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有志之士往往是这样的:身处江湖之远而忧其君。晏婴真的不管齐国了么?
不,他一边打渔种田,一边密切关注着齐国的形势发展。
果然,齐庄公的胡作非为终于得到了付出生命的代价。
公元前548年5月,当晏婴听说齐庄公被权臣崔杼所杀后,长叹一声,然后带着自己的随从迅速赶到了都城临淄。
晏婴去做什么?
晏婴去尽一个臣子的本份吊唁自己的国君!
这个故事我们前面讲过了,晏婴根本不顾崔杼可能会当场杀了自己的危险,闯入崔家,捶胸顿足,将齐庄公头枕在自己的腿上并号啕大哭,然后从容离去!
晏婴的举动非但令崔杼对这位守礼正直的齐国大夫不敢心生杀意,反而令崔杼对晏婴心生敬意。
崔杼一直很欣赏晏婴,想当年齐庄公要借晋国栾氏家族造反之机反叛晋国时,崔杼就支持晏婴的意见,劝齐庄公不要乱来。
所以,从这层意义上讲,崔杼与晏婴曾经政见一致。
晏婴捐家财助国家,以及不顾个人安危为齐灵公吊唁,使晏婴一下子拥有了很多支持者。
尤其是到后来,崔杼和庆封在齐国宗庙搞盟誓要求大家忠于崔、庆两人时,晏婴的表现令所有的齐国官吏肃然起敬!
因为晏婴虽然也参与了盟誓大会,但他向上天发出的誓言是忠君爱国,而不是忠于崔杼和庆封两人!
就在这样一起又一起的齐国历史事件中,晏婴保持了自己的本色。
他所表现出来的那种正义凛然、直言相谏、高风亮节、恪守臣礼、不图名利等等优秀品质,赢得了齐国人民的尊重。
晏婴也让后来的齐国国君齐景公有着强烈的好感和依赖感,尽管那个时候的齐景公还是孩子,尚未亲政。
当齐景公亲政后,他最信任和依赖的重臣之一,便是晏婴!
春秋时期历代齐国名臣中,论治国理政,唯有晏婴,能与齐桓公时代的管仲相比,真正的齐国柱国之臣!
晏婴是辅政的上大夫,所以有不少史料说他是相国,这未尝不可。只是晏婴的级别,从来没有到过卿大夫一级。他与父亲晏弱一样,仅仅是上大夫。
但现在,齐国的历史舞台,主要还是让国氏、高氏、栾氏、鲍氏、田氏等各大家族的英杰人士表演吧。我晏婴,安分守己地尽着自己的职责就行。
栾灶与高虿执政下的齐国,此时最需要做什么呢?
世界仍处于和平状态,只要楚国与晋国不发生战争,那大家都可以过太平日子。
齐国也一样,齐国将崔氏、庆氏两大家族给整治完后,首先要做的事当然是论功行赏。
各大家族都得到了丰厚的奖赏,但各大家族又都心怀鬼胎。各大家族自消灭了共同的敌人后,又不自觉地树立起新的敌人。
这个新的敌人,当然是自己眼里的其他大家族。
所以说,为了共同的利益,联盟产生。当共同的利益获得后,破裂产生。这就是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的道理。
各大家族之间不自觉地开始了拉帮结派。执政的栾灶和高虿作为公族力量,结成了牢不可摧的政治同盟,堤防着其他各大家族对他们执政地位的觊觎。
田氏家族与鲍氏家族自然结成了同盟,他们的主要政敌便是执政的栾氏家族和高氏家族,总想着扩大自己的权力来实现更多的家族利益。
倒是传统的世袭上卿两大家族国氏家族和高氏家族,此时默默无闻,低调地享受着上卿的级别,不怎么去争权夺利。
以晏婴为宗主的晏氏家族,自然得到了相争各派的争取和拉拢。
庆氏家族被灭的当年,即公元前545年,在讨论分配庆氏家产中,执政的栾灶和高虿提议,将原本属于庆氏家族的邶殿以及周围六十户作为封邑赏给晏婴!
这可是一笔不小的赏赐,两位相国的理由非常充分。整个齐国,也就是晏婴,在国家有难时捐献了全部个人财产,从而导致家境贫困。
整个齐国,也就是晏婴,在崔氏、庆氏当权时,不卑不亢,不惧淫威,坚持原则,发出忠君爱国的誓言。
所有人都认为,晏婴接受此等赏赐是应得的。而且,在消灭庆氏家族的过程中,各大家族明里暗里都得到了很多好处,唯有晏婴的晏氏家族什么也没得到!
栾灶和高虿也希望把这个人情送给晏婴,从而将这位集智慧与勇敢、忠诚有礼且深得民心的上大夫笼络到自己的阵营里。
但晏婴拒绝了。高虿很不理解,他问晏婴道:“这世上,大家都在追求财富,唯有夫子您例外,这是您该得的,为什么要拒绝呢?”
晏婴认真对高虿道:“左相大人,我们都知道,庆氏父子就是因为过分贪欲从而最终导致灭亡。
晏家确实家境一般,但已经能够吃饱饭,也有房住了,这就够了。如果再给婴邶殿之地以及六十户食邑,那就过多了。
也许,在很多人眼里,这个是婴该得的赏赐?但如果婴接受了,就是满足了自己的私欲。
一个人的私欲一旦被激发起来,那就要陷入无底洞,就会不断去追求这种私欲,最终就象崔氏、庆氏一样,势必走向灭亡。
一旦到了那个时候,左相大人想想,那就连自己原本享有的封邑也不能再享用了。婴不是不喜欢财富,而是担心失去自己既有的财富。”
高虿听后,不由对晏婴那肃然起敬。
要知道,这是发生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齐国,一位国家的高级领导关于不要贪财的理解和践行!
追求财富没有问题,有问题的是无止境地去追求。这个止境,就是晏婴所说的一个度的问题。把握了这个度,那便是一种美德!超越了这个度,那就是祸害之源!
这是晏婴在他的从政生涯里,最早有记录的“晏子拒赏”的故事。象这样的故事,真的很多很多。
庆幸的是,因为战国时期齐国一位伟大的思想家淳于越先生的努力,晏婴的许多故事得以传诵,他的努力便是编写了《晏子春秋》。
这本不朽著作,记录了晏婴的生平轶事及大量传说、传闻、趣闻等。由于其思想非儒非道更不是法家观点,当然被秦始皇视为离经叛道之作而列为禁毁书目。
而且,由于里面记载的故事,有许多令后人匪夷所思,居然曾经被认为是一部伪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