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女生 科幻空间 异世十日旅

第67章 5.1,阳明

异世十日旅 智襄子 2525 2024-11-14 16:41

  故凡有志之士,必求助于师友。无师友之助者,志之弗立弗求者也。

  ——《别三子序(丁卯)》

  曰:“正恐这些私意认不真。”曰:“总是志未切。志切,目视耳听皆在此,安有认不真的道理!‘是非之心,人皆有之’,不假外求。讲求亦只是体当自心所见,不成去心外别有个见。”

  ——《传习录·薛侃录》

  志于道德者,功名不足以累其心;志于功名者,富贵不足以累其心。

  ——《与黄诚甫(癸酉)》

  能加为己谨独之功,然后于天理人欲之辨日精日密。

  ——《书汪进之卷》

  诸公在此,务要立个必为圣人之心,时时刻刻须是“一棒一条痕,一掴一掌血”,方能听吾说话,句句得力。若茫茫荡荡度日,譬如一块死肉,打也不知得痛痒,恐终不济事,回家只寻得旧时伎俩而已。岂不惜哉?

  ——《传习录·黄以方录》

  格者,正也,正其不正以归于正之谓也。正其不正者,去恶之谓也。归于正者,为善之谓也。

  ——《大学问》

  天下之物本无可格者,其格物之功,只在身心上做。

  ——《传习录·黄以方录》

  孔训示克己,孟子垂反身,明明贤圣训,请君勿与谖。

  ——《郑伯兴谢病还鹿门雪夜过别赋赠三首》

  洒扫应对就是一件物。童子良知只到此,便教去洒扫应对,就是致他这一点良知了。

  ——《传习录·黄以方录》

  舜不遇瞽叟,则处瞽叟之物无由格;不遇象,则处象之物无由格。周公不遇流言忧惧,则流言忧惧之物无由格。故凡“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者,正吾圣门致知格物之学,正不宜轻易放过,失此好光阴也。

  ——《传习录拾遗》

  知得轻傲处,便是良知;致此良知,除却轻傲,便是格物。

  ——《寄薛尚谦(癸未)》

  修齐治平,总是格物。

  ——《答甘泉(辛巳)》

  《大学》谓之“致知格物”,在《书》谓之“精一”,在《中庸》谓之“慎独”,在《孟子》谓之“集义”,其功夫一也。

  ——《与陆清伯书》

  惩心忿,窒心欲,迁心善,改心过;处事接物,无所往而非求尽吾心以自慊也。

  ——《紫阳书院集序(乙亥)》

  一有谋计之心,则虽正谊明道,亦功利耳。

  ——《与黄诚甫(癸酉)》

  见孺子之入井而恻隐,率性之道也;从而内交于其父母焉,要誉于乡党焉,则人心矣。

  ——《重修山阴县学记》

  先生游南镇。一友指岩中花树问曰:“天下无心外之物,如此花树,在深山中自开自落,于我心亦何相关?”

  先生曰:“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传习录·钱德洪录》

  【胡适先生】

  诸位,凡是自己说不出“为什么这样做”的事,都是没有意思的生活。反过来说,凡是自己说得出“为什么这样做”的事,都可以说是有意思的生活。

  我为什么要干这个?为什么不干那个?回答得出,方才可算是一个人的生活。

  诸位,千万不要说“为什么”这三个字是很容易的小事。你打今天起,每做一件事,便问一个为什么,——为什么不把辫子剪了?为什么大嫂子脸上搽那么多的脂粉?为什么骂人要骂他的爹娘?为什么这个?为什么那个?——你试办一两天,你就会觉得这三个字的趣味真是无穷无尽,这三个字的功用也无穷无尽。

  【胡适】非个人主义的新生活

  这个题目是我在山东道上想着的,后来曾在天津学生联合会的学术讲演会讲过一次,又在唐山的学术讲演会讲过一次。唐山的演稿由一位刘赞清君记出,登在一月十五日《时事新报》上。我这一篇的大意是对于新村的运动贡献一点批评。这种批评是否合理,我也不敢说。但是我自信这一篇文字是研究考虑的结果,并不是根据于先有的成见的。

  先说什么叫做“个人主义”(Individualism)。一月二日夜(就是我在天津讲演前一晚),杜威博士在天津青年会讲演“真的与假的个人主义”,他说:个人主义有两种:

  一、假的个人主义——就是为我主义(Egoism)。他的性质是自私自利:只顾自己的利益,不管群众的利益。

  二、真的个人主义——就是个性主义(Individuality)。他的特性有两种:一是独立思想,不肯把别人的耳朵当耳朵,不肯把别人的眼睛当眼睛,不肯把别人的脑力当自己的脑力;二是个人对于自己思想信仰的结果要负完全责任,不怕权威,不怕监禁杀身,只认得真理,不认得个人的利害。

  但是我觉得“个人主义”还有第三派,是很受人崇敬的,是格外危险的。这一派是:

  三、独善的个人主义——他的共同性质是:不满意于现社会,却又无可如何,只想跳出这个社会去寻一种超出现社会的理想生活。

  【胡适】在这个大世界里谈博爱,真是个大问题。广义的爱,是世界各大宗教的最终目的。墨子可谓中国历史上最了不起的人,可说是宗教创立者(Founder of Religion),他提出“兼爱”为他的理论中心。兼爱就是博爱,是爱无等差的爱。墨子理论和基督教教义有很多相合的地方,如“爱人如己”“爱我们的仇敌”等。

  佛教哲学本谓一切无常,我亦无常,“我”是“四大”(土、水、火、风)偶然结合而成的,是十分简单的东西,因此无所谓爱与恨——根本不值得爱,也不值得恨。但早期佛教亦有爱的意念在:我既无常,可牺牲以为人。

  孔子说“: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修己就是把自己弄好。我们应当先把自己弄好,然后帮助别人;独善其身然后能兼善天下。同学们,现在我们读书的时候,不要空谈高唱博爱;但应先努力学习,充实自己,到我们有充分能力的时候才谈博爱,仍不算迟。

  本文为1956年9月1日胡适在中西部留美同学大会上的演讲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