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破译的所有情报均来自方舟档案库以及勘探纵队,除最高机密外,方舟所有公民享有查阅与共享的权限。
——《方舟情报共享原则》
第三轮共享情报:「废土与辐射生物之一」
「废土②」:经过多年的探测,基本可以确定废土已经不适合人类生存。不再宜居的方面主要是由于自然环境的改变与生态圈的改变,自然环境的改变包括气候的改变、大气成分的改变、地形的改变、地壳活动的改变、水循环的改变。而生态圈的改变主要是辐射生物的诞生与迅速繁殖。
「废土的自然环境变化」: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植被的改变导致废土的地形和气候完全改变,南北极冰川融化上升的海平面使地球表面出现了许多纵横的新生河流海洋,全球气候变得温暖与湿润,极地气候、热带沙漠型气候、高原山地气候基本消失,湿润性气候广布,高纬度地区变更为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辐射生物」:通常指于末日之战后新生的与辐射生态共存的生物,在数十年内逐渐取代了原先的生物,在各个大陆广布。是目前勘探纵队在废土探索时所面对的最大的威胁。
「辐射生物②」:不同种类的辐射生物之间很少具有生殖隔离,繁殖和进化极快,勘探数据显示辐射生物甚至已产生初步的智能,开始形成简易的社会。由于体内放射性物质极多,能够活动的辐射生物大多具有寿命短、行动迅速、攻击力强的特点,通过体内特有的生命感知器官对于接近的生命进行感知。多数辐射生物对于人类和其他生物有着极大的敌意。
「辐射生物分类」:辐射生物很少存在植物与动物的差异。方舟的科学纵队按其能量来源,将辐射生物分为嗜光类辐射生物、嗜能类辐射生物与废土微生物。嗜光类生物类似于植物,大多攻击性较弱,可以进行光合作用。辐射微生物大多具有寄生和致病效果,十分危险。
「黏菌」:在末日之战前是一群类似霉菌的生物,会形成具有细胞壁的孢子。但在末日之战后,随着自然条件的改变,黏菌在地球多处出现爆发式的繁殖,与其他辐射生物种类愈加繁多不同,黏菌逐渐吞噬和融合了其他微生物族群,最终使得地球上的辐射微生物大多为黏菌的衍生品种。黏菌具有生命力强、繁殖快、自身辐射量小等特点,在不同地区会形成许多截然不同的族群,有证据显示,目前的黏菌已产生极高的智能,甚至已产生个体的思维。
「寄生黏菌」:嗜能类辐射生物,黏菌中一类具有寄生功能的品种。通常分布在阳光充足、辐射量大、温暖湿润的地区。在感知到周围生命的活动时会释放孢子,寄生在所经过生物的体内,大部分只会吸取宿主体内养分,但有一小部分甚至可以对宿主的行为产生影响甚至控制宿主的思维。威胁较大。
「辅射鼠」:一种常见的嗜能类辐射生物,其形态类似于啮齿类动物。群居生物,体长约为两米左右,仍具有哺乳动物的某些特征。攻击性强,通常群体活动,个体辐射量较大,对于废土勘探会造成一定的威胁。
「不可名状的来自于深海的怪物」:勘探队员对于在加尔各答所遭遇的一类嗜能类辐射生物。形态类似于章鱼,但通过无丝分裂进行繁殖。可以在陆上活动。辐射量极大,体型在50厘米至30米之间不等,对于其他生物有着极大的敌意。据说一个族群的神经可以汇集到一只巨大的母体中,母体具有极高的智商。这一种生物对于勘探中队造成难以估量的打击。
「北方大盆地」:指原塔里木盆地,在海平面上升后,该盆地的沙漠化逐渐消失,变为巨大的沼泽。北方大盆地是方舟北方勘探的重要区域,通常勘探路线是从青藏高原到可可西里的中转基地,最后到达北方大盆地。
「辐射量」:指放射性污染的相对量,有很大一部分的辐射生物进化出了耐辐射体质,在辐射量较大的地方会得到更强的神经兴奋性与活动力,目前已知的地区中辐射量极大,勘探纵队无法进入的地方有:北美洲、北亚、欧洲西部、东亚的部分地区。
……
特此公告:出于特殊原因,情报的共享将暂停一段时间,重启时间待定,请各位公民谅解。
方舟执政院
方舟纪元60年西历2021年6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