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城破
在夕阳的余晖尚未完全消散,天边还挂着几缕淡金色的云彩之时,作为内乡乡绅代表的黄廷江亲自率领着一支由十余辆满载的马车组成的队伍,缓缓从南门驶入城中。
马车在夕阳的映照下拉长了影子,车轮转动间带起一阵阵尘土。
城墙下投身土木事业的官兵、民夫们好奇地打量着车队。
黄廷江穿着一袭考究长袍,眼神中透露出对即将进行之事的重视。
随行的还有一位年轻人,他紧随黄廷江身侧,步伐稳健,眉宇间透露出不凡的气质。车队在众多官兵的严密护卫下,穿过熙熙攘攘的街道,向着内乡侯府的方向进发。
车队经过了一片空地,一群衣衫褴褛、面黄肌瘦的流民,像是被命运的风暴吹散的落叶,此刻却奇迹般地聚集在了一起。
黄廷江坐在车辕上,目光深邃地扫过这片景象。
“搭帐篷咯~”
年轻时走南闯北的黄廷江立刻分辨出不远处的流民来自陕西。
那一嗓子开了个好头,流民们居然你一句我一句的唱了起来。
他们的歌声粗犷豪放,如同山涧瀑布一泻千里,字句透露出对未来的希望。
黄廷江揉了揉眼睛,似乎想要看得更清楚些。在那一刻,他确实看到了本不该出现在流民们脸上的东西——那是笑容,是久违的、发自内心的笑容。
“爹,那些似乎是官府下发的帐篷。”
坐在一旁的黄二郎,指着流民们正忙着搭建的同一样式的帐篷,眼中闪烁着好奇与兴奋。
黄廷江微微点头,心中暗自揣测。
无疑是有人在努力为他们撑起一片天空。
“或许是陈大人的意思,可又何必?”
抵达侯府后,陈瑞早已在前厅等候多时,他未穿军服,亲切之感盖过了隐隐的威严。
见到黄廷江二人到来,陈瑞很给面子的起身相迎。
“黄老爷亲自押送粮食至此,实乃内乡之幸,百姓之福。麻烦黄老爷了。”
陈瑞的话语中充满了敬意。
“陈大人言重了,此乃我辈应尽之责。国家有难,匹夫有责,关乎江山社稷、百姓生计的大事黄某岂敢怠慢。”
黄廷江回应道,语气中透露出一种大义凛然的气概。
“这位是?”
“二郎,还不见过陈大人!”
黄廷江一挥袖子,二郎立刻弯腰行了大礼,
黄二郎身材高大挺拔,肩宽腰窄,嘴唇则略显厚实,略有故人之姿。
陈瑞仔细打量着他,眼中闪过一丝赞赏:
“黄世侄果真是英姿飒爽,气度不凡,假以时日,定能成为栋梁之才。”
尽管被“世侄”二字无形中降了辈分,但黄二郎心中并无丝毫介怀。
“请。”
随后,三人移步至太师椅旁,陈瑞与黄廷江并肩而坐,黄二郎则恭敬地站在一旁。
厅内茶香袅袅,气氛温馨而和谐。黄廷江轻抿一口香茗,缓缓放下茶杯,目光深沉地望向陈瑞,认真说道:
“陈大人,这批粮食确为最后一批,连同前六次所运,共计三千石,希望能为内乡带来些转机。”
“黄老爷深明大义,本官已在府中设宴,代表内乡父老谢过黄老爷,黄老爷切莫推辞。”
陈瑞起身邀请黄廷江父子共进晚餐,以表谢意。
餐桌上,三人谈笑风生。
“大人,之前你说的联络官一事……”
“哦,二郎此行便是上任来了。”
陈瑞咽下一块牛肉,笑着看了眼黄二郎。
黄廷江心中叹了口气。
看来躲是躲不了了。
“陈大人,你的本事有目共睹,我黄廷江深感敬佩。二郎虽年轻但有志气,在你手下办差,必能有所长进。”
“我知道,治理一县数万百姓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这银票虽不多,但是我的一点心意,请顾大人务必收下。”
于是他缓缓站起身,面带诚恳之色,从怀中取出一张银票,双手递向陈瑞。
极力推辞之后,满脸不情愿的陈瑞最终被自愿的接过了这张五千两的银票。
为了内乡云云都是屁话,真实目的是要陈瑞关照他滴儿子。
于是陈瑞郑重地点了点头,将银票收入怀中,同时拍了拍黄二郎的肩膀,语重心长地说道:
“黄世侄,你父亲对你寄予厚望,我也相信你有能力也有决心做出一番事业。从今往后,你就跟在我身边,我会尽我所能地教导你,无论是武艺、兵法还是治理之道,只要你有心学,我必倾囊相授。”
得到陈瑞的许诺后,黄廷江再次深深一揖,言辞恳切地说道:
“陈大人,今日之事,便拜托您了。二郎交给您,请您多多费心。我黄某人在此先行谢过,改日再备厚礼,以表谢意。时候不早,我也该告辞了,请大人留步。”
黄廷江对儿子轻声叮嘱了几句后,便带着随从缓缓步出房门,消失在夜色之中。
天虽然黑了,但城墙下的工作仍在紧张进行。
李大是二营一名平平无奇的新兵,此刻他双手紧握铁锹的把柄,将其深深插入泥土中,猛然向后一拉,泥土随着铁锹的抬起而大块脱落,发出沉闷的声响,紧接着迅速将铁锹中的泥土甩到一旁。
新发的军服上已经满是尘土。
“都注意些,上面特意交代了,至少要挖五尺深,不能有丝毫马虎!”
头戴勇字铁盔的班长正站在坡上监督施工。
新兵们只有一顶灰军帽,铁盔是长官们特有的装备。
普通士卒的全部装备是两套军服、两双布鞋、一根腰带、一只子弹袋、一只杂物袋以及一支步枪。
命令下达以后,数百人立刻投入到挖掘作业中,环城战壕已具雏形。
壕沟两边插着的火把已被点燃,按照命令士兵们将要连夜赶工。
与此同时,数百里外的淅川,城外的阵地中火把如龙。
悠长的号角声响起,闯军攻击骤然爆发。
大炮轰鸣,火光冲天,震耳欲聋的爆炸声撕裂了夜的寂静,数发炮弹划破长空,直扑城池而去。
城上砖石纷飞,尘土弥漫,日夜苦战的明军士卒被压得抬不起头。
闯军的攻势一浪高过一浪,他们利用云梯顺利登上城墙与官兵展开肉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