世英名;没有翻案,是对太后的不敬。这件事,无论怎么做,都是容易掉脑袋的事,谁敢做。
当然,也不是没有不敢做的人。大理寺卿当年外出,没有参与这件事,回来后翻着卷宗,他觉得疑点重重,却奈何太后位高权重,他只得将这件事淡忘。另一个人,便是大理寺少卿,他初生牛犊不怕虎,再加上他也相信,曹贵妃那样善良的人,是做不出为了让自己的儿子成为太子,就杀害皇嗣的事情的。
有了这两个大臣赞同,一开始不愿参与的大臣们,开始犹豫了。晏非辰看着天色,等得很是不耐。陆陆续续有大臣同意,晏非辰不愿再等下去,让不愿参与的大臣们回去了。
但没过多久,那些离开的大臣又忿忿地回来了,瞪了晏非辰一眼,不敢说话,只得梗着脖子粗声粗气道:“微臣愿同太子殿下一同,为曹贵妃翻案!”
方舟从不远处走了过来,得意地瞧了那些心有不满的大臣。
笑话,他家主子是谁,会让你们心安理得地回去吗?
有他方舟在宫门口拿着那些大臣亲眷的贴身物,为了他们亲眷的性命着想,这些大臣还敢不乖乖听话?
真是的,跟那些聪明的大臣一起,跟在主子身后不好吗?非要让主子来这一招。
不过,还好主子聪明,料到了哪些大臣敢做,哪些大臣不敢做,提前做好了准备,这才有了胜算。
然后,才有了众人齐心协力的一幕。
“父皇身子不好,暂不能主持我母妃之事。既然如此,就由摄政王和大理寺卿共同主持,众位大臣做个见证,我母妃当年到底有没有做那些残害皇嗣的事情!”晏非辰缓缓站了起来,鹰眸扫了扫跪着的众人。
“臣等遵旨!”众人跟着晏非辰起来,朝着永寿宫而去。
永寿宫的朱嬷嬷看见晏非辰领着众人而来,皱了皱眉,站在永寿宫门口挡住众人去路:“太子殿下,时辰还未到,待会儿再来吧!”
“本太子与众大人有事情要办,你们都退下!”晏非辰话音刚落,朱嬷嬷还要再说话,就被方舟派人绑了起来。
“这是永寿宫!太子殿下,就算您现在……唔唔……”朱嬷嬷被绑着往外拖,还不忘拿出永寿宫的威风来,方舟听不下去,直接叫人拿布条堵住了朱嬷嬷的嘴,永寿宫这才安静下来。
永寿宫里的宫女们听见争吵声,刚刚走出门,就被晏非辰派人赶了出去。一时间,灵堂里只剩下晏非辰和众位大臣。
和硕王爷领着众人拜了拜太后的灵柩,这才沉重道:“开始吧,切勿误了太后下葬的时辰。”
众人不敢怠慢,各自找好位置席地而坐,就听上座的和硕王爷道:“太子,既然你要翻案,就不耽误时间了,将所有的证人与证物都带上来吧。”
晏非辰本应跪下,但他是太子,除了和硕王爷,谁敢让他跪?于是晏非辰就这样现在众人中间,拍了拍手,近十个女子挨个儿走了进来。
她们皆是皇帝的妃嫔,是与曹贵妃一同进宫的女子。十几年了,她们早已色衰,又没有子嗣,没有获得皇帝宠爱的资本,便始终在原本的品阶,做了个不大不小的嫔。
“堂下所跪何人?”大理寺卿沉声问道。
那些妃嫔一踏进永寿宫正殿,就看到了太后的灵柩,想起当初太后雷厉风行的手段,纷纷打了个激灵。直到大理寺卿询问,她们才反应过来,跪成了两排,依次报出自己的名讳。
“当年太子风波一案,你们可知晓?”大理寺卿问道。
领头的妃嫔抬起头来,看了身旁的女子们一眼,点了点头,“当年太后审判曹贵妃时,我们皆在场,甚至明白当年到底发生了什么。”
“那当年,到底发生了什么?”
“当年大公主、二皇子、三公主、四皇子、五皇子以及六皇子也就是当今太子在湖畔边玩耍,颜妃娘娘、皇后娘娘、熹妃娘娘以及曹贵妃在湖畔边赏荷,几位娘娘们说得热闹,我们几个姐妹当时经过,却因为地位低下,不敢上前,就只淡淡地看了一眼,就说说笑笑地离开了。”
“后来呢?据当年的卷宗显示,皇后娘娘和颜妃娘娘以及熹妃娘娘一口咬定,她们离开没多久后,就有婢女惊慌地寻来,说是曹贵妃趁她们离开,寻了借口把太子带走,然后令自己宫里的人将几个皇子公主皆推下水去。后来人是救上来了,三公主和四皇子却因为最晚被救起来而早夭。”
大理寺卿说完,就等待着众人的回答。他之所以提出这一点,是因为这一点让他最是起疑,几位娘娘们为何不同曹贵妃一起离开?还有皇子公主被推入水后,那个婢女的第一反应为何不是救人,而是跑那么远去禀报几位娘娘?
“我们虽然没有看见当时那一幕,但是我们却在事发当时,见到了曹贵妃和太子殿下。”另一个妃嫔抬起头来,仔细想了想,“曹贵妃出门排场最是低调,所以她出门只带两个宫女。当时我和众位姐妹们看得清清楚楚,那两个宫女就在曹贵妃身边,还在同太子殿下嬉戏。”
“曹贵妃待人温和,也瞧见了我们,还笑着同我们打了招呼。”最开始说话的妃嫔继续道:“我们只看见了曹贵妃,便询问她怎么回去了,她说是皇后娘娘认为时间不早了,散了众人,恰好太子殿下想回宫,她们俩便一起回去了。”
“就在我们说话的时候,就看见有个宫女慌慌张张地越过我们,跑向另一个方向了。后来我们才知道,这个宫女,就是证明曹贵妃身边的宫女推皇子公主下水的那个宫女。”
大理寺卿同和硕王爷对视一眼,这几个妃嫔的证词虽然不能证明曹贵妃完全清白,但从这几人断断续续的说明中,嗅到了一点当时事情的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