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现在已经有的证据中,可以看出河南上下每个人都贪污了。上层的贪污就更多,层层剥削下来,留给灾民的根本就没剩多少了。
“这些账本我都看过了,根本不符合。我知道你们都从中拿取了一些,而且我所有的证据都指向你们,看来我确实要把情况如实汇报给皇阿玛啊。”
“太子恕罪啊。”
“我呢,也不是那种不可开恩的人。我可以给你们机会。这样,你们若是把所有的赈灾粮和赈灾银两全部拿出来发放给灾民,那我可以不禀报皇阿玛。”
“太子所言可真?”
“如果你们如数奉还,我保证可以隐瞒下来,留你们一命。现在命都掌握在你们自己手里,你们自己决定。”
下面的人左顾右盼,窃窃私语。
“太子哥哥,可不能这样饶恕了他们。”
“玉瑶,圣人都会犯错的,犯了错如果能改,那就善莫大焉。”
“那你也不能这样欺骗皇阿玛啊,皇阿玛知道了肯定要生气的。”
“只要我们消息守的严,皇阿玛是不会知道的。就算皇阿玛知道了,皇阿玛生气废了我这个太子我也认了。”
玉瑶几次劝说都没有用,璟儿坐在旁边像是要静观其变的感觉。
那些个官员还管什么废不废太子,自己的命都快保不住了。
“你们想好了现在就可以回去准备了,明天一早我就要验货了。”
“是,太子。”
晚上,三人住在樊巡抚的府上,所有的侍卫全部在这里保护着他们。
好在一晚上平平安安的,三个人睡得也挺香。
第二日所有的银子全部摆在府衙上。他们三人昨晚睡得挺好,可是河南的这些官吏睡得可就不好了,昨晚砸锅卖铁地凑钱,有些个差点儿都要把宅子给买了,这才凑出来的银子。
“太子要数一数么?”
稷儿一眼扫过去就大概知道有多少银子,而且当着他们的面数还不如不数,他们既然敢拿来,那就说明肯定是够的。
“不数了,我相信你们是够的。赶紧派人发下去,大米也赶紧熬粥。由你们亲自开粥铺,舀粥分给那些灾民。”
“来啊,喝大米粥领赈灾银了啊。”
没多久就搭好了粥铺,大米粥香气喷喷的盖子一掀开还冒腾着热气,许多的难民都抢着喝。
“不急不急,每个人都有份,都在后面排队啊。”
稷儿站在高处可以清清楚楚的看见情况,有些灾民在后面排队都等不及了。
璟儿心里也着实佩服,只是一直都不能熄灭自己取而代之的想法。
三人待在了河南一周,期间由河南官吏开粥铺,侍卫们发赈灾银,难民这才少了许多。
“这里也差不多了,该回宫了向皇阿玛禀报了。”
稷儿想的最周到了,他把圣旨留给了敏易,让敏易继续看着他们的动静。若是稷儿一走,他们就换了一个模样,那就拿圣旨来说话。
不出所料,恭送了太子以后,他们就开始强夺银两。
敏易拿了圣旨出来道:“圣旨在此。”
“不知各位大人还记得和太子的约定么?若是微臣捎一封信传去京城,那各位大人的结局微臣就不知道了。”
他们想了想觉得有道理,就赶紧罢手,又开起了粥铺。
“稷儿此去视察,是何情况?”
“刚去河南地区时,灾情确实如樊巡抚上奏的那样。近来灾情有好转,难民人数在不断减少。”
“嗯,还有其他情况吗?可考察了官风吏治?”
“河南上下官员配合儿臣调查灾情,亲自开粥铺给灾民们舀粥。”
“哦?是真的么?”
“四哥和玉瑶都可作证的。”
“确如太子所言。”
“看来这一趟不虚此行。”
随后问了问璟儿和玉瑶的感受与收获之外就再也没说什么了。
何止是宫里,各个地区都有皇上的眼线,三个孩子的一举一动皇上都知道。
若是全部把河南官员按律斩首,候补官员又不够,这不仅无济于事,反而会火上浇油。再者新来的官员不了解灾情,那就更加危险了,所以还不如让他们改过自新。
皇上对稷儿此举也甚是欣慰,但又不能表露出来,只能顺着稷儿的意思装着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