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皇宫奉天殿,朱允炆端坐在龙椅上接受群臣朝拜,方孝孺、齐泰、黄子澄引经据典、滔滔不绝讨论给皇宫各个大殿改名字,其余的大臣庸碌的附合着,最终朱允炆恩准采用方孝孺的建议恢复周朝时期的大殿名称,大家齐颂:“皇上圣明,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散朝。
方孝孺、齐泰、黄子澄被皇上留下到御书房密谈,皇上屏退左右后将纸条从袖袋中取出,方孝孺双手接过与齐黄二人同看,然后喜形于色的三人跪下齐颂:“恭喜圣上!”
朱允炆满脸忧伤的抬了抬手让他们三人平身,轻叹了一声说:“同室操戈,何喜之有?”
三人一脸尴尬的起身,方孝孺拱手道:“圣上宅心仁厚、至善至醇为我等楷模。可此为江山社稷之事,是不得不做之事,还请圣上宽心。”
黄、齐二人附和说:“是啊,是啊。”
朱允炆无奈的说:“罢了罢了。请黄老师回复一下继续盯着就好,莫伤了他的性命,不要让朕背上杀害叔父的罪名!”
黄子澄拱手道:“臣遵旨。”
京城皇宫,常乐托着一个托盘上面盖了一块金色绸盖,来到御书房门前跪下禀报:“皇上,飞鸽传书到。”
皇上下了早朝心情不错,正在运气写完最后一笔,将毛笔放在笔架上,满意的看着宣纸上的:“运”字。
“进来。”
“遵旨。”
常乐托着盘走到皇上面前,皇上揭开绸盖,里面是一个红色蜡封的小竹筒,上面整齐的盖着文昌书院的印章,蜡封完好。
“你下去吧。”
“遵旨。”
常乐退出去,关好书房门。
朱允炆打开竹筒倒出纸卷,打开纸条上面写着:“价封,油炸”(假疯、有诈)
朱允炆噔的一声坐回到龙椅上。
他合起纸卷对着门外说:“来人。”
常乐推开门说:“奴才在。”
朱允炆说:“宣方、黄、齐三位进宫,要快!”
常乐拱手:“遵旨。”
方孝孺、黄子澄、齐泰三人听说皇上急召,一路催着轿夫快走,宫门口下了轿就着急忙火的就往御书房跑,三人跑的上气不接下气,总算是跑到了。
皇上免了礼、赐了座,常乐和宫女给三人上了茶就退了出去,关上书房门。
见三人喝了茶,气喘匀了,朱允炆拿出纸卷交给方孝孺,三人传阅着看,面色严肃起来。
方孝孺说:“狼子野心昭然若揭!”
黄子澄捻着他的山羊胡说:“如今之计,可派钦差带兵包围,一举拿下。”
齐泰说:“臣以为张信可用。”
朱允炆还有些犹豫。
黄子澄说:“当断不断,反受其乱啊皇上。”
朱允炆一拍书案说:“方爱卿拟旨吧。”
黄子澄说:“稳妥起见,应发两道密旨,一道擒燕王,一道收兵权。”
齐泰说:“可派北平都指挥使司和布政使司联合去办。”
黄子澄问:“可是张信、谢贵、张昺三人?”
齐泰说:“正是。”
黄子澄拱手问:“圣上,臣建议派张信率一千精兵至燕王府控制燕王,谢贵、张昺二人带三千精兵控制燕王护卫,不知圣意如何?”
朱允炆说:“就按黄老师意思办。”
当夜,皇宫一角飞起了一只信鸽,振翅北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