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的第一天听说是林家老太太的生辰,林府老爷身为儿子年年都要去拜寿请安,而今年是八十岁大寿,更应隆重庆贺,因而老爷决定带正妻及其儿女去。
正房四兄妹从没去过这种场面,一听说很是兴奋,而最为高兴的应属林康,由于庆寿须请一天假,他早在几日前就开始向哥哥弟弟炫耀,气得林青都不想理他了。
早在几日前,昙香便给小女儿雪岚搭配衣服,生怕有什么不妥。
那日一早,雪岚便着一紫裙,头发挽成两个小髻,插上根粉色蝴蝶簪,耳边碎发用粉色绢花固定,显得端庄又不失小女孩的灵动。
而对于两个大些的女儿,虽说昙香让她们自己选衣服,但还是担心,这不刚给小女儿收拾完,便抱了小女儿去两个姐姐屋中检查。
说来也真是巧,雪曼才去雪嫣屋中母亲就来了。
雪嫣青丝用蓝色绢花固定,外插根素银簪,一袭青蓝色长裙垂地,一层绿色薄纱罩在外面,颇有“清水出芙蓉”之感。
再看雪曼,青丝挽成髻,插上了几日前和姐姐在街上买的粉色桃花簪,鬓发用蓝色绢花固定住,垂下短短的流苏,着一粉色绣花裙,外罩蓝色薄纱,显得有一些华美却不庸俗。
如果说刚刚昙香还有些担心女儿会穿不好,那么现在这担心全被风吹散了,两个女儿的穿着果真让人看了十分畅然。
“雪嫣啊雪曼啊你们真是长大了,竟然都这么会自己搭配衣服了,走吧,找哥哥去吧。”昙香道。
“嗯。”雪嫣雪曼对视一笑。
然而林康小子那边并没有那么顺利,折腾了半天终于弄好了。
“我可警告你们去那可别吵架啊。”临上轿前昙香对这四个冤家兄妹说。
“嗯”雪曼雪岚拼命点头。
“他们四个问题不大吧。忆昔和林康闹地最厉害。”林府老爷道。
“没事,打也有雪嫣管。”林康道。
“你这臭小子。”老爷无语,但看来不及了连忙上了轿。
由于长幼的事,父母要坐一个轿子,哥哥坐一个,三个妹妹坐另一个,但从小就缠着母亲的雪岚哭闹着要和父母坐一个,昙香有些不知所措,最后还是雪嫣哄好妹妹暂时不见母亲。
然而并没有直接去老太太那儿,而是先去了林府老爷的哥哥那儿。
雪曼依稀记得小时候见过这位大伯,大伯亦是带了正房的孩子,正房共有二儿一女,儿子叫林正大了林康一岁,大女儿叫林沐大雪嫣一岁,小女儿林汐仅三岁。
“叔叔好,婶婶好,林康哥哥好,雪嫣雪曼雪岚妹妹好。”刚到大伯门口,林沐便道。
“林康!”
“林正哥哥!”两个哥哥平均一年见一次玩的非常好。
“大伯母,沐姐姐和我们一车吧。”许是府中没有姐姐,雪嫣十分喜欢这个姐姐。
“沐儿可以吗?”大伯母温柔地问女儿。
“好。”
“雪岚这是汐儿妹妹,你小时候见过。”“汐妹妹好。”“汐儿这是你雪岚姐姐。”“岚姐姐好。”
“娘亲她是谁?”林汐好奇地看着雪曼。
“这是你雪曼姐姐。”
“雪曼姐姐,你的鞋子真好看。”林汐看着雪曼的珍珠鞋很是羡慕。
“这本是大姐姐的。”雪曼温柔道,“但看我喜欢就给我了。”说着看了眼雪嫣,雪嫣冲她微微一笑。
“弟弟你们的孩子打架吗?”大伯问老爷道。
“这四个好一些,忆昔和林康几乎天天打。”
“那一般谁先妥协。”
“都不妥协一般是雪嫣去拉架。你们的呢?”
“正儿汐儿几乎天天打,沐儿看热闹。但最后都是妹妹妥协。”
“哈哈咱们小时候不也天天欺负妹妹吗。”“对啊”
“老爷请上轿。”几个人这才上了轿,去往老太君那。
走了一会儿听到外面人声鼎沸,雪曼轻轻掀开帘子,不觉吓了一跳。
这次雪曼是终于知道什么是书上写的门庭若市了。一排排马车、轿子整齐摆放。人们有从正门进的亦有从侧门进的,但不难看出人人的衣服都十分华美。
“哇。”孩子们都吓到了。
“进去后可不能乱说话也别乱跑。”老爷对四兄妹道,而另一边大伯也在对三兄妹说同样的话。
先是父母进去拜寿,再是儿子最后才是女儿。
终于轮到雪嫣雪曼雪岚三姐妹进去了,三人些许有点紧张,捏着裙摆,小心翼翼跪下道:“雪嫣(雪曼)(雪岚)祝祖母福如东海,寿比南山。”
“好孩子起来,把你们爹再叫过来一下。”老太太很是喜欢这三个小女孩。
“爹爹,祖母找你。”最这样老爷再一次进去了。
“幺儿啊,刚刚那三个小孩是你的女儿吗。真是可爱。”
“是,母亲,谢谢母亲夸奖。”
“你最大的女儿几岁了,挑选到好的郎君了吗?”
“啊?母亲,我最大的女儿是雪嫣就是刚刚那个蓝裙子的,才刚刚八岁,还小呢。”
“我还以为只是嫡长女呢,你这么晚才有的孩子吗?那最大的儿子呢?更小?”
“不,母亲,刚刚那个小男孩是老二,我最大的儿子都快十三了,我是先有的三个儿子再有了六个女儿。”
“哈哈,和母亲一样,母亲也是先生了你们弟兄三个再给你们生了两个妹妹。好了先出去玩吧。”
“儿子告退。”
院中摆了不少糖,雪嫣雪曼雪岚并不敢拿,但不怎么顾及颜面的林康顺手拿了两块酥糖,津津有味地吃了起来。
终于全部请完安了,老太太留子女说话,把糖发给孩子们让他们去院中玩。
林康和林正马上就玩疯了,五个女孩凑一起亦玩非常好,五人坐廊下吃着糖,分享府中趣事,其他孩子也三五成群地玩着,直至阳光射来丫鬟才招呼众人用膳,真可谓满桌山珍海味,色香味俱全,可因着礼数雪曼并不敢吃太多。用这膳,老太太要午睡,门前轿子、马车渐渐少了,老爷携妻与四兄妹上了轿回府了。
门前渐渐恢复了宁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