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女生 同人衍生 微恙时光易轻叠

第30章 30.关于“稿子”(上)

微恙时光易轻叠 危薇 7213 2024-11-13 17:59

  30.关于“稿子”(上)

  代理部长已经轮换了两个循环,临近“优秀干事”竞选,临近“下一届部长”竞选。其实,有些事情都是心知肚明的,“优秀干事”的名额是“下一届部长”,而竞选,迟暄暄鼓励自己的干事都参加,所以这一点是公平的。虽然梓叶很想争取获得“优秀干事”的名额,但是,自己的确没有留任的心。与此同时,她参加了“新生同伴辅导员”的竞选,一方面她希望可以竞选上辅导员,另一方面,如果可以竞选上辅导员,她就有很合理的理由“浇灭”国旗仪仗队大队长想让他入队的想法。

  答应耿康文学长的事情,梓叶已经完成,她在南广场观察了一个月,每次升旗如期到场,不管是阴沉沉的天,还是莫名的大雨,她从来都没有“缺席”。有些时候,她的坚持,真的很让人佩服。姚雪说,国旗仪仗队既给不了她“名”,又给不了她“利”,她太偏向这支队伍,会导致她和纠察连的关系处于比较尴尬的位置。可是,她既然已经答应了那个学长,她就应该说到做到,不能因为前期的“不接纳”,就否定后期的“坦诚相待”。梓叶把原稿发给了耿康文学长:

  遇见“仪仗队”,我期待“升旗”

  ——致国旗仪仗队

  相信冥冥之中自有缘分,与我而言,遇见“仪仗队”,是一种奇妙的缘分。南广场的日出、日落,国旗台的风声、雨声,似乎都是命运做出的最好的安排。

  第一次知晓这支队伍是在“招新”的时候,各个部门,各个组织,各个队伍都有专门的招新地点,怀着新奇和一腔热情,了解了许多招新的内容,没有去“仪仗队”的理由很简单:身高不够。

  本以为与这支队伍只是匆匆一瞥,萍水相逢,到后来我成为了一个对“缘分”折服的人。在军训总结大会和迎新晚会的那天晚上,我再一次看见了身着迷彩服,并且迷彩服上有“小国旗”的标志的“庄严肃穆”的人。久别重逢,遇到故人,在仪仗队里有一个我认识的人,以我的了解,他加入这样一个据说有着高强度训练的队伍,我甚是不解。也正是在那时,我对这支队伍充满了好奇。

  在班上的一位同学那里了解到了仪仗队的训练时间和训练地点,便以一个“不速之客”的身份来一探究竟——这到底是一支怎样的队伍?的确,作为有着“最高综测”之称的“国旗仪仗队”的训练也是有“含金量”的。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舒适圈”,跳出“舒适圈”,对于加入“仪仗队”的每一个人都是一种挑战。从整队开始说,“仪仗队”的“队长”在喊集会的时候,所有人都需要快速地站到自己的位置上,当倒计时的最后一个数字喊完时,没有“入队”的人都会被认为是“迟到”。如果你觉得迟到了只要喊一句“报告”就结束了,那就大错特错了,队里的规定是迟到一个人十个俯卧撑,以此类推。是迟到的人做吗?不是的,是所有人。也许,这就是团队训练最“磨人”的地方,但是也是我个人最欣赏的地方。守时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踩点”就是“迟到”,而因自己未守时而“连累”集体,这更能引起迟到者的重视——从入队开始,他就不是一个人了,而是一个“集体”,他的一言一行都代表着“仪仗队”的精神面貌和训练成果。因此,训练时,“动作迅速”应该是每一个队员都应该做到的。

  之后,是日常训练中的“跑步”。在集体跑步中,转体,预备起跑的姿势的整齐度都是在考验一个团队是否具备“团队意识”的标准。通俗讲,就是是否“默契”。只要有一个人“走神”,队伍就会显得“杂乱”。或许,我作为一个旁观者,不能体会训练整齐需要“整齐”的艰辛,但我觉得既然有所选择,就该有所坚持。没有“挑战”,那生活有什么意思呢?跑步的总路程一般都不会太远,但对于队伍里的“女生”和“较胖”的男生来说,还是比较累的。每次看到落下队伍的人,我总是会有忍不住跟着跑的冲动。我是一个跑步爱好者,当然明白腹部微痛,喉咙干燥,呼吸急促,浑身出汗而带来的感受。若只是匀速跑,便不会特别累,可问题是,他们会有“冲刺跑”。这个学校一贯的“大风”天气,只要加速跑,便会瞬间感受到冷热交替的“贵宾待遇”。若是出太阳还好,只是会热些,重点是,如果细雨绵绵,冷风肆虐,路上有水坑的话,那就更“难过”了。记得有一次训练,是倾盆大雨,南广场已经无法训练,而“仪仗队”的训练并没有被取消,我也没有因为大雨而不去看训练。当时他们在南广场的一栋“办公楼”的大门前坪的靠南边的地方集合,说实话,我看到当时有些人的衣服已经湿了,有些人因为寒冷而瑟瑟发抖。

  我心想:这么大的雨,训练应该会取消。而事实上,并没有,他们在前坪练习“踢正步”。“正步”的要求我不是特别了解,但是长时间保持同一个动作的感受我还是分外清楚的——酸痛,肌肉因抬的时间太长会短暂性缺氧。雨稍小的时候,“队长”就会商量到底还要不要跑步,是的,还是要跑的。“队长”在跑步前询问了队里的人:没有衣服换的,湿了鞋子的,感冒了的,出列,可以不跑。最开始,有四五个人出列了,可当他们看见其他人站好队伍,准备跑步的时候,出列的人全部都打了“报告”,说自己想跑。想象一下:湿漉漉的地面,随处都有积水,加上时不时的大雨、小雨、冷风,一支队伍仍然喊着响亮的口号,在细雨中“肆意”地奔跑。没有什么可以阻挡年轻人的热情,当然,也没有什么可以让仪仗队的任何一个人却步,风雨再大,也会坚持每一次的训练。

  跑完步,便进行常规训练,最开始是一些简单的立正,稍息等基本动作的训练,之后,便是正步与齐步的“混合”训练。当然,每天站军姿是必不可少的。特别提一点,在阳光稍有些刺眼的时候,他们并没有背对着阳光站军姿,而是侧面站着,在阳光下调整自己的眨眼频率。阳光何其刺眼,目光又是何其坚定!基本的准备活动也是每次训练必做的,包括压腿,伸展四肢等一些常见动作。在这些训练中,除了长时间的正步分解练习,最让人“痛苦”的应该是下蹲前行。南广场的最北面为终点,国旗台的靠北的前面为起点,下蹲前行几个来回,然后保持做俯卧撑的姿势等待全部人完成,其中的“累”,估计是“冷暖自知”。

  周一的升旗,周三的晨跑,周一到周五以及周日下午的训练,再加上因训练成果不佳而在晚上九点半的加训——这“炼狱”般的训练,上课要赶着去,吃饭要“狼吞虎咽”,早上闹钟一响,睡意正盛的时候看见窗外还是漆黑一片,就有种把闹钟扔出去的“冲动”——在这个过程中,有人选择坚持,有人选择放弃。有次,一位“队长”训话,批评他们训练不认真,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话是——“要走的现在就可以走,没有人会留你;要留下的就好好训练,不要整天喊苦喊累。”的确,花掉那么多时间训练,训练效果不好还要“挨骂”,心里想想都很不是滋味。哪怕有人是冲着“最高综测”而来,到最后坚持下来,应该是源于对“仪仗队”的热爱。“想把每一次旗升好”,大约是说出了每一个仪仗队队员的心声。谁说只有“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我觉得“忘了初心,也可以得始终”。那天,“挨骂”后的他们,没有一个选择“知难而退”,“迎难而上”的他们更加让我佩服。

  11月28日,是每一个“仪仗队队员”铭记于心的日子。这天,国旗仪仗队宣誓仪式圆满结束,新老队员的臂章交接完毕,他们如愿以偿地穿上了“橄榄绿”的军装——激动得前一天晚上睡不着觉,当天又早早起来,在图书馆前坪早早地做准备,反复地回想动作的“要点”,生怕紧张做错了什么动作。“迎着东方的晨曦,怀着赤诚的敬意……”唱着日常训练的歌,走着迎宾大道又长又短的路,心情澎湃的早上,每个“仪仗队员”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喜悦,回想之前的汗水,酸痛,所有的付出都有了回报,这样的“成功感”和“幸福感”是独一无二的。

  12月13日,是“南京大屠杀”的纪念日,仪仗队在这天有“降半旗”的任务。那天,天气不是很好,阴凉阴凉的,和我同去观看“降半旗仪式”的同学总是抱怨起得太早,天气太冷。殊不知,在三教的门口,所有的仪仗队队员早已是“整装待发”——因为太早,“降半旗仪式”又比较费精力他们没有吃东西,为了防止血糖不足,他们只能吃点“饼干”类的食物“补充”能量。脱帽敬礼,降半旗鸣笛,所有的一切进行得无比顺利,这与他们的训练是分不开的。

  在这里,认识如此“优秀”的队伍,我感到很幸运。他们身上有我所欣赏的东西——坚毅。不是所有人都可以日复一日地坚持做同一件事情,日常训练没有掌声,没有鲜花,唯有坚持。愿今后的“国旗仪仗队”可以“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惊鸿一瞥,一年后,我成为了你

  ——致国旗仪仗队

  一年可以很长也可以很短,但是经历一定是甜美的。惊鸿一瞥,一年后,我成为了你。

  时光悠悠,岁月匆匆,没有过多的话语,坚持坚持再坚持,便是南广场赋予的全部。换届时,队长们说——“一周年了,首先想到的是感激,感谢训练我们的队长们,也感激一起训练的战友们,不管多么苦多么累,都咬牙坚持——‘比起无为,我愿坚持’”,“即使离开,心也留在了仪仗队;即便分离,永远都是仪仗人”,“希望我们都变成自己想要成为的模样,在各种大型场合升旗,打旗,打枪,拿刀,想着都美美的”,“我们扛过杆,展过旗,那时的我们是最好的”……那时,一群乳臭未干的“小鹰”们说——“我们会努力,直到我们从你们手中接过国旗,够资格穿上那身军装”,“我们很庆幸能够遇见你们,期待未来的我们能像你们一样”,“好好训练,和大家一起加油”,“去年的今天,你们宣誓,明年的今天,我们亦无悔”,“感谢缘分,让我们扛起这三面旗,也扛起了一份责任”,“一路走来,有你们的地方,就是阳光明媚”……

  我想成为你,用自己并不坚实的肩膀扛起旗杆,用自己并不响亮的声音“吼”出自己的信仰。“一日为仪仗人,终身为仪仗人”,仪仗队选择了我们,我们也同样选择了仪仗队,从此,便不悔初心,砥砺前行。记得在臂章交接仪式的前一晚,兴奋得睡不着觉,在正式成为仪仗队队员的那天,一直处于持续兴奋状态,仿佛一切都是一场梦,但那个梦是真的。“橄榄绿”的军装让我永远记住了南广场早上七点钟的太阳,让我贪恋了傍晚美丽的落日,也让我爱上了国旗台春日的鸟叫,夏日的骄阳,秋日的冷雨,冬日的微雪。静水深流,沧笙踏歌,我会在国旗台永远等着那群小伙伴,虽然我不知道这么美好的日子还可以持续多久。

  我想:我们永远都不用分别。矫情的话太酸了,那就多喝几杯热水,好好训练,好好学习,早日嫁出去。

  尽管过了这么久,依旧想到和大家一起流汗累到第二天起不来的模样,就莫名地想笑,也许以后相见没有了彼此的样子,但脑海里还有这么久相识相知的模样,就此生无憾。想想陪着我们的队长,那“反差”还是挺大的——训练时超级严肃,下训时无比有趣——从“胆战心惊”到“捧得上天”就是结训口号喊完后的那点时光吧!

  因为喜欢,所以成了仪仗人。

  因为坚持,所以成了不那么“菜”的仪仗人。

  还记得花了两个小时把小国旗缝到帅气的队服上,那歪歪扭扭的样子,像极了我未长大的模样——初进队,胆子小,总是紧张的发抖,说话还结巴,不敢和队友多交流。加上自己本就不怎么聪明,有些细节易忘,动作要领背不全,靠脚无力,发言有些语无伦次……每当情绪崩溃,坚持不下去的时候,望望队友和队长,便把退缩的心思收了回去。从那时起,在那个地方,我知道,我一直都不是一个人。

  对于“直男”和“暖男”,或许你存在误解,仪仗队的男生们可有绝对的话语权。漆黑的夜晚,仅有稀疏的星星在空中眨眼,一群仪仗队的男生给仪仗队的女生“巨大”的惊喜——蜡烛的灯光照亮了心底,忍住没哭,一直笑着看着那群用最“笨拙”的方式表达关心和祝福的他们。那天的蛋糕是这辈子吃过的最好吃的蛋糕,那天的歌是这辈子听过的最动听的歌——“纸短情长,道不尽当时年少,我的故事都是关于你啊”。虽然,蛋糕有人没吃到,但脸上的笑意已经说明了一切——“兄弟一生一起走,累了肩膀借你靠”。被扛着回去,生平第一次,也可能是唯一一次——对于“直男们”的“吐槽”:队里的女生该减减肥了——只见队里的女生翻了翻白眼说:多喝热水!

  时光没有辜负我们,我们也没有辜负时光。仪仗队给予了我们什么?在这个学校的第一份安全感。当我们真正地踏入宣誓仪式的广场上,心脏的跳动已经将内心的紧张感暴露无疑,特别担心自己会做不好,但队长们陪我们走到了南广场,队友们默契地投向彼此坚定而执着的神情,突然间,紧张感烟消云散。那一刻,觉得就这么走下去也挺好的,只要有他们在,就很好。除了安全感,还有归属感,谁说“世态炎凉,现实残酷”,仪仗队就是我们的家,哪怕受了天大的委屈,经历再大的挫折,一起围着学校跑步,一起在南广场踏正步,一起围成一个圈,玩玩“真心话大冒险”,便觉得什么“不如意”都没什么大不了的。

  “这么好的年纪,怕这怕那算什么仪仗人,请让我看到你们的激情”,如此熟悉的话在耳边回荡,总是感到心有愧疚——因为我们做的还不够好,也因此,我们会更加努力。把第一次冒雨跑步留在了仪仗队,把第一次淋雨升旗留在了仪仗队,也把青春里最美好最明朗的笑留在了仪仗队……

  而现在,我们不仅有仪式上的并肩,更有私下的搭肩,是兄弟,是伙伴,我们不是军人,却与每个人有战友一样的情谊。未来无论如何,我都感谢缘分,让我们相识,感谢时光,带给我熠熠生辉的回忆。惊鸿一瞥,一年后,我成为了你。

  微风起,国旗动

  ——致国旗仪仗队

  汗水淋漓换得肩上荣光,若不是一年前的机缘巧合,也就没有现今如此美好的训练时光。微风起,国旗台的三面国旗正随风飘动,让我久久驻足,不舍离去。

  记得初进队的第一天,是晚上集合,自我介绍,脸盲的我,也没分清队长们的样子,而那时的“队友”也仅仅只是听过他们的自我介绍,并没有记住。唯一记得的第一次训练流了好多汗,阳光丝毫不吝啬得照在我们的身上,本来是陪着小伙伴来的我,也因此留在了我也不知道之后会发生那么多故事的南广场,说到底,还是感谢缘分,让我加入了仪仗队,让我认识了那群有趣的队友们。

  回想起当时的面试,我直接去的第二轮,当时队长带我们三个人跑了一圈,然后问我是不是特别想加入国旗仪仗队,我说是,然后就填了信息;第三轮我有事迟到了,只走了两套齐步,印象最深的是结束后队长让我们仰望国旗一分钟,对我们说不管是否入选,希望我们心中永远飘扬国旗,永远不要忘记自己的初心和激情——那些场景历历在目,仿佛入队只是昨天的事情。那时候,看着国旗,心里有一种从未有过的激情和自豪。现在,若问起我进队的初心——我真的只是陪室友去的,也没有想过会入选,但是选择留下来,坚持到现在是因为喜欢队长,喜欢这个队伍,想升旗,这个队伍让我觉得光荣与自豪。

  宣誓仪式那天,是我一辈子也忘不了的日子。穿上军装的我,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激动和兴奋,“橄榄绿”给了我在仪仗队的归属感,身边的队友们脸上洋溢的笑,让我感觉到很踏实。总之,很开心,很自豪,期待已久后终于穿上了,觉得自己很帅。而在大型活动中升旗,感觉也是很特别的——前一天彩排没做好会有点担心正式的时候出错,但是性格原因吧,正式开始了我就不紧张了,相信自己会做好,也相信队里的每一个人都会全力以赴升好每一次旗。事实,他们没有辜负这份信任,都尽全力升好每一次旗。

  在队里这么久,没有特别感谢的人,因为我感谢每一个人,他们的坚持,他们的善良,他们的所有所有,勾勒出我每个下午最好的时光。很感谢他们,让我学到了很多,希望可以和他们做一辈子的好兄弟。“一生兄弟,一辈子”,就是他们带给我最深的感受。

  记得上次因为生病而错过训练,感觉到心里缺了点什么,不是队里的人,是不会明白下午背着枪,或者举着杆去教室上课的仪仗人的心情是怎样的。或许,除了责任,还有这么久以来沉淀下来的情谊和信任。在仪仗队这个大家庭中,缺了谁都是不完整的。也因此,如果我因为一些原因不能及时感到南广场训练时,心里总是会想着赶快办完事,然后,跑着去南广场,那里有人等着我,等着我一起升旗。

  当然,我们也有训练的不好的时候。因为训练效果不好,被狠狠训话,心里还是有些难过,偶尔也会觉得队长好烦,我们都是想把升旗仪式搞好的,效果不好有时候也不能全怪在我们身上,有些事本来就需要时间。不过,更多的时候,会反思自己真的认真了吗,争取下一次做得更好。

  印象特别深的事情是下雨天升旗,因为穿的军装,所以都没带伞。。一直淋雨,直到升完旗,生平第一次感受到了情怀——能够和你淋雨的人值得珍惜,能够有一群人陪着淋雨,那是毕生最美好的记忆——仪仗队,无论在何处,永远值得骄傲和自豪。虽然淋了雨,降旗时,队长给我打伞,我感觉到很开心很感动,觉得这雨淋得很有滋味。

  兄弟,激情,爱国情怀,自律,自豪,荣誉,体质变好,爱上运动,懂得了很多事情需要自己努力去主动争取……这是我在队里最大的收获。在仪仗队,我可以流最多的汗水,吼最响亮的口号,也可以放肆笑放肆闹……

  微风起,国旗动,那些相伴的日子,将永远留在心里,从未忘记。

  这三篇稿子,前一篇是梓叶的看这么久的训练写的,后两篇是通过和队里的队员交流后,写的。可能,梓叶那个时候的文笔还是太过稚嫩,而相比于其他人,又有一点出色。所以,相比于“稿子”对仪仗队的影响,纠察连的反应比想象中更大一些。唐叶学姐喜欢梓叶也可以写一写纠察连,随便写写就行。梓叶才发现自己的确挺会给自己找活做的,答应耿康文学长,没有道理拒绝唐叶学姐。可是,这是不同的队伍,都是校级组织,梓叶才不想自己给自己挖坑,趁早“填”。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