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大乱下来,百姓也有些吃不消了。这几日,大家伙都避着出门,生怕被当作他国奸细给抓走了。珍馐楼的生意也淡了下来,南夭担子轻了,便有了其他的心思。
一连三日,珍馐楼天字包房里,总是传来嬉闹声。南夭做东,请凌虚阁中各楼主的子女连耍了三日。终于在第四日,南苍、林青、高宇三人,一人一把戒尺,将南夭打出了珍馐楼。经过这样一番毒打后,南夭也学乖了。在阁中埋头苦学了几个月。正当她沉浸在知识的海洋中时,她得到了个消息。
暴乱刚是消了些风头,北边战事又起了。赫连紫烟作为北匈奴的公主,自战事一起便被宣召入宫。说是进宫养胎,实际是监视与要挟。
皇帝念着赫连紫烟肚子里的孩子,没有直接赐死这位公主。而袁康得知此事后,爽快的答应让赫连紫烟进宫,并主动请了命,要求带兵出战。
这一下,那一群在郭家兵权问题上,做了几个月文章的大臣都纷纷站了出来,要求郭家分权给袁康。
南苍则将那些个站出来大臣,一个个的都写进了自己的小册子里,命南夭好生保管起来。
南夭收着这册子,虽然不懂,但也照着南苍指示做事。
皇帝答应了袁康的请求,同意他带兵出征,但在兵权问题上,皇帝担心短时间内,袁康并不能很好的接管军队。于是,将郭轩的两个哥哥任命为副将。并且为了衬托袁康的优秀,从而稳定军心,皇帝也给了岚王一个副将的位置。在皇帝眼中,袁岚就是个只知道花钱讨百姓开心,其他方面完全扶不上墙王爷,若不是他身上留着秋伊的血,眉眼间有几分她母亲的影子,就算凌虚阁保他,他也活不到现在。
皇帝点好了将,军队就浩浩汤汤的出发了。城墙上,南苍看着远去的军队,心中飞快的打着算盘。这时,袁玦也踏上了城墙,走到了南苍身边。
袁玦开口:“父王身子不好了,这仗可千万不能赢啊。”
“六皇子说笑了,这一仗,劳财劳民怎么能输呢,只是六皇子不要以为自己在京中,便无事可做呀。”南苍转过身,从袖中拿出个信封,递了过去。
“能不能赶在二皇子回朝前将事办好,全看六皇子的效率了。除了这个,南苍还有其他东西,不过还请六皇子先办好这事。”
袁玦接过信封,直接拆开。越看,嘴角越是不由得上扬,“我回去准备了,你路上小心。”
南苍点点头,转身继续目送大军离开,心里默默为袁岚送上祝福。
大军出发的第二日,袁玦便上了书,借着上次骚乱和战事的由头,说要整肃朝纲,清查腐败一事。朝中许多大臣出来反对,他们认为,大战期间,这些事该往边上放上一放,眼下最重要的,是朝中的平静。袁玦并没有言语上的反驳,只是呈上了份兵部尚书与北匈奴王联络的信件。
“父皇,难道这事也该放一放吗?”
仅一句话,皇帝当下气的红了脸。直接将兵部尚书压入了天牢。
皇帝被气的不浅,简单处理完事务后便退了朝。并且还留下了袁玦单独讲话。
“今日你呈上的东西让朕恍然大悟,玦儿,你可知那场暴乱的始作俑者?”
袁玦摇摇头,没有说话。
“是北匈奴的人。你也该知道,兵部尚书,是你二哥的人。北匈奴的人制造骚乱,你二哥借机分权,这回北匈奴又在边境闹事。我看这一切,都是你二哥事先安排好的。本来,你们都是我儿子,谁当这皇帝,我不在乎,也就由你们斗了闹了。可如今,你二哥将北匈奴人牵扯了进来,这皇位交到他手里,怕是将来要给他北匈奴讨不少便宜去。朕是万万不能同意的。所以,大战期间,你不要让朕失望才好。”
袁玦听完袁玉的话,心中不知有多开心。领了旨,袁玦回府便开始埋头整理各种线索。而兵部尚书的事,只是一个开头。消息也从京都,传到了边疆,袁康坐在军帐中,只恨自己此刻不在京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