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3章 敌军布防白马山
经过蒋经国、宋浠濂等人的精心策划,在白马山布置了四道防线。
第一道防线设在万家营,此处山高坡陡,地势险要,川湘公路从武隆县城出发至长途河大桥后,需沿山绕十八个“之”字拐才能翻上山顶。
敌军在“之”字拐处和万家营山顶上密密麻麻修筑工事,设置炮兵阵地,居高临下控制上山公路和林间小道。
第二道防线设在风吹岭,风吹岭是白马山上的制高点之一,高崖雄踞,易守难攻,敌军驻守此地,死死地控制前沿的断头垭口。
第三道防线设在大罗垭,那里山高谷深,地形十分复杂,公路从中穿过,特别是进口处两侧大山对峙,实属天然的雄关要隘。
山口以重兵把守,再用密集炮火支援,可有效钳制大部队的进攻。
同时,加强属碑垭乡(现羊角镇)的茶园防卫,此处在川湘公路右下侧的崖棱上,也是一个重要的战略布防点,下可监视从碑垭、城门洞方向运动而至的攻击部队,防止其偷袭,正面凭借袒露的高岭峻岗构筑工事阻挡JieFangJun的进攻。
第四道防线设在豹岩至黑大桥一线。
豹岩是一座陡峭雄峻的悬崖,川湘公路从岩腹中通过,真有“一夫当关,万夫莫敌”之险。
豹岩以下至黑大桥,是“之”字形公路盘曲下山然后进入高峰悬崖紧锁的狭长谷地,属当之无愧的天然“咽喉”之地,战略位置十分重要,坚守住豹岩和黑大桥,就能够保住白马山西麓的阵地不失。
与此同时,蒋介石还急令国民D第十五兵团司令罗广文率部火速由江津奔赴白马山,做好增援准备。
JieFangJun二野三兵团十一、十二军及四野四十七军一四一师在成功解放武隆县城后,迅速集结力量,毫不迟疑地向白马山守敌发起了猛烈的正面进攻。
与此同时,四野四十七军的另一支部队根据二野司令部首长的电示,在乌江东岸的高山野岭间展开了艰苦的强行军。
21日清晨,这支部队从仙女山挥师直指涪陵的白涛镇。
在短短的时间内,他们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击溃了守敌,迅速抢占了位于乌江边的白涛渡口,并立即组织船只,全面控制乌江航道,彻底封锁了敌军从水上逃生的路径。
这一行动不仅切断了敌军的退路,也为后续的作战行动奠定了坚实基础。
然而,JieFangJun若沿川湘公路从正面进入白马山,突破敌人精心布置的层层防线,将面临极大的困难。
这不仅意味着要付出惨重的伤亡代价,还可能延缓解放蒋介石老巢——西南重镇重庆的时间。
为了尽快攻占敌军重兵把守的白马山防线,二野司令部果断决定采取迂回穿插的战术,出奇兵从侧面攻上白马山,拦腰撕开敌军的防线,再实施分割围歼,彻底消灭敌人。
担任主攻任务的四野四十七军一四一师迅速调整部署,巧妙地运用了佯攻和偷袭相结合的战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