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秦琼落难的时候,是单雄信仗义疏财拉了他一把,这样一来,黑道头子和办案的秦琼就产生了交集。按现在说法就是一个贼和一个警察交上了朋友,其实这是小说为了突出人物之间的矛盾设置的情节。
真实历史上,单雄信和徐世绩是过命的朋友,即生死之交。
徐世绩,字茂功,他就是评书演义中徐茂公的原型,唐太宗李世民的军师。
有人可能要问了,既然是生死之交,为什么徐茂公没阻拦李世民杀单雄信呢?说徐茂功没尽力营救单雄信实在是冤枉他了,没救成倒是真的。
不过到了两百年之后,李世民的后人遭到了报应。预知详情,咱们还得从头说起。
声明一点,下面我所讲的都是真实历史上的事。真实历史上,单雄信是今山东菏泽曹县人,他和同郡的徐世绩,也就是徐茂公是好朋友。
徐茂公是山东菏泽东明县人,由于秉性相投二人誓同生死。单雄信年轻时骁勇好战,善使马槊,徐茂公则沉稳老练,足智多谋,二人形成鲜明的互补。
在隋朝末年,由于隋炀帝杨广大兴土木,百姓不堪重负纷纷揭竿而起。
大业九年,当时东郡韦城人,也就是今河南安阳滑县人翟让,在瓦岗山聚众造反。
瓦岗山就在滑县南边,河南紧挨着山东,单雄信和徐茂公一商量,就投奔了瓦岗山起义军,二人颇受重用。
到后来瓦岗军迅速壮大,二人以及秦琼、程咬金、裴行俨、罗世信等将领是瓦岗军中的佼佼者。
队伍壮大以后,由于翟让谋略不足,到这时显得有点力不从心。
也就在这时,破落贵族子弟李密来归附。李密饱读诗书肚里有货,按老百姓话说就是心眼多。
自从李密到来以后,翟让听从他的计谋屡屡打胜仗,这样在军中的威望李密就超过了翟让,翟让是个实诚人,觉得自己能力不如李密,于是就把瓦岗山头号金交椅让给了李密。
李密三辞三让,最终当上了瓦岗山的头领。他为笼络人心大封百官,单雄信被封为左武卫大将军,徐茂功被分为右武卫大将军。
如果不出现后来的事,翟让和李密就是让贤的典范。
随着时间的流逝,随着感恩的淡薄,甘居二把手的翟让就和李密发生了矛盾。
原来双方各自的将领不服气,不用说,翟让的心腹将领被边缘化,一朝天子一朝臣,这话没毛病。这些失落的将领想重新夺回权利,于是就鼓动翟让把头领的位置夺回来。
要不说翟让这人勇猛有余,谋略不足,想要夺回权利应该悄悄进行,不能让李密察觉。否则适得其反,有可能连手中仅有的那点权力也会被剥夺,甚至会丢掉性命。
果不其然,翟让还没行动,消息就传到了李密耳中。李密大吃一惊,心一横决心做掉翟让。李密鬼点子多,于是就布下了一个局,以邀请翟让欣赏他新得的宝雕弓为名赴宴。
此时翟让并没有感到杀机来临,只带上单雄信徐世绩等几位亲兵来到了李密大营。
不用我多说,李密早就事先布下了埋伏,就在翟让低头欣赏宝弓的时候,他突然从背后用弓弦勒住了翟让,直到翟让断气。与此同时,埋伏的刀斧手乱刀砍伤了徐茂公等随从。
单雄信一看情况不妙,毕竟人少势孤不是李密等人的对手,眼瞅着几个人要做刀下鬼,单雄信好汉不吃眼前亏,扑通一声跪下磕头,求李密高抬贵手。
李密是个聪明人,也不想树敌太多,于是顺水推舟饶过了单雄信、徐茂公这些人。说实话,如果不是单雄信磕头求情,徐茂公必死无疑,至此,徐茂公欠单雄信一条命。
之后的瓦岗山在李密的经营下迅速壮大,但是当瓦岗山发展足够大的时候,李密表现出了他的魄力不足,就是没有大格局大思维,瓦岗山最终在隋朝军队和各路义军的夹击下土崩瓦解。
瓦岗山众位将领各投一方,单雄信就投奔了反隋群雄之一的王世充。王世充也是农民起义军中的一位领袖,他也想夺江山。
秦琼、程咬金、徐茂公等人就投到了唐国公李渊的麾下,在当时还是秦王李世民的手下当将领。
如此一来,单雄信就和过命的朋友徐世绩站在了对立面,从各为其主和建功立业角度来看,两人成为对手并不奇怪,但是悲剧就此埋下。
公元620年,秦王李世民率军攻打洛阳,此时单雄信是王世充的先锋官,他单枪匹马闯联营,逼得李世民围着大树转圈圈。就在千钧一发之际,徐茂公及时赶到,大喝一声:“此乃秦王也,吾弟手下留情。”
单雄信见是好友徐茂公,于是给了他一个面子,饶过了李世民。
而当单雄信落到李世民手上,李世民可不是当初的那个人了,他不听徐茂公的劝阻,执意杀了单雄信。
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
武德四年,王世充的洛阳城被李世民的军队攻破,王世充开城投降,单雄信插翅难逃成了俘虏。此时李世民为了报御花园被追杀之仇,决定不接受投降处死单雄信。
徐茂功听到消息后极力劝阻李世民不要这样,说单雄和自己是生死之交,不看僧面看佛面饶过他吧,最后,徐茂公把单雄信救过自己一命这件事讲了一遍。
其实不说这话还好些,李世民一听。自己的军师和单雄信的关系如此深厚。李世民害怕他们将来拉帮结派对自己江山不利,本来想绕过单雄信,听了徐茂功一番话马上打消了这个念头,下定了杀单雄信的决心。
君王就是君王,李世民考虑的和平常人不一样,他虽然感激徐茂功救他一命,但是他不会放过单雄信,这叫一码归一码,李世民也不想给徐茂公这个面子,帝王更多考虑的是江山社稷。
徐茂公一看自己说话不灵了,于是掐指一算,片刻后对李世民说:“吾主如果执意要杀单雄信,我算到200多年后,我主的后人将受到报应,还望主公三思而后行。”
李世民听后心中暗笑,“我戎马一生从来不信命,牛鼻子老道别在这里唬我。”李世民冷笑一声,佛袖而去,根本不理徐茂公这一套。
就在行刑的那一天,徐茂公感到脸上无光,自己能救李世民却救不了过命的朋友,思来想去感到对不起单雄信,于是抽出腰中的短刀,在大腿上割了一块肉。
用刀尖挑着送到了单雄信嘴边说:“哥哥对不起你,这块肉代表哥哥已死。”也难怪,李世民把徐茂公已经伤透了心。“吾弟吃了这口肉,咱们就两清了,来生再见吧。”
单雄信很清楚徐茂公的难处,毕竟他只是李世民的一个军师,他也说了不算,好兄弟想救自己却没有这个权利。
单雄信一口吞下了这块肉,徐茂公声泪俱下道:“好兄弟放心去吧,你的妻儿由我来养。我会把他们照顾好的。”单雄信含笑慷慨赴死。
单雄信死后,徐茂公果然履行了他的诺言,在他的举荐下,单雄信的子孙皆在朝中做官,也算衣食无忧。
259年过去了,唐朝末年,单雄信的第11代孙:单兴、单旺、单茂、单盛加入了黄巢反唐起义军,四兄弟骁勇善战,直杀的唐军屁滚尿流。
最终单氏四兄弟随黄巢杀入长安,唐朝从此名存实亡。
单家的后代终于为祖上报了仇,报应终于落在了李世民后人头上,原来不是不报,是时候未到,时候一到,屡报不爽。
此话一出,众人纷纷都称赞我说我是神仙,我能预测未来,我胜比诸葛卧龙。
有人问我:“你要是真的神仙,那么你知道李靖的师傅是谁?”
我想了想道:“李靖,仙人李靖!李靖的师傅是韩擒虎,两人除了师徒关系,还有亲戚关系,韩擒虎是李靖的舅舅。韩擒虎是隋朝名将,他的父亲是北周骠骑大将军韩雄。韩雄以勇猛有气节而远近闻名,在父亲的熏陶下,韩擒虎自然不俗。
韩擒虎从小喜欢读书,通晓书中的含义,深谙为人处事的道理。他身材魁梧,粗犷豪迈,有勇有谋。韩擒虎深得北周太祖宇文泰的欢心,允许他和皇子们一起玩耍,这是许多人求之不得的机会。
韩擒虎初出茅庐便屡立战功,他劝说北齐的独孤永业投降于北周,他平定合州,他与南陈军队抗衡。南陈军队一直盘踞在江北地区,伺机骚扰北周的边界,是北周巨大的隐患。
韩擒虎率兵前往边界平定叛乱,击退南陈军队,使他们不敢轻举妄动,还边界百姓一片安稳的生活。韩擒虎与南陈的联系并不止于此,他可能生来便是南陈的克星。隋朝时期,隋文帝命韩擒虎率兵吞并南陈。
隋文帝对韩擒虎委以重任,命他担任先锋出发灭陈。时隔多年,韩擒虎再次踏上同一片土地。灭陈的第一战,韩擒虎便旗开得胜。他率五百将士渡江,趁着守城将领不备,顺利拿下第一座城池。
接下来,韩擒虎带领的军队势如破竹,不到半天时间拿下另一座城池,紧接着又拿下一座城池。转眼之间,南陈三座城池覆灭,韩擒虎的名字成为南陈统治者的噩梦。江南的百姓听到他的威名,纷纷表示崇拜。
面对屡战屡胜的韩擒虎,南陈的将士们十分害怕,南陈也就不攻自破。这场灭陈的战役取得圆满的成功,其中有一位名叫贺若弼的将领也立下汗马功劳。之所以提到贺若弼,是因为两人有一件趣事。
韩擒虎和贺若弼大胜南陈,班师回朝。隋文帝十分欢喜,要对他们大加封赏。两人在殿前面圣之时,充满孩子气,竟然开始争功。两人都是征战四方的将军,却有如此幼稚的行为,隋文帝统统给予封赏。
经过这次战役,韩擒虎名声大噪,各边境小国都知道他的名号,不敢再轻易冒犯隋朝。可惜的是,韩擒虎五十五岁便去世,但是他的事迹依旧被人们口口相传,他成为后世的榜样。
众所周知韩擒虎是李靖的舅舅,他觉得李靖是可塑之才,所以一直致力于教导李靖,希望李靖可以成为一员猛将。然而李靖小的时候十分淘气,与韩擒虎小时候截然不同,并不是一个省心的徒弟。
面对顽皮的李靖,韩擒虎想到一个办法,他以自己的性命为赌注教育李靖。李靖虽然贪玩,但是不会不顾及舅舅的生命,于是他开始认真练习武艺,不负舅舅所望。
韩擒虎给李靖三个月的时间练习长枪,三个月后便会检验成果。检验成果时韩擒虎会剃光头发,在头上放置一枚铜钱,在两个耳朵上分别戴上两个铁环。如果李靖稍有不慎,便会伤害到舅舅。
李靖不允许因为自己的失误而伤害到舅舅,他只有将长枪练到炉火纯青的境界才可以保证舅舅的安全。于是李靖开始为期三个月的长枪训练;他不分昼夜,加倍训练,丝毫不敢懈怠。
三个月后的测试,李靖完美地通过了,他与长枪仿佛融为一体,令人叹为观止。韩擒虎用独特的方法让李靖掌握了长枪的技巧,曾经淘气的小孩自此步入正轨,李靖同样成为一代名将。
李靖本是隋朝的官员,他察觉到李渊父子图谋不轨,准备伪装成囚徒,趁机向隋炀帝告密;但是并没有成功,李靖因此成为俘虏。李世民素来爱惜人才,见到李靖是一表人才,并没有将他处决,反而收入麾下。
李靖开启了他的征战之路,这是他的成功之路。一开始李靖跟随李世民征战四方,在平定王世充的战役中取得军功,因此升官。后来开州蛮人首领冉肇则背叛唐朝,李靖率兵平定战乱。
李靖率领三百人袭击敌军,并且利用地形的优势设下埋伏,一举击杀冉肇则,这一战颇有韩擒虎当年的威风。李靖又将目光转向平定萧铣,为此他设计了十种策略,并且开始操练士兵,让士兵们熟悉水上作战。
李靖凭借着出其不意的兵法和事先充足的准备,仅用两个月便将萧铣消灭,唐太宗对他赞不绝口,此后一直委以重任。他的军事才能李世民同样看在眼里,李世民继位后依旧十分器重他。
后来李靖屡建奇功,平定辅公袥起义,击灭DTZ,征战吐谷浑,这些都是他的功绩。他德才兼备,一生致力于为唐朝开疆扩土,为唐朝的强盛奠定了基础,他的军事思想成为后世学习的典范。
李靖能够取得如此成就,离不开师傅韩擒虎的教导。韩擒虎的判断没有错误,李靖确实是带兵打仗的人才。韩擒虎用自己的性命教导李靖,潜移默化地影响了李靖的一生。可以说没有韩擒虎,就没有李靖以后的成就。
韩擒虎是一位优秀的舅舅,更是一位合格的师傅。通过韩擒虎的教导,李靖得以成为唐朝的功臣,位列“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第八位。从另一层面来讲,韩擒虎同样是唐朝的功臣,他为唐朝缔造了一员大将
韩擒虎十分喜欢和李靖讨论用兵之道,李靖在兵法上的造诣离不开韩擒虎的影响,两人的关系十分亲密。韩擒虎去世时,李靖十分悲伤难过。两人缺少一次共同征战沙场的机会,着实可惜。
韩擒虎和李靖同样功绩丰富,为各自的朝代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他们是幸运的,遇到了赏识自己的君主,得到大展宏图的机会,而没有因为被小人算计而抱憾终生,最后都得以善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