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大明第一权奸

第35章 继承人

大明第一权奸 烈焰梵天 2657 2024-11-15 07:16

  听到凤阳一县光抚血金就贪墨如此之多,朱元璋的一张脸瞬间变得难看起来。

  “这帮狗东西,我大明士族在前线杀敌,他们竟然敢贪墨抚恤金,看来咱杀的贪官着实是太少了。”

  一直以来,朱元璋就异常痛恨贪官,其手段之狠厉,亘古少见。

  就算是他的展现了铁血手段,那些官员依旧还是顶风作案。

  “去将卷宗交给刑部,将那些贪官全部诛杀,夷三族。”

  “咱倒要看看,究竟还有何人敢贪墨将士的抚恤金。”

  朱元璋冷冷方法下了旨意。

  听到朱元璋旨意,蒋瓛脸上顿时现出激动之色。

  自从李善长、胡惟庸之案后,朱元璋由于杀戮太甚,被文官上书劝诫。

  为了堵住悠悠之口,朱元璋不得不拿毛骧做替罪羊,同时还撤除了锦衣卫机构。

  如今朱元璋再次重用锦衣卫,这是不是代表着有了恢复锦衣卫权柄的打算。

  想到这里,蒋瓛下达命令,派人将凤阳的卷宗立刻送到刑部,交给刑部尚书杨靖。

  很快的,信国公府中门大开,一名须发皆白,身形佝偻的老头在众家丁的簇拥下快速走了出来。

  老头便是大明开国名将,信国公汤和。

  汤和听到是八爷前来,心中顿时一惊,急忙带人前来迎接。

  不过汤和却并未行礼,而是激动的迎向了朱元璋。

  他听到朱元璋是以八爷身份前来,知道是不想公开自己的身份。

  对此汤和心如明镜,否则也不可能在朱元璋手下活到寿终正寝了。

  “老哥哥,近来身体可好?”

  朱元璋双手托住汤和的手肘,苍老的脸上满是激动之色。

  “这个…………好好好,托八爷的福,咱还能再活几年。”

  “八爷,请进府一叙。”

  汤和眼含泪花,邀请朱元璋进府。

  两个老兄弟相互搀扶走进府门,一众家丁面面相觑。

  自从他们的老爷致仕返乡后一直足不出户,对前来求见的官员更是紧闭大门。

  如今竟然亲自出门迎接,这位八爷究竟是何人,竟然有如此大的面子。

  府门再次关闭,除了蒋瓛随着朱元璋进入信国公府外,其他锦衣卫提旗率领小旗将信国公府牢牢保护了起来。

  信国公府大堂,汤和请朱元璋上座,禀退了下人,紧接着噗通一声便跪到了地上。

  “老臣汤和,参见陛下!”

  他爹对着朱元璋行跪拜之礼。

  看着汤和如此大的年纪还要行礼,朱元璋着实有些不忍,急忙将其搀扶起来。

  “老哥哥,如今只有你我兄弟两个,这些俗礼就免了吧!”

  朱元璋叹息一声,对汤和说道。

  “陛下,自古以来,君君臣臣,礼不可废,虽然老臣已经老迈,但老臣依然是陛下的臣子,臣子行礼理所当然!”

  对于汤和的性格,朱元璋非常了解,也不再勉强,之后便拉着他坐在椅子上谈心。

  “老哥哥,咱来濠州碰到了一个年轻人,他让咱想起了一个故人。”

  朱元璋看着汤和皱眉说道。

  “故人?”

  “哪一位故人?老臣可认识?”

  闻言,汤和不由好奇的问道。

  “认识,他也算是你我的故人,就是万三兄弟。”

  朱元璋目光迷离,有些激动的说道。

  “万三?”

  “陛下是说沈万三?”

  汤和神色一紧,有些颤声但。

  “是啊,那个年轻人与故去的万三兄弟非常相像,当咱看到他时,还以为自己是眼花了。”

  朱元璋沉声道:“想当初咱离开黄觉寺,被元兵追杀,好在遇到了万三兄弟,是他救了咱一条命,并且还给了咱粮食与盘缠,否则咱早就见阎王去了。”

  每当朱元璋想起此事就觉得一阵内疚。

  “可也怪那小子一根筋,如果他当初能随咱参军,岂会成为商贾?”

  “不成为商贾也就不会身首异处了。”

  朱元璋双手抹了抹脸,有些怅然若失。

  听到朱元璋提起了沈万三,汤和也一阵唏嘘。

  虽然汤和结识沈万三比朱元璋要晚,但是却对沈万三的能力以及人品非常佩服。

  沈万三太聪明了,他的生意遍布江南,甚至还做到了海外。

  大明初建,沈万三已经富可敌国了,如果不是沈万三倾力支持,朱元璋也不会那么快站稳脚跟。

  大明频繁出兵攻打陈友谅,攻打张士诚,将蒙元赶回草原,几乎都是沈万三在供应粮草与军饷。

  如果不是依靠沈万三的财富,朱元璋要建立大明,恐怕还要推迟几年甚至是十几年。

  “万三兄弟的死一直都是咱的一块心病,咱对不起他!”

  朱元璋痛心疾首的说道。

  良久之后,汤和也回过神来,说道:“陛下,这其实也不怪你,只怪那胡惟庸,如果不是他瞎搞胡搞,万三兄弟岂会被杀?”

  “如今能做的也是好生照顾他的后人了。”

  “话又说回来了,万三兄弟的后人可有找到?”

  朱元璋摇了摇头,神色暗淡道:“这些年咱派了不少人手,都没有他后人的消息,就连他老家昆山都找了,恐怕早已不在人世了。”

  对此汤和也无能为力,只能劝慰朱元璋,让他想开些。

  接着老兄弟也聊了一些家常,当朱元璋提起继承人,询问汤和的意思时,汤和却并未给出任何建议,只说未来储君是皇家之事,全凭朱元璋自己决断。

  朱元璋的为人,汤和又岂会不知。

  他对自己的儿子孙子看的非常重,是不允许任何人挑拨他们之间的关系,他可以随便斥责他的子嗣,但其他人不行,就算是汤和也不行。

  “允炆,什么都好,就是太过软弱,耳根子也软,与标儿几乎如出一辙。”

  朱元璋忧郁道:“倘若雄英在世,咱也不会如此伤神了。”

  朱元璋最为看中的继承人便是太子朱标,但朱标却是英年早逝,不得已将继承人锁定在朱标的几个儿子当中。

  “陛下,不是还有熥儿吗?”

  汤和道:“熥儿学识渊博,凛然正气,文能治国,武能安邦,也很不错。”

  闻听此言,朱元璋眼睛微眯。

  “熥儿确实与雄英很相像,但毕竟是三子,如何能废长而立幼,还不被那些腐儒烦死?”

  朱元璋有些无奈道。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