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故意找事
在清秋的挽扶下,赵锦桢很快就来到了侯府内院的寿宴之上。
因为大晋在男尊女卑的礼仪上,规矩极其的繁琐,讲究也很多。
所以向来各府宴会,都是男宾女眷彼此分开的。因此这会一种前来赴宴的王公大臣,都在前院由襄安候招呼着。
而各府前来的夫人还有千金名媛,则都移驾到内院,这会正由周静绣和柳若凤负责款待着。
服侍在赵锦桢身侧的清秋,眼瞧着柳若凤带着赵锦枝,这会正笑颜如花的穿行在各府夫人之间,彼此言谈尽欢,好一副其乐融融的景象。
眼见于此清秋不禁满脸愤恨的哼了一声,接着就压低声音说道:
“小姐您快瞧那五姨娘,之前犯了大错,而且山匪一事虽然将七姨娘下了大狱。可谁不知道她们姐妹向来狼狈为奸,这件事情五姨娘也脱不了干系。可是如今倒好,侯爷竟然还叫她协同主持寿宴,招呼各府的女眷。明明现在当家权都回到夫人手中了,可小姐您看啊,大夫人就孤零零的坐在上首位的桌子旁,反倒是五姨娘依然一副侯府女主人的架势,在那里说说笑笑的。而且还将她那个宝贝女儿一直带在身边,不就是想趁机叫二小姐介绍给各府夫人,还攀上高枝下嫁贵族寻个正室夫人的位置,摆脱庶出的身份嘛。可是这侯府大夫人,还有小姐您这位嫡出可都在呢,哪里轮得到她们母女如此张扬,当真是太没规矩了。”
一听清秋这番不满的牢骚话,赵锦桢也瞧见了游走在寿宴之上,极度活跃的柳若凤母女了。可她非但不生气,反倒一笑说道:
“五姨娘母女没规没矩,又不是一天两天了,清秋你以前可不会如此愤愤不平,这次为何这般生气。不过纵使她们母女在如何张扬,妾室就是妾室,永远也无法向母亲般,坐在上首的位置上,所以也就由着她们去吧,反正不妨碍到本小姐,这些小事我也懒得和她们计较。”
其实赵锦桢知道,柳若凤极得襄安候欢心,而像这样的寿宴,以周静绣的身子骨,确实无法独立支撑下来。
所以柳若凤这次会协同负责寿宴的诸多琐事,这都在赵锦桢的意料之中。
反正她本就不喜应酬那些夫人和千金名媛,既然柳若凤母女却热衷此道,那就由着她们去应付好了,赵锦桢更乐得个轻松自在。
而面对赵锦桢这种放任不管的态度,清秋想了下,也挠挠头笑着说道:
“小姐说的也是,五姨娘过去掌家的时候,连咱们灵犀院的月钱都克扣,比现在可要更过分的多呢。或许是瞧着小姐您如今和以前不一样了,连五姨娘和侯爷都不能过于刁难您了,所以奴婢过去很多敢怒不敢言的事情,如今也偶尔会忍不住抱怨出口两句。但小姐您放心吧,清秋会注意分寸的,不会叫人觉得奴婢是仗着您撑腰,说话口无遮拦的。”
清秋是个稳重性格,而且最难得可贵的是极为忠心耿耿,因此赵锦桢对她还是极为放心的。
所以就见赵锦桢笑了下,想起清秋前世为护她而死的那一幕,她不禁郑重的说道:
“你放心吧清秋,以后咱们主仆谁也别想肆意践踏,谁敢欺凌咱们,本小姐绝不会再像过去那般软弱,就知道一味的忍耐。五姨娘既然擅长应酬,那就叫她张罗着好了,你现在就去前院一趟,看看五王爷到了没有,然后好将方子交给他。”
得了赵锦桢的吩咐,清秋自然是立刻赶往前院去寻萧启琰了。
而独自留在寿宴之上的赵锦桢,她本就是喜静的性子,所以这样的场合她可没兴趣,和几个名媛千金凑在一起,讨论当下什么布料花式最流行,谁家的公子年少有为,又得了什么雅称,这类无聊至极的话题。
毕竟赵锦桢如今外表虽然是个待嫁闺中的小姐,可实则她前世可是做过太子妃的人,更是活到二十多岁才香消玉殒。
所以赵锦桢的内心,是极为成熟的,早过了少女情窦初开的年纪。
因此就见赵锦桢想了下,迈步就想向坐在上首席位的老夫人,还有周静绣那里走去。到时请了安,也好在长辈面前尽尽小辈该有的孝心,好好的陪陪她们。
但谁知赵锦桢想的是不错,可怎奈才向前迈步走去的她,却忽然被赵锦枝尖酸,带着几分嘲弄的笑声给叫住了。
“锦桢妹妹你终于算是来了呀,姐姐半天看不见你,还以为妹妹因为前阵子流言四起的事情,唯恐被人说三道四,所以不过来了呢。正巧各府的姐妹们都很关心锦桢你呢,对着二姐我问长问短的,要不还是妹妹亲自过来解释下吧,也省的姐姐我笨嘴拙舌,那句话说不好在损了三妹你的清誉,那岂非就不好了。”
眼见赵锦枝嘴里一副关心她清誉受损的模样,实则还是想拿之前流言四起的事情,当着各府千金的面,给她难堪罢了。
但不得不说赵锦枝确实被柳若凤给娇宠惯了,所以连最基本的审时度势都没有,稍微春风得意些,就马上张扬的不得了。
毕竟山匪流言一事,柳若凤因此都被惩治了家法,并且折进去一个妹妹,才算把自己给保住了。
而如今这赵锦枝到好,以为这件事情对她们母女的影响,随着柳若莲下狱就烟消云散了,所以竟然胆大妄为到敢当着众人的面旧事重提。
毕竟流言蜚语这种东西,本就最是解释不清,就算襄安候曾对外说明过,她赵锦桢是清白的,山匪一事纯属子虚乌有。
但这种说辞,外人本就不信,所以眼见赵锦枝这会,竟然直言不讳的重提山匪一事,所有的千金名媛不禁都凑了过来,一副看好戏的模样静等着赵锦桢作何解释。
若是换了以前,为了寿宴顺利进行,赵锦桢就是受了在大的委屈,也不会和赵锦枝当着外人的面争辩个是非曲直。
因为她觉得家丑不该外扬,而且为了不给寿宴添堵,她作为嫡出就该心胸宽广些,忍下这份委屈也就是了。
毕竟清者自清,前世的赵锦桢遇到这种事情,总觉得没有解释的必要,旁人早晚也会知道她是清白的。
可前生经理过,如何被子虚乌有的诋毁与五王萧启琰有染,从而被废太子妃之位的事情后,赵锦桢就深深的明白了一个道理。
面对诬陷和蓄意的诋毁,忍耐只会叫流言慢慢变成口耳相传间的实情。人们更热衷于讨论丑闻时的兴奋感,却对于背后的真相,没有谁会真的在意去探究个清楚明白。
因此流言止于智者这句话或许不假,可这世上所谓的智者,赵锦桢可没瞧见几个,因此本来她是不想在寿宴想理会赵锦枝的,可既然对方先寻她的晦气,那就不能怪她不给对方留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