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2章 旁观者清
她笑起来的时候,明媚娇艳,让人生不起气来。
“小姐我问你的问题,想的怎么样了。”
果不其然,盛采薇这么一说,巧儿就被她勾去了思绪。
“小姐您虽然说,这一家子狼不与人为敌,只要想着自己吃好喝好,别的什么都不干,按理来说不会在狼王争夺的这件事情中引人注意,但是偏偏在选狼王之前,被扑上来咬死了,确实可以。那我想问问,其他的狼呢?是都在站队吗?”
盛采薇不确定地点点头,“就当做他们都在站队吧,或是支持大儿子,或是支持二儿子,或是三儿子,每个人都有支持的,但是这家子狼和狼王关系不错,且不支持任何人。”
“按理来说,应该是安全的,可是小姐您有没有想过,其他的人都站队了,没有战队的这家狼就成了另类。匹夫无罪,怀璧其罪。奴婢从小在村子里面生活过一段时间,自然也知道狼群的数量不可能太多。他们一家子狼,最少也在三个狼以上,这在狼群中所占的数量已经够大了。但就是这么一个引人注目的大目标,却不站队,大儿子害怕这家狼去帮着二儿子,二儿子害怕这家狼去帮着大儿子。”
“您说,有这种可能吗?”
盛采薇的脑海中反复被贯通了什么一般,她忽然站起身来,眼睛晶亮。
对啊!她怎么没想到?
当真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有没有可能就是因为盛家不站队,太子害怕盛家转手去帮翊王,翊王害怕盛家转手去帮太子,或许,还有楚王。
上辈子的皇位之争中,是有楚王的。
但是这辈子不知道发生了什么,楚王被提前踢出了竞争列队。
他们担心盛家在最后关头反手站到对方的阵营,盛家背后有军队,是一个不可忽略的大家族。
得不到就毁掉,是最安全的方式。
所以有没有可能,是狼王的大儿子和二儿子害了盛家,或者说是他们同时出手,将盛家置于死地。
盛采薇像是发现了什么惊天大秘密一样,她将碗丢给巧儿,“我去看母亲!”
话音还未落下,她便跑远了。
夜色中,红衣少女急速穿行。
巧儿在后面大喊,“小姐你慢点!小心掉沟里!”
远远地,传来少女轻快的声音,“知道了!”
巧儿望着她离去的背影,在原地不知所以然地嘟囔道,“什么狼群,什么狼王,她是想吃狼肉了吗?到哪里给她去弄狼肉?狼肉……好吃吗?”
盛采薇很快跑到了徐氏的院子里,徐氏正用完饭,在喂鱼。
“母亲!母亲!”盛采薇跑到徐氏身边,拉住徐氏的手说,“我有事情要同您说。”
徐氏将饵料都撒到湖水里面,转过身来擦了擦手,为盛采薇抹了抹汗,目露怜爱之色,“怎么跑得这么急?”
盛采薇拉着她的手,目光中像是有火在燃烧,“我知道了,我知道了,我知道为什么我们家会落到那样的下场。”
“你们先退下。”
“是。”
丫鬟们安静地离开了水榭。
竹笕当的一声,换了个方向。
徐氏将放在自己身侧的书本拿开,扶着盛采薇坐下,“没人了,你说吧,发现了什么?”
盛采薇对着徐氏期待的目光,将自己想通的事情告诉她,“我心中有了个猜测,其实女儿一直想不通,咱们家明明属于烂泥扶不上墙的类型,为什么会有人对咱们家动手,方才巧儿一点我,我好似想通了些。就是因为咱们家不站队,别人反而会恐惧咱们家,忌惮咱们家,最后一不做二不休,直接把咱们家扳倒,这样咱们家就不会再对他们有威胁。”
“你是说……是太子?或者是翊王?”
“上辈子楚王也没有走,也有可能是楚王做的。”
徐氏沉吟片刻,“你说的也不是没有道理,虽然母亲现在没有想出来别的可能,但是我们先不要急着下定论,太子和翊王……其实追根究底对你都还算不错,尤其是太子殿下,对你一直都很好,我们不能冤枉错怪他们,对不对。”
“嗯嗯。”盛采薇点头,“我也担心错怪他们,陛下喜怒无常,这事儿是陛下一时心血来潮,做的也说得过去。”
“或者是咱们家的什么东西,让陛下生了忌惮,或是我们说的什么话,让陛下担心我们发生了什么秘密,这才对咱们家下手。”
“对,你说得对。不过我会让人留意太子和翊王那边,你说的话母亲都记在心上,我们防患于未然,一定不会出事的。”徐氏将她搂进怀里,目光越过她,望向远处的朦胧树荫,“这一世,母亲不会让你出事的。”
“我也不会让盛家出事的。”
我们,包括现在可能已经远在千里之外的盛敏学,我们每个人都在努力。
盛家一定不会出事的。
盛采薇离开水榭之后,她又在反复思考这件事。
如果这件事真的是两个皇子做的,那么最有可能的,会是谁?
楚王低调,避其锋芒,这种人心思缜密,城府极深,只有到最后一刻的时候,才会显露出自己真正的野心。
他们能忍,也善于忍耐。
十二月初三,距离最后大结局尘埃落定还有半年,所以应当不会是楚王动的手。
而且这一世楚王已经远离京城,前往封地,就算他有千万野心,那也是鞭长莫及,应付皇帝的探子都显得勉强,可别说越过重重眼线,对远在京城的盛家动手。
剩下的两个人,按照徐氏的话来说,太子对她最好。
他们从小在太学读书,太子对她就是照顾有加,况且这个人秉性温和,宅心仁厚,也没有什么野心,应当不是他动的手。
而翊王从小就和盛采薇不对盘,两人三天一小吵,五天一大吵,他因为盛采薇生气而高兴,恶劣而阴鸷,极喜欢找盛采薇的麻烦。
但是说他害盛家上上下下这么多口人的性命,也说不过去。
在盛采薇的心中,始终能想起来清河对她说的,翊王小时候悲惨的过去。
盛采薇始终不愿意将害盛家满门的事套到翊王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