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去世后不久,谢安果真出将入相。
淝水之战的胜利,让谢安名扬天下!
(淝水之战,中国最著名的以少胜多战役之一。主帅谢安,统领八万军队,战胜了前秦八十万大军。)
亦是成就了古代臣子最高的功绩。
……
但于此同时,在一个没有知道的角落。
那是最容易被人忽略的地方。
一个人,默默无闻。
不求闻达于天下,
只求快然自足。
王侯将相事,与他接无关。
有酒又有诗,便是人生。
那个时代的人,
没有一个人能理解他。
……
他自是能成为官家,可却要自贱为平民。
他完全不在乎别人的眼光,
只要无愧于自己的内心。
……
别人说怎么我?
怎么说都不重要。
爱谁谁,
任他道。
我是谁?
只有我自己才能定义!
不要奢求我能与你们一样,
我就是我,
不一样的花火!
……
雨越下越大,茅草房的一根柱子被大风吹到。
陶渊明却还在酣睡,妻子与而是试图将陶渊明摇醒。
可陶渊明却睁开朦胧的睡眼,看了看还是天黑,便要续集睡去。
妻子道:“房子都塌了,你还能谁吗?”
陶渊明道:“那又怎么办呢?睡吧,能雨停了在说。”
妻子道:“那你不管我和孩子了吗?这么大的雨?”
陶渊明道:“孩子也都是大人了,你让他们弄吧。”
妻子道:“你就不管我们吗?”
陶渊明道:“喝多了,怎么管?不说了,还有酒吗?我有点冷!”
妻子道:“酒酒酒,你就知道酒。除了酒你还有什么是你在意的吗?”
陶渊明道:“你是不知道,喝了酒,就什么都不在意了!”
妻子见管不了陶渊明,便只能待在孩子离开那已经倒塌了房屋,找了个可以躲雨的地方过了一晚。
待到早上起来,却发现陶渊明依旧睡在湿水之中。
妻子想将陶渊明扶起,却发现陶渊明已经站不起身来了。
妻子看到陶渊明如此,连忙关切的问:“你怎么样?昨晚是想拉你离开的。可你酒醉,我和孩子们却怎么也拉你不动。这一夜雨湿,定是入了湿气。”
陶渊明却道:“是啊!昨天夜里的事,我也是记得的。昨夜我喝的多些,只觉得浑身燥热。见雨水淋漓,自是觉得凉爽。你拉我,我不走,只是贪凉了。如果我真想离开的话,我自己早就走了。这下可能是坏了身子,动不了了。但不怪你,都是我自己的决定。”
妻子见到陶渊明如此,竟然忍不住哭了出来。
陶渊明却嬉皮笑脸的道:“还有酒吗?”
妻子道:“酒酒酒,你就知道酒。你都喝成什么样子了?还要酒,就是酒着东西坏了事情!”
陶渊明却用仅能动的一只手臂,抚摸着妻子的肩膀道:“酒就是我,没有酒,可能就没有我。我这一生没有别的爱好,就是这个酒。”
妻子紧紧的抱住了陶渊明。
陶渊明却微笑着道:“我命可能就到这里了,孩子便交给你了。”
妻子道:“你说什么鬼话。”
陶渊明道:“真的,这一次为我感觉道有些不行了。我真的感觉到不行了,我的时间就到这里了。真是抱歉,我这一生没有做一个好丈夫与好父亲,你和孩子跟着我,这一生也是受苦了。”
妻子道:“你别这么说。我找郎中,你只是风寒,应该无碍的。”
陶渊明笑道:“别傻了,我们这荒郊野岭的,哪里有个郎中啊!就算又,我们那有钱请啊!算了吧,就让我去吧。我死了,对于你和孩子也算是解脱。今生我对你们的拖累太多了!”
妻子道:“不不不,我已经要揪你,不管想什么办法,我一定要治好你。”
陶渊明紧紧的抱住了妻子:“求你了,真的求你了。这次……让我在做最后一个决定吧。就听我的吧,这次我真的不行了。”
妻子看着眼前的陶渊明,看着陶渊明气喘微微的样子,知道陶渊明没有说假话,他可能真的不行了。
虽然妻子不愿承认,但这分明已经是现实了。
妻子道:“那我去叫孩子去。”
陶渊明道:“别离开我好吗?我怕你回来的时候便看不见我了。最后,我只想让你陪着我。”
妻子道:“那我给你找酒。”
陶渊明笑着道:“好好好,临死之前,我只想再喝一口酒。”
妻子找到了个酒囊,将陶渊明的身子垫高,将酒喂到陶渊明的口中。
妻子道:“你放心,我会整理好你的诗文的。我会让那些永远流传于后世。只要那些诗文还在,你便永远的或者。”
陶渊明却微微一笑:“那些……那些……亦都是身外之物。留下也罢,留不下也罢。曾经诗酒,今生无憾。”
说着陶渊明将最后一口酒咽到独自里,便耗尽了他最后的气力。
妻子见陶渊明已经没有了呼吸,伤心的大哭起来,他的那些孩子闻声赶来,却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
……
注:
陶渊明代表作:
《归园田居其一》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归园田居其三》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饮酒其五》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
以及文:
《归去来兮辞》、《五柳先生传》、《桃花源记》
……
魏晋南北朝之文学,若没有陶渊明便失去了一半的色彩。
陶渊明进入文人世界,也必将带来轩然大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