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人在大秦造反,开局抓了祖龙

第78章 大秦权贵的试探,想开放商业

  只有当形势达到了登峰造极之时,权谋大家便能够在一场战争当中,不露出丝毫的破绽,不给对手任何机会,继而做到百战百胜。

  在李信的记录当中,他写出了很多关于自己在战场上时会如何去洞察对方的弱点的办法,同时还描述了一些常见的局势应该如何应对。

  张策看完了之后,心中还是有些不解。

  “怎么了?看不懂吗?”

  李信注意到了张策脸上的表情,于是便开口问道。

  张策想了想便反问道。

  “我想知道,为何你与李牧所讲的,都是要在战争当中去找到对方的弱点呢?”

  李信看了张策一眼。

  “若是你找不到对方的弱点,那不就要败了吗?”

  张策点了点头。

  “那我还想问一问,如果你和王老将军对战的话,谁更厉害呢?”

  “他。”

  李信几乎没有犹豫的便开口说道。

  不过张策感觉到了,李信的心中其实还有一丝不甘。

  察觉到了张策的目光,于是李信便又补充道。

  “若是只论战场上的话,我自然是不会怕他的,只不过若要论及纵观全局,我必定是要输给他的。”

  说到这里,张策也没有再继续问下去了。

  在李信这里学习和先前同王翦学习的时候完全不一样。

  王翦将自己所知道的东西全部都揉碎了讲给张策听,每一天蕴含的知识量都非常的庞大。

  然而在李信这里学习的时候,李信更多的是让张策自己去学会感悟,将兵书看完了之后,脑子里也是乱糟糟的,完全没有思绪。

  “你难道不懂吗?”

  李信开口问了一句。

  张策点了点头。

  李信笑了笑便开始解释道。

  “实际上有很多时候,你也不必亲自到战场上去,便能够找到对方的漏洞。”

  “今后你每天都与我对弈,我同你描述不同的战场局面,你找出其中存在的漏洞,从而想办法击败我。”

  张策点了点头。

  “咱们是进行兵图推演吗?”

  “不是,我口头描述战场上的局面,你只需要找出其中的漏洞就可以了,现在先来试一下吧。”

  “有一位百将之首,手底下的士卒一共有八十三位,其中十八位盾手,三十位弩手,十七位剑士……”

  李信说完之后,张策便疑惑的问道。

  “可是一个百人队伍应该不是这样的配置啊。”

  “在战场上,若是打过一场仗之后,没办法及时补充兵源,所以说队伍也不可能是按照完全标准的配置来,难不成你要让弩手去拿剑吗?”

  李信说完之后还撇了撇嘴。

  张策尴尬的点了点头。

  “原来如此,你继续说吧。”

  这一次张策没有在出口打断李信要说的话。

  李信描绘出了一个百人将领的死局,如今已经深陷敌军,而且与友军之间的距离很远。

  若想要冲锋突围的话,只是靠这百人恐怕没办法做到,但是也并非是一点机会都没有。

  李信强调了对方因为前阵冒进,所以弓手之间已经脱节了,而且帅旗与百将的位置也并不远。

  “难道说要直接冲击他们的帅旗吗?”

  张策开口问道。

  只不过帅旗的周围一般都是精兵,想要凭借这不到百人便靠近帅旗,估计是没有可能的。

  “若是你在战场上时反应也是如此之慢,那么你已经死了,身处战场,绝对不可能给你这么长的反应时间。”

  “队伍已经严重脱节,若是你还不能及时的做出反应的话,那么你手底下的士卒都要跟着你一起送死。”

  “我先前已经将战场的局势都说与你听了,实际上你压根就不需要思考。”

  李信忍不住皱了皱眉。

  “难道说要冲击对方的弓手阵型吗?”

  张策又开口问道。

  李信沉默了片刻之后便点了点头。

  “是的,但是你的反应太慢了。”

  “可是我觉得,作为一个正常的百将,是不可能带领着自己手底下的这群队伍冲向对方的弓手阵型的。”

  李信摇了摇头。

  “普通的百将是这样的,只不过那个将领是我的话就不一样了。”

  “在战场上,形势就是如此,你必须得抓住一切可以抓住的机会,才能够突破重围。”

  沉默了片刻之后,李信又开口问道。

  “我先前听王老将军与我说你的力气颇大?”

  “是的。”

  张策点了点头。

  “你平常白天有什么事吗?”

  李信又问道。

  张策想了想,便开口说道。

  “我这段时间恐怕白天没有时间。”

  “行,那以后你就每天晚上到我这里来吧,我会把战场上杀敌的本领也教给你,既然在战场上,我能够做到的事情你肯定应该也能做到。”

  “毕竟已经上了战场,你要把你自己身上的不确定因素也算进去。”

  张策此时也不知道该说什么了,李信的思路确实是与别人不太一样。

  “昨天在兵图推演的时候,确实是你赢了我,我想过了,重轻骑兵确实可以同时出现。”

  “你要记住,这个就是你的优点,同时也可以称之为敌人的弱点,在战场上,你要找到像这样子的条件才能够克敌制胜。”

  现在李信已经感觉到了张策的天赋,甚至觉得张策可以完全继承自己的衣钵。

  如今再看向张策的眼神,仿佛是看到了曾经的自己。

  这些年来,李信一直被那二十万秦军以及嬴政的期待压得喘不过气来。

  当决定了要将自己的子孙后代托付给王翦的时候,便已经决定了在这件事情结束之后,便要慷慨赴死。

  实际上,在很多时候,李信都会羡慕楚国的将领,兵败之后便能够自残谢罪。

  李信辜负了嬴政的信任,而且因为年轻气盛也得罪了不少人。

  若非是因为担心会影响到自己的儿子,恐怕现在李信早就已经去了。

  他当然知道李超这些年来在关外过的有多么辛苦,虽说每一次寄回来的信件也都是在说自己的生活过得很好。

  李信知道,如今他的儿子面临的是何种境地,若不是因为自己的话,凭借着李超自己的一生本领,也不可能到现在只混上了一个先锋百将。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