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2章 亲自登门
此话一出,刚刚还在猜测是不是越王不喜欢这个王妃,因此才导致了王妃独自回门惨状的人,现在却都在暗自的自责。
现在看来,这王妃的地位实在是高的很。
方雪琴状态这才好了一些,只是脸埋在他的怀中,这才觉得自己在这府里的斗争有了依靠一般,默不作声的将眼角的一滴泪蹭在衣服上,便轻轻的推开了他,将自己脸露了出来。
方狮便有些尴尬,他当然也能听得出来,这越王是在默不作声的嘲讽他。
他轻轻的咳嗽了一嗓子,尬笑着开口:“王爷亲自来了,便是叫这方府蓬荜生辉啊!”
“哦?”秦天一转身便坐到了方雪琴一旁的主位上,牵着她的手还未曾散开,音调绕了好几个弯。
随后,才冷声开口:“来的路上,本王将事情都听说了,心中也已经有了主意,只是不知,本王在这将军府,可还有说话的资格?”
分明就是在嘲讽刚刚方狮的言语。
方狮摸了摸额头的汗,讨好道:“王爷能够来主明家事,自然是我们的荣幸。”
“也是。”这一番奉承的话,秦天一竟然也就这样面无表情的收下了。
却也没打算这样放过方狮,轻声开口说:“本王同王妃为夫妻,便是同一地位,若是王妃没了开口的资格,那本王……也还真是有些不敢说话的。”
他说这话,不是明摆着在折煞方狮么?
方狮当即便额头又渗出密密麻麻的汗来,考虑半晌,中气十足的开口道歉:“王爷,是微臣考虑不足。”
秦天一却并不搭理他,探寻的目光却是径直往方雪琴的脸上瞧去。
“父亲,都是一家人,女儿自然是该一生听取父亲的教诲。父亲并没有过错,也是女儿当时说话太激动了些。”方雪琴懂得了他的意思,开口便替方狮解了围。
方狮略带感激的目光看过来。
“既然将军允许本王说话,那本王便要替王妃主持这个公道了。将这问题彻底的查明了,也好安了王妃和将军的心,是不是?”秦天一便直接开口。
这样一来,还有谁敢说话拒绝?
方狮自然是应下了,点头:“是,王爷自然是最为秉公的。”
“王爷,我们是不是都弄错了?原本昨日夫人才觉得不舒服,父亲立马叫了郎中来检查。这郎中都说的清楚明白,夫人身子是好着呢。现在有些反应,便也是身子弱了,以后好好补一补就是。”方智姠却柔柔弱弱的开口。
按理说这时候根本轮不到她说话,可她还是尽力用了温婉的语气开口。
场面暂时冻结,有了瞬时间的凝结。
秦天一亲自替方雪琴斟了一杯茶放在一侧,低声问道:“耽搁了这么久,渴不渴?平文说你走的时候连水都没来得及喝一口。”
方雪琴便接过杯子,倒也是不客气的一口喝下,默契的像是老夫老妻一般。
在场之人便都被他们之间的互动触动,谁能知道一向冷漠的越王,竟然还能有如此柔情的时刻?心中便愈发的对方雪琴又加了几分敬重来。
方智姠本来以为自己这一番开口,温柔又讲理,还能将方雪琴的形象给拉下来。
却被梁氏一把往后扯了扯,梁氏随后才低头替她认错:“王爷息怒,是妾身没有教好女儿。”
秦天一等到了道歉,这才转过身来,淡淡的吩咐:“将郎中带上来。”
从人群之后走出一个挂着药箱的郎中,在他身后跟着的便是平文。
郎中被径直带到了崔氏面前,郎中便仔细把脉。
半晌,在众人瞩目的目光下,捋了捋自己花白的胡须,随即才开口:“夫人的脉象,读来确实是安稳不错。”
梁氏默默的吐出了一口气,嘴角挂着一抹不易察觉的笑。
“不过……”郎中趁着脸开口:“瞧着夫人的脸色,还有舌苔,恐怕是有邪物作祟。”
“嘭”地一声,声音来源是翠竹手里端着的铁盆被她无意摔到地上去。
众人寻声看去,翠竹却早已经跪在了地上,慌乱的将四处漏洒的水用手揽着。
慌乱的道歉:“对不起,对不起,奴婢不是故意的。”
却没人在意她闹出的动静。
“邪物作祟?”方雪琴惊讶的站起身来,反问道。
郎中点了点头,眉头锁着,说到:“脉搏上并看不出来什么不适,可从面色来看,若是再不处理,恐怕事情只会愈发的严重。这种情况,若不是邪物作祟,就是什么还未曾面世的隐蔽慢性药。”
“啊?怎么会?真的有毒?”方狮激动的问道。
梁氏也站起身来,语气里也有些慌张:“我们方家可是几代正义,个个都是保家卫国的英雄好汉,府里更是祥气满溢。怎么会有你说的那些脏东西?”
“姨娘这便是宁愿相信自己的猜测,也不愿相信郎中的判断了?”方雪琴转过身来,凌厉的眸子像是要直直看透到她的心里一般。
“实不相瞒,此事恐怕是单靠诊脉无法解决的问题。若是各位信任草民,便叫草民在夫人的穴位上扎上一针,若是银针变黑,便是体内藏了毒。若是没有毒性,恐怕还要请道士来专门看看。”郎中一一分析。
“扎针?母亲现在还怀了身孕,可会对腹中胎儿有影响?”方雪琴仔细问道。
郎中肯定的摇头,解释道:“虽说是在腹上的位置扎针才能查出胎儿的情况,可根据草民这么些年来的经验来看,便是能够找到准确的位置,能够保证既不伤害胎儿,又能保证查出问题来。”
崔氏皱着眉头,她现在也不知道该如何是好了。
自己的身体自己最清楚了,她心底隐隐有预感,这样的状态再持续下去,恐怕腹中的胎儿也会受到影响。
无力的看向方狮,她轻声问道:“将军……此事该如何抉择?”
方雪琴一时间也有些两难,要是因为此次扎针伤害到了胎儿,那她一辈子都将活在愧疚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