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其他 美漫的奇怪打开方式

第6章 忠烈祠,弘文馆

  借着各方热议的势头,沈毅再次颁布一份圣旨,主要内容大概是:

  其一,禁止未满二十者婚育,禁止三代及三代以内血亲通婚,并详细说明了其危害,同时列举案例。

  其二,广推晒盐法、造纸法和印刷法,使夏朝百姓都能吃得起盐、用得起纸、读得起书。

  并且令有司将这份圣旨及释义公布天下,命讲读人重点讲读。

  此令一出,民间大多山呼万岁,只有少部分别有用心之人如丧考妣。

  不过暂时没见有谁头铁打算碰一下。

  想了想,在系统里兑换了一份亚洲区划图和一份地形图,稍作修改后,唤来鸿胪寺卿:

  “朕给你们鸿胪寺一个任务,将我华夏数千年文化尽数向此地图中特别标注的地域传播。”

  说着,命大伴交给鸿胪寺卿:“有三点要切记:

  第一,不可传授农耕、冶铁等技术;

  第二,只需大肆宣传华夏文化的优点,实事求是即可,与本土文化比较之事让当地人自发进行即可;

  第三,地图上没有特别标注的区域不必主动传播,南洋跨海诸岛可暂缓传播。

  朕可以给你十年的准备时间,需要人手的话可找有司协调。”

  “遵旨。”

  鸿胪寺卿苦着一张脸。

  这是个苦差事,也是个大工程。

  自己可千万别因为这积劳成疾才好……

  “另外。”沈毅再次开口,并且掏出一个彩绘画册,“告知各国,凡此画册上的石头,一两可兑换与一文钱等值的货物。”

  ……

  第二年初,沈毅下旨改革科举,加入部分现代教学内容,考试合格后,可选择进行传统科举,或自行决定去处。

  此次科举于明年,即仓颉历5629年举行。

  一时间,举国学子哀嚎,学阀世家虽然不满,却也不敢说出来。

  不过沈毅也是为了照顾第一届改革后的考试,试卷内容都不难,只要认真学了的不说能考满分,但至少及格是没有问题的。

  扔下一具分身,沈毅本体赶往瓦坎达,“借”走了海量的振金,而后继续自己的太阳系淬体之旅。

  ……

  5632年,沈毅本体返回开封,此时夏朝国力基本恢复,军队战力也有显著提高。

  于是沈毅下旨开始修建忠烈祠总祠。

  征发民夫时,通告天下,凡应征者,相关工具等均由朝廷提供,本人及家人均由朝廷供给吃住,每月还有月钱发到家人手里,多劳多得。

  若因修建忠烈祠总祠而亡,亦可享受忠烈待遇,即遗体入总祠,家乡分祠立牌位等。

  一时间,从者如云,纷纷带足干粮便赶往华山。

  然而,这一年的某天,沈毅却忽然心头一跳。

  用术语说,就是“心血来潮”。

  而到了沈毅如今的境界,甚至都不需要这等境界,但凡心血来潮,则必然有事发生。

  而且大概率是有重大影响或者与自身有关之事。

  于是,沈毅立刻沟通昊天镜,监察大夏。

  见各处平静,虽有作奸犯科或心术不正之人,但不成气候。

  “难道是在其他地方?”

  想到这里,立刻扩大监察范围。

  结果就在挪威的滕斯贝格发现了冰霜巨人的影子。

  “到底是三王子还是三公主呢?”

  沈毅摩挲着下巴如是想到。

  念头转动间,沈毅忽然又想到了一个问题:

  “阿戈摩托到底是怎么想的?

  有他坐镇,维度魔神什么的肯定不敢捋虎须。

  那么除此之外,外星入侵、未来变化,他就真的不关心?”

  虽然迷雾重重,但是该动手的时候沈毅还是不含糊。

  半晌后,阿斯加德大军赶到。

  打了大概一个时辰,阿斯加德便将冰霜巨人赶回了约顿海姆。

  而在战斗过半的时候,沈毅迅速出手,打出数道潜伏标记,分别没入双方现存的吊队尾的士兵体内。

  过了半晌,沈毅感应到了两个定位坐标,嘴角扯出一丝笑容。

  ……

  一年后,一期的主体轮廓初见雏形,沈毅下令遣回众人。

  随后将系统制造的建材取了出来,搭建主体结构。

  又在其中使用了大量的振金,确保即便材料老化也不会脱落。

  随后灌注超高强度混凝土,并进行后期施工。

  即使有强大的法力,依然用了半年多才完成施工。

  接下来就是安置修建过程中身亡人员的骨灰。

  用振金制的骨灰坛,依着身亡的时间逐一安置入位。

  上面是早已刻好的遗像及相关信息。

  坛口和底部特意设计了一个固定结构,只要旋紧坛口、固定好底部,便永远不会因意外倒下。

  一切准备完毕后,沈毅下旨,忠烈祠总祠于今年农历十一月一日正式开放,接受万民祭奠。

  ……

  5637年,沈毅再次下旨,于泰山修建弘文馆,一切待遇与五年前修建忠烈祠总祠相同。

  同样的一幕再次出现,只是换了个方向,换了个地点。

  不过这次修的时间有些长,虽然同样是挖出轮廓,但足足修了三年。

  随后,就到了沈毅的工作时间。

  弘文馆最顶层便是从华夏大地上出现的、第一个可被定义为文字的时代开始,一直到当下的时间。

  在这段漫长的历史中,凡出现过的文字、文献、典籍等都被沈毅兑换了出来,一式三份,每种文献典籍都兑换了这样的三套。

  用现代的话来说,便是一份影印版原稿,一份加了句读的现行繁体字版,一份加了句读的简体字版。

  而每套又分纸质版、塑料纸版和振金特制版。

  就是防止在较长的时间跨度下,纸和塑料都容易出现损毁,振金版便可以直接当印板,安在老式印刷机上就可以印出来。

  又将上辈子从公元五百年到自己穿越前的所有文献典籍以同样的方式兑换了出来,暂时放在了禁区封存。

  这些文献全部将创作时间精确到某一天,创作时的地理位置精确到经纬度小数点后两位,有些还勾画了作者创作过程中的行动轨迹。

  可以说详尽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

  书架也是用的振金材料,配有双层真空防爆玻璃。

  取书的时候需要将玻璃门向上掀开。

  在沈毅的想法里这样的设计最大程度地避免了灰尘的污染。

  这些工作做完后,命有司通告天下:弘文馆于次年三月二十八开馆。

  由于弘文馆每种藏书数量都极其稀少,故只有表现优异的人经过层层审核之后才可以进入。

  然,为广施教化,今上命人成立华夏印书局,专司刊印各种典籍文献,并优先印制弘文馆内文献。

  一语出,四方惊。

  随后,又用振金做了一套标准度量衡,采用的是上辈子用习惯的国际单位制与市制并行。

  又将能够提高百姓生活质量又不涉及什么技术进步的资料都整理了出来,交给有司,令万民皆可用之。

  想了想,又下令成立专利司,暂分两部,一部负责登记华夏自古以来各种发明创造涉及的专利,且有权调用包括弘文馆文献复刻版在内的所有文献,另一部负责登记自成立之日起的所有涉及专利的内容。

  当前者将古时的专利登记完毕后,二部合一。

  ……

  弘文馆,顶层。

  这里是整个弘文馆唯一的地上建筑,作为入口。

  此刻,沈毅正站在门口,负手眺望着远方。

  “你在看什么?”

  沈毅的身后传来一道声音。

  而诡异的是,这声音只有沈毅能够听到,若是旁人站在这里,是听不到分毫的。

  “没看什么,就是放空一下心神。”

  顿了顿,沈毅嘟哝了一句:“该来点大动作了。”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