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闯军布置
时隔数日,唐维全再次站到了淅川县城前。
此刻的他嘴唇干裂、形容枯槁,宛若乞丐。
“别开枪,是我!我是前营参军唐维全。”
城前守兵迅速让开一条道,让唐维全得以穿过城门,步入这座已不复往昔宁静的城池。
“快带我去见闯王。”
包着褐色头巾的士卒上前引路。
街道两旁,昔日的繁华已不复存在,到处是匆匆行走的闯军士兵。
原本宽敞平坦的石板路被各式各样的营帐、草席和随意堆放的物资所占据,只留下狭窄的通道供人通行。
大批流民入城带来了十分严重的卫生问题,唐维全不得不捂住口鼻。
空气中弥漫的异味在烈日的炙烤下变得更加浓烈,几乎让人窒息。
排泄物、腐烂的食物以及长时间未处理的垃圾在高温的催化下,产生出更加刺鼻的气味。
历经煎熬后,唐维全终于来到了县衙前。
县衙的牌匾已经被当作柴火烧了,原本象征朝廷权威的建筑已成为反贼的大本营。
大门两侧,八名名全副武装的闯军士兵挺立如松,与城门口守兵的精神状态完全不同。
穿过厚重的木门,一股相对清新的空气扑面而来,与外面的脏乱差形成了鲜明对比,毕竟是闯王居住的地方,属于被精心打理的区域。
院内,几棵老树枝叶茂密,为这炎炎夏日带来了一抹难得的阴凉。树下,几位军官或坐或立,正在低声交谈,讨论着军情和战略部署。
唐维全快步走向正堂,那里是闯王及其核心将领议事的地方,隔着门都能听到李自成的吼声。
“我是前营参军唐维全。”
门前的守卫,一者迅速转身向内通报,另一者则手法娴熟地对唐维全进行了细致的搜身检查,以确保无虞。
过程中,唐维全表面平静如水,内心却如翻江倒海,不断提醒自己需谨言慎行,不可有丝毫疏漏。毕竟他现在多了个身份——代号“穿山甲”的明军潜伏人员。
“快进来。”
门内传来的声音如同黄土高原上的风,粗犷而充满力量。
唐维全刚一踏入正堂,还未完全站稳,便感受到了来自李自成的审视。
他抬头,目光迅速而谨慎地掠过整个厅堂,心中暗自盘算着如何应对即将到来的质询。只见李自成坐在主位的虎皮椅上,身旁是头号谋士顾君恩,郝永忠、田见秀、高一功等大将分列左右。
众人凝视下,唐维全感到巨大的压力。
若非在内乡经历过一次审问有了经验,只怕自己会吓得尿裤子。
“唐参军,你为何独自回来?刘宗敏何在?前几日我军与官军的交锋,为何会遭遇兵败?这些,你都需给我一个明确的答复。”
“闯王!”
为了掩饰双腿因紧张而不自觉地颤抖,他索性双膝跪地,以一种近乎虔诚的姿态,将头深深埋下。
“朝廷……朝廷在内乡设下了重重伏兵,此乃我等始料未及。刘将军他……他英勇奋战,誓死抵抗,但终因敌众我寡,加之地形不利,不幸落入陷阱,生死未卜……”
说到这里,唐维全的语气中多了几分哽咽,他故意模糊了刘宗敏的具体情况,以留有余地。
“重重伏兵?官军究竟部署了多少人马,能令我军大败而归?”
“呃……我只听得溃卒说官军是乌压压的一片,估摸着没有八千也有一万。”
唐维全很谨慎地说道。
李自成闻言,脸色阴沉得能滴下水来,他猛地站起身,大步流星地走到堂前,双手紧握成拳,指节因用力而泛白。
“将那个失职之将,那个先锋,立刻押解上来!我要亲自问个明白!”
不多时,薛冈被两名粗壮的卫兵押解着,踉跄步入大堂。他衣衫凌乱,脸上满是尘土与血迹,眼神中既有恐惧也有不甘。
看到李自成那怒不可遏的模样,薛冈双腿一软跪倒在地。
两柄钢刀立刻交叉着架在前者的脖颈处。
“姓薛的,你将俺老李当作傻子了,你倒是说说,哪来的五万大军包围尔等?”
“闯王饶命啊!末将深知罪责难逃,但请听末将一言。”
薛冈试图为自己辩解:
“非是弟兄们不愿死战,实在是官军火力太猛,加之地形不利。至于那五万大军之说,末将也是听逃回来的士兵口耳相传,或许有夸大之嫌,但官军之强,确非我等所能轻易抵挡。”
李自成见他这幅模样,顿时怒火中烧,他上前几步,几乎要贴到薛冈面前,目光如刀,直刺其心。
“姓薛的,你身为前营先锋,本该冲锋陷阵,引领士气,却在此刻找诸多借口,推卸责任!你说官军强大,那我军如何不强?俺自起义以来,何曾惧过任何强敌?今日之败,非战之罪,乃是人祸!是你等将领指挥无方,懈怠军心所致!”
话罢,李自成大手一挥,不再给他辩解的机会。
“拖下去砍了!”
“饶命啊……”
随着李自成的命令,两名卫兵立即上前,将薛冈架起,朝外拖去。薛冈的求饶声逐渐远去,屋内只余老李急促的呼吸声。
“军师,现在该怎么办?”
李自成将目光投向他的智囊。
后者沉吟片刻,缓缓开口。
“无论怎么讲,能够击败前将军的近万兵马,驻守内乡的官军实力不会弱,敌军士气正盛,我军优势具丧,依我看不适宜再强攻内乡。”
“军师这是什么话?那宗敏兄弟怎么办?”
有武将提出质疑。
“我理解大家对刘将军的关切,但眼前的局势,容不得我们意气用事。”
“若是将情况设想的坏一些,周围其余官军或许不会放过这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万一他们调动兵马进军淅川,我等只怕要陷入绝境了。”
顾君恩将地图摊开在桌上。
“诸位请看。”
他先是扫过众人面庞,随后再次低头审视地图,手指轻轻划过淅川与内乡之间的地形。
“昨日我在军中寻得一老卒,此人猎户出身,常在伏牛山中打猎。我从他口中探得一小道,可穿越伏牛山,直达豫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