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贡问曰:“乡人皆好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乡人皆恶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不如乡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
孔子说:“乡愿,德之贼也。”孔子又说过:“惟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一)
子曰:“君子易事而难说也,说之不以道,不说也。及其使人也,器之。小人难事而易说也。说之虽不以道,说也。及其使人也,求备焉。”
(二)
子曰:“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泰”,泰然自若,舒泰,通泰。“骄”,骄矜放肆。
清儒李塨注解说:“君子无众寡,无小大,无敢慢,何其舒泰!小人矜己傲物,唯恐失尊,何其骄侈,而安得泰?”
庄子说:“行贤而去其自贤之心。”
(三)
子曰:“刚、毅、木、讷,近仁。”
《资治通鉴》:强毅果敢则贤
(四)
子路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子曰:“切切偲偲,怡怡如也,可谓士矣。朋友切切偲偲,兄弟怡怡。”
“切切”,是恳切,切磋;“偲偲”,是勉励,告诫;“切切偲偲”,就是切责,相互批评,相互规正,叫“责善”
《宪问篇第十四》
宪问耻。子曰:“邦有道,谷;邦无道,谷;耻也。”
“克、伐、怨、欲,不行焉,可以为仁矣?”子曰:“可以为难矣,仁则吾不知也。”
“克”,是好胜。“伐”,是自夸,“怨”,是怨恨。“欲”,是贪欲。
(一)
子曰:“士而怀居,不足以为士矣。”
(二)
子曰:“爱之,能勿劳乎?忠焉,能勿诲乎?”
(三)
子问公叔文子于公明贾曰:“信乎,夫子不言、不笑、不取乎?”公明贾对曰:“以告者过也。夫子时然后言,人不厌其言;乐然后笑,人不厌其笑;义然后取,人不厌其取。”子曰:“其然,岂其然乎?”
(四)
子曰:“君子上达,小人下达。”
(五)
子曰:“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刘宝楠《论语正义》注解:“为己,履而行之;为人,徒能言之。”
(六)
子曰:“不逆诈,不亿不信,抑亦先觉者,是贤乎!”
“逆”,是预先揣度。“亿”,是臆想。先觉,是无心而自然知觉。
(七)
子路宿于石门。晨门曰:“奚自?”子路曰:“自孔氏。”曰:“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与?”
(八)
子路问君子。子曰:“修己以敬。”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人。”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百姓。修己以安百姓,尧舜其犹病诸!”
(九)
阙党童子将命。或问之曰∶“益者与?”子曰∶“吾见其居于位也,见其与先生并行也。非求益者也,欲速成者也。”
“阙党”,五百家为一党
命,是出使,替宾主传达辞命。
《卫灵公篇第十五》
卫灵公问陈于孔子。孔子对曰:“俎豆之事,则尝闻之矣;军旅之事,未之学也。”明日遂行。在陈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子路愠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陈”,陈列,就是列阵,军阵,打仗。“俎”和“豆”,都是祭祀用的礼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