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桅记得刚认识毕减索的时候,他说他的梦想是能创造一个以自己名字命名的物理定律或者方程。伍桅到U国读本科的一年后,毕减索从国内本科毕业,也到U国来继续攻读博士学位,方向是凝聚态物理理论。
随着研究慢慢深入,他发现固体物理和宇宙物理,也就是微观和宏观尺度的物理规律似乎有种隐秘的联系和相似性。当时的毕减索认为自己找到了一个新的方向,可以解释固体拓扑相变的奇异性质。
他的想法得到了教授的支持,博士阶段的头四年,毕减索也确实发表了一系列有意义的结果。可到了后来,他感到前进阻力越来越大,似乎遇到了瓶颈。虽然毕减索对科研工作的艰辛有着充分的心理准备,但那段时间的他还是不免有一点焦虑。
渐渐的,他觉得经常四肢无力,尤其是手臂,偶尔竟有点不听使唤。开始他以为是长期的压力和缺乏运动导致的。但后来发现即使充分的休息也无助于缓解症状。于是毕减索去了校医院,想做一些理疗。
没想到的是,医生从他的描述和检查中发现了一些异常,进一步诊断竟然是疑似的进行性肌萎缩症——一种罕见的致命疾病。虽然这是运动神经元疾病中严重程度较低的一个种类,但是五年的生存率也仅为33%。这个结果对毕减索的精神无疑是毁灭性的打击。
巧的是,当时伍桅刚刚被同一所学校的研究生院录取,于是她与毕减索在异地重逢,这给毕减索提供了相当大的精神支持。之后因为毕减索的特殊情况,他们甚至成为了室友,年龄更小的伍桅甚至成为了毕减索大姐一样的人物,时不时地给予他一些必要的帮助。
毕减索重拾信心,发誓在老天爷召回自己之前实现自己的梦想。他索性放弃了治疗,一方面因为此疾病的特殊性医疗保险不承担医疗费用,另一方面,医学界对运动神经元疾病还没有一个成熟的疗法,所谓的治疗在毕减索看来也都是瞎折腾。好在进行性肌萎缩症只影响运动系统而不影响大脑知觉,所以这个看似疯狂的追梦计划并不完全是无稽之谈。
然而,毕减索的工作并没有因为他的坚韧执着而走上快车道,而他的症状在确诊的两年内以缓慢的速度加重。虽然还没有到生活不能自理的地步,但是手脚已然不太利索。在家还好,但若出行,肯定是需要帮助的。
没想到,奇迹却在不经意间发生。毕减索清楚地记得这个日子,那天是他27周岁的生日。本来肺活量已经下降的他,居然一口气就顺利地吹灭了蛋糕上的蜡烛。伍桅在一旁目睹了这令人惊叹的一幕。之后,伍桅便眼见着毕减索一天天地尝试着增加自己的运动项目和强度,并且取得了稳固的进步。
正如噩耗来得毫无预兆一样,希望也来得出人意料。从此开始,乐观情绪又回到了毕减索的生活里。毕减索又去看了两次医生,他们也认定这是极其罕见的现象,于是毕减索首列为重要研究对象,提供各方面的支持。
尽管健康状况出现了转机,但是毕减索的科研依旧没有任何实质性的进展。倒是导师对他的工作依然报以非常高的期待,同意直接收留他在自己门下做博士后。毕减索对此十分感恩。
一期博后做下来,毕减索在等级还不错的期刊上发表了五篇论文,应该算是理论界不错的成绩了。不过他清醒地知道,他离自己的目标还有相当一段距离。到目前为止,毕减索还只能用一些独立的数学模型来解释一定条件下的现象,但缺乏一个整合这些模型的理论架构来达到更广泛的适用性。
在这样的情形下,他的教授再一次展现了老一辈科学家那种难能可贵的不急功近利的素养,决定再资助毕减索一期博士后。
毕减索的运动神经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回归正常的。三年下来,毕减索还没有能够完全恢复到正常人水平,但是生活难度已经大大降低,基本不需要他人的协助了。而正是在此期间,伍桅博士毕业并拿到了G大学医学院神经科学系的录用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