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贡问友。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焉。”
(一)
曾子曰:“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朱熹注解说:“讲学以会友,则道益明;取善以辅仁,则德日进。”
《子路篇第十三》
子路问政。子曰:“先之,劳之。”请益。曰:“无倦。”
《礼记》:“夫躬行者,政之始也。”又说:“君子欲政之速行也者,莫若以身先之也。”
《国语》敬姜论劳逸:“昔圣王之处民也,择瘠土而处之,劳其民而用之,故长王天下。夫民劳则思,思则善心生;逸则淫,淫则忘善,忘善则恶心生。沃土之民不材,淫也。瘠土之民,莫不向义,劳也。”
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在其《历史研究》中提出的著名论断:文明产生于挑战,富饶的土地不能产生文明,只有贫瘠的土地能产生文明,因为挑战才能使人类进步。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二)
子曰:“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
钱穆注解说,《诗经》“风雅颂”三百首,实际上是西周一代的历史,内政外交,风土民情,无所不包。其治闺门之道,在《周南》《召南》;农事富民之道,在《豳风》;平天下、接诸侯,待群臣之道,在《大雅》《小雅》;而《颂》的部分,是政成事定后而作,得失治乱之情,尽在其中。
(三)
子谓卫公子荆善居室。始有,曰:“苟合矣。”少有,曰:“苟完矣。”富有,曰:“苟美矣。”
楚天注:渴望自己已经拥有的事物
(四)
子夏为莒父宰,问政。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吕氏春秋》:“利不可两,忠不可兼。不去小利,则大利不得;不去小忠,则大忠不至。故小利,大利之残也;小忠,大忠之贼也。”
(五)
樊迟问仁。子曰:“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虽之夷狄,不可弃也。”
“居”,是居心的居
《汉书・五行志》说:“内曰恭,外曰敬。”
(六)
子贡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
子曰:“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曰:“敢问其次?”
曰:“宗族称孝焉,乡党称弟焉。”
曰:“敢问其次?”
曰:“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抑亦可以为次矣。”
曰:“今之从政者何如?”
子曰:“噫!斗筲之人,何足算也。”
斗,是容器;筲(shāo),是竹编的饭筐。
朱熹注解说:“此其志有所不为,而其材足以有为者也。”
朱熹说:“此本立而材不足者,故为其次。”
(七)
子曰:“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
“与”,是传授。
(八)
子曰:“南人有言曰:‘人而无恒,不可以作巫医。’善夫!”“不恒其德,或承之羞。”子曰:“不占而已矣。”
“不恒其德,或承之羞。”这是《易经・恒卦》的卦辞,意思是说,人如果没有恒心,不能恒久地保持他的美德,就难免遭到羞辱。子曰:“不占而已矣。”郑玄注解说:“易所以占吉凶,无恒之人,易所不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