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女生 都市言情 重生后,我抱大腿成了后宫摆烂王

第34章 东宫变故

  老泰安王当初请了许多江南名士教长青。

  他过世之后,墨瑾手握永安堂,更是寻了不少古方给长青。

  甚至长青还去隐世学了制香之道。

  若长青指出了人,墨瑾断然是不会怀疑的。

  便要等四日之后,去永安堂,一辨可知。

  夜已极寒,炉香浸染,政宁帝早年妻妾众多,儿女也诸多。

  起事即位之后,也不再热衷于后宫之事,这些年更是没有再添新人。

  他虽已过了不惑年岁,但毕竟在马背上起事,打下了江山。

  英武而有棱角,身形硕挺。

  眸中神采暗藏,有帝王的威压和算计。

  乾清宫灯火通明,政宁帝站在桌案后,垂眼看桌上的奏折。

  “不为。”政宁帝眼里的光忽明忽暗,叫人辨不清神色。

  他问立侍在旁的内侍:“你说,朕的儿子们,何时才能明白忠君之道呢?”

  刘不为是少时便跟在政宁帝身边的书童,跟随他一同起事,后面便赐了名不为。

  政宁帝的心腹之臣。

  了解皇帝,更知道皇子们在皇帝心中的刺,只是君心难测。

  刘不为不敢妄议,躬着身子道:“诸位皇子视万岁爷为君父,孺慕之甚,自然是忠之切的。”

  “是吗?”政宁帝合上奏折,喜怒难辨。

  “朕钦赐仁贤,便是望他不失德,方能君臣得宜,共襄盛世。”他将奏折推到手边,“将这个快马送至蜀南。”

  “是。”刘不为身子更低。

  西北战事吃紧,瓦拉和鞑靼部又一直对京师虎视眈眈。

  东宫势弱,而民间尊仁贤王更甚储君。

  朝中更是结党营私,互惠互利,眼下乱世初定,政宁帝才除了顾氏。

  杀鸡儆猴却没什么用处。

  世家势大本就是皇权的心头之患,今上起事之前,拉拢世家费心费力。

  如今国本不固,皇子和世家若有结党之嫌,便是在皇帝心头扎刀。

  今上为了储君即位后,世家外戚之乱不再发生,将顾氏满门抄斩。

  仁贤王如今不知结党之罪,甚至势逼储君之位。

  “万岁爷,当心身子。”刘不为不敢提任何人,只能恭敬请皇帝安寝。

  他不敢说,也不可说。

  今上平乱世,震外狄,压世族,功成如此,将来史书在册,这是不世之功。

  若是被仁贤王在明面上打破。

  仁贤王若是继承大统倒还好说,史书如何记载,便是新帝说了算。

  可若仁贤王未能成事,他便从天家跌落,一朝成为叛乱的佞臣。

  帝王之榻,向来是不容他人酣睡的。

  眼下他唯一希望的,便是泰安王承情,永宁公主承情,帮东宫立威。

  如此,有二心之人才可熄了心思。

  忠君之道,从来都是要坚定的。

  都是万岁爷的血脉,万岁爷如何忍痛舍得杀子?

  政宁帝摇头,坐在龙椅上面,看着空旷华贵的大殿。

  眼神中带有凉薄之意,他座下龙椅,这条路上,历朝历代。

  多少父子决裂,手足相残。

  外面灯火忽而亮了起来,有匆匆脚步声。

  夜深,宫闱却起了动静。

  政宁帝蹙眉,眼神凌冽犀利,“外面什么动静?”

  内围动乱是死罪,现下他倒想看看,是何人这么不怕死?

  “奴婢去问。”刘不为深知现在皇上一腔怒火无处发泄。

  不知是何人要撞到怒火上了。

  不等他退出殿内,值夜的内侍便进来通传。

  “万岁爷。”内侍匆匆忙忙,跪地通禀:“东宫娘娘薨了。”

  政宁帝目色顿时锐利,刘不为挥手让内侍退下。

  殿内久久寂静无声,过了半晌之后。

  上位的帝王幽幽叹息一声。

  “不为——”他言语中带了追忆和捉摸不透的惋惜,“九泉之下,旻之要怪罪于朕了。”

  顾倓顾将军,太子妃的父亲。

  顾家驻扎西北,远京中世家,然而西北军民一心,高拥顾家。

  君威是不允分散的。

  民心亦是。

  顾将军驻守孤城,城破,便知其中有政宁帝的手笔,君上忌惮功高盖主之人,顾家上下赴死。

  忠君报国,死而后已。

  政宁帝起事,顾家便是举家投奔,随今上在马背上打下了江山。

  除了君臣之情,政宁帝对顾倓也有兄弟之情。

  乱世征战,风餐露宿都是顾倓陪伴。

  生死之交,兄弟之情。

  只是顾家不能再留,储君即位,外戚世族便有独大之势了。

  西汉高祖薨逝,外戚吕氏掌权。

  李唐盛世,中间大周数年,武氏族独大。

  国恒危于外戚。

  历朝历代都知道,直到乱世之后,外戚世族被打压,今上更要趁此机会。

  刘不为上前,奉了一杯热茶。

  “万岁爷是君。”刘不为恭顺谦卑,“雷霆雨露,皆是君恩。”

  倒了一个顾家不算倒,世家不倒,皇权难集。

  政宁帝不语,脑海中想起刀光剑影,兵戈战乱中。

  武艺高强的顾倓。

  他终是对顾家有愧的,但是那又如何,皇权厮杀。

  本就是如此。

  他留了顾氏女儿做东宫的正妃,将来史书在册,宗族祠堂,她都是太子的正妻。

  已经是无上尊荣。

  “也好。”

  许久之后,政宁帝才说出这两个字。

  这些日子以来,太子重金求药,遍寻名医,心思都在一个女子身上。

  确实不该是储君的风范。

  政宁帝还一度担忧,他会将望天树用于顾氏,错过了泰安王府。

  有失一个君王手段,一心儿女情长可怎么了得。

  眼下看来,倒是天意。

  “着礼部置办,一应按照太子妃之礼制,葬入皇陵。”

  如此一来,便是后面东宫再娶正妃,也是继室。

  “万岁爷......”刘不为面露难色,欲言又止。

  “朕知道。”政宁帝摆手,面上不显不虞,声音却沉了些许:“望天树送到泰安王府,太子再想尚永宁便是不可能了。”

  以墨姜的性子,断然是不会将永宁公主嫁给东宫的。

  抛却永宁公主不可能为继室这一点,便是太子此番舍弃了正妻之举,泰安王也不会允嫁。

  这是一个死局,莫说太子,便是作为君父的他,也是没有办法。

  事已至此,倒不如给顾氏太子妃一应礼制。

  把戏做全了,东宫厚葬,为太子拉回一些名声。

  叫人说东宫大义,朝中便会因为太子安抚泰安王府,攘定西北之故。

  偏于储君一些。

  刘不为想明白其中的关窍,跪服,“万岁爷圣明。”

  政宁帝侧脸,晦暗难辨。

  “去查!”

  他必要揪出来,是何人,在算计他钦定的储君。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