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 圣心难测
蒋家最后的下场很简单,满门抄斩。
其罪名为也人神共愤,通敌叛国。
但是,藩王并没有处置地方官员的权力。
如果有官家犯了重罪,藩王能做的,也仅仅是将其控制起来,限制行动自由,同时需要将具体罪状和证据送往京城。
等到皇帝派遣专门的官家,来到地方,走访调查,确认证据和罪名属实后,将犯罪的官家押送回京,再有大理寺等机构进行定罪。
这一套流程下来,估摸着得两三个月。
万一过程中出现纰漏,犯罪的官家有大把的时间进行补救和转圜,可操控的空间极大。
但镇北王是什么人?
那是大虞唯一的异姓王,手握铁骑二十余万,如今有传闻,私底下更是在加紧练兵,俨然有扩充到三十万的趋势。
所以,镇北王想做什么,哪怕是不合规矩,不符合流程,陈勾也拿他没办法。
京城的朝廷对他再怎么唾骂,也是挠痒痒。
陈勾也只能视而不见。
所以,这一次,按察使这么重要的位置上,蒋放通敌叛国,镇北王脸上没有表现出任何的愤怒,多年来的沙场征战,早就让他对绝大部分事情处变不惊。
然而,他的行动却说明了一切了。
蒋家在八月末,全家被斩首,无论男女。
镇北王对外敌狠辣,对内部的二五仔,更是没有一点仁慈。
当日,闹市口,血流成河。
蒋家上下,五十余口,全部掉了脑袋。
头颅滚落,百姓们看着,虽然感觉到分外血腥,但还是连连拍手叫好。
自古以来,不论哪个朝代,墙头草和二五仔的下场,都是天人共戮。
蒋家被全杀,而罪证才刚到京城,信中镇北王已经表明自己的用意。
典型的先斩后奏。
陈勾看完后,大发雷霆,当着满朝文武的面不顾形象的怒吼:
“匹夫,如此匹夫!”
“他当朕是摆设吗?”
“按察使乃朕钦定的地方大员,他镇北王说杀就杀,还把不把朕这个皇帝放在眼里。”
这种话在早朝上说出来,陈勾就已经落了下乘。
底下有不少官员见风使舵,也在附和:
“启禀陛下,镇北王盘踞北三省多年,俨然有做大威胁朝廷之势,陛下何不趁此机会进行削藩?”
“老臣附议,近年来,镇北王依仗自身军功,屡屡触犯我大虞铁律,老臣以为,当对其降罪革职,收回爵位。”
“臣附议。”
“臣附议。”
端坐在龙椅上的陈勾,瞧着下面一众附和的官员,心情略微转好,可心中也不免冷笑:削藩?你们想得太天真,镇北王没了,谁给朕挡住马斯?
于是他看向百官之首的内阁首辅张建:
“张爱卿如何看待此事?”
后者本来还是弯着腰,一脸平静,一副置身事外的样子,可人家既然问了,他也不好再躲着,上前两步,躬身行礼后缓缓道:
“按察使通敌叛国一事,镇北王之做法,确实不合律法。”
“诸位想要借此削藩,老臣自然也是支持。”
“能够为陛下分忧,乃我人臣本分。”
“不过……”
重点来了。
“不过”、“但是”、“然而”,这种词之前的话,都是屁。
张建顿了顿,一脸认真地说道:
“不过胡然省的苍狼部最近有所动作,马斯帝国忘我大虞之心不死,大兴岭中更是有妖魔复苏。”
“老臣以为,不妨再让镇北王在藩王位置上再多坐一段时日。”
“让其抵抗可能到来的危机。”
“等他与苍狼部、马斯等敌人耗尽实力,陛下带领朝廷再出手,将两方势力尽数击溃,坐收渔翁之利。”
“如此,既可以成就陛下英武神勇之名,彼时削藩更易如反掌。”
这话一出,所有人都不免惊叹起来。
“不愧是首辅大人,就是看得远。”
“唉,和首辅一比,我们和乡野村夫又有什么区别?”
“不过,我怎么感觉首辅这是在用缓兵之计?他不会再给镇北王拖延时间吧?”
“我感觉也是,明明我等要削藩,他老人家却说等等,明明是转移我们的注意。”
“放屁!首辅大人考虑的周到,是你们这些废物能比的?”
“呵呵,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可笑可笑。”
“你们是不是脑子有病?呵呵,我知道,你们一直都对首辅大人不满,无所谓,首辅大人根本不与你们一般见识。”
“没脑子的东西,首辅大人向来与镇北王不合,还帮镇北王说话?你们不会动动脑子。”
一时间,朝堂上竟然分成了两派,俨然吵起来。
上方,站在陈勾侧后方的太监连忙尖声喊道:
“肃静!”
众人这才忿忿地回过头,重新站好。
而陈勾,看着内阁首辅,虽然心中有所怀疑,但还是比较认同他的想法。
让那些人耗去吧。
皇帝,就是要以天下为棋,坐收渔翁之利。
“乏了。”
“散朝吧。”
陈勾摆了摆手,在所有人震惊的目光中,起身离席。
那些主张削藩的人,瞬间都傻了眼。
陛下这是听从了首辅的建议?
散朝后,首辅张建带着几个门生,走下皇极殿前的一百零八汉白玉台阶。
旁边的工部侍郎,也曾是他的学生,扫视一圈发现没什么人注意这边,便俯身低声道:
“老师,今日您的一番话,确实触动了陛下?”
“还是说,这些都是您与陛下早就预料好的?”
首辅张建低头不语,继续往前。
其他门生紧随其后。
等出了皇极门,张建即将进入车驾时,对那工部侍郎道:
“圣心难测。”
“闲着无事,就熟读圣贤书作,切莫揣测猜想。”
想了想,他还是说了一些话:
“今日,我不过是把陛下心中的想法说出来而已。”
其他几个人都是一愣。
“原来陛下早就要削藩,只是眼下还需要镇北王抵御外敌!”
张建上了车,马车缓缓前进。
端坐在车中,他放下官帽,拿起车夫送进来的密信。
信上的内容,不过是幽辽最近发生的一些事。
然而那并不怎么好看,但透着一股力道的笔迹,并非寻常读书人所写。
它的真正主人,是镇北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