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氏家族里,高无咎、高弱这一脉是原本大宗,继承着高氏宗族的。由于参与叛乱,后来又被平定,这支大宗意味着被灭了。
但高氏家族毕竟是齐国重要大家族,想当年周天子明确宣布:齐国的政权是由高、国两氏和姜氏共同执掌的。姜氏为君主,国、高两氏为上卿,并以三年一届轮流执政。
这是法定的上卿,世袭的上卿!
这样的大家族,根深叶茂,当然有很多小宗。大宗完了,但小宗是不可能全完的。
于是,高固的其中一个儿子高偃便以小宗替了大宗,成为高氏家族宗主。所以到了现在,传统的高氏家族仍在,宗主为高偃。
高偃与当年被驱逐的高无咎是兄弟关系,其父亲都是高固。
之所以说是传统的高氏家族,是因为齐国产生了一个新的高氏家族。这个是新兴高氏家族,是齐惠公这一支下来的,其宗主是前面我们讲过的高虿。
高虿在这次消灭庆氏父子的行动中立下了赫赫功劳,与栾灶一起成为齐国执政上卿。
然后再讲讲国氏家族。
国氏家族在齐灵公时遭到了沉重打击,时任上卿的国氏家族宗主国佐被齐灵公派人暗杀,同时被害的还有当时的嗣子国胜。
于是,国胜这一脉作为当时的国氏大宗就此消亡,那小宗便出来继承了,继承人正是国胜的弟弟国弱。
一开始国弱也是逃亡去了鲁国,但国氏家族这么大一个家族,虽然宗主被杀、家财被夺,但其根基仍在。
齐灵公不可能对国氏家族进行全面屠戮,只好将国弱召回齐国,担任国氏家族宗主。国弱去世后,国氏家族宗主是国夏,即国弱的儿子。
好了,几大家族,除了晏氏家族以外,都介绍完毕了。
齐国政坛上的新鲜牛人一个个都在排队等候了,在接下来的齐国春秋舞台上,这些牛人,再加上晏婴和齐景公,将演绎更加精彩的齐国历史。
现在齐国的政坛应该是稳定了,那就要恢复到以前的规制。以前的规制是怎么的呢?
上卿仍旧必须由国、高两大传统家族的宗主来担任,那就是国夏和高偃。
但这两人的实权是没有的,因为实权掌握在另外两人手里:新兴高氏家族宗主高虿和新崛起的栾氏家族宗主栾灶。
这两人不是上卿,但丝毫不影响他们对实权的掌控。崔杼掌权时,发明了左相和右相,一左一右两个相都是执政大臣。于是高虿和栾灶分别成了左相和右相,执政的正是他们俩。
那田氏家族呢?
首先我们要说明的是,田氏家族宗主田须无在灭了庆氏家族后,不久也去世了,现在的田氏家族宗主正是田无宇。
田无宇再怎么努力,都进不了卿大夫级别。所以他只能以上大夫的身份,继续着田氏家族的致富发家之路。
鲍氏家族的鲍国取代了兄长鲍牵,成了鲍氏家族宗主,鲍氏家族是一个传统大家族。鲍国貌似很低调,兄长鲍牵虽然残疾了,但仍然坚挺地活在这个世上。
所以,表面上鲍国是宗主,但在家族重大事务上,鲍国还是很尊重鲍牵的意见。一句话,鲍氏家族基本由鲍牵说了算。
按照鲍国的意思,一旦自己归天了,鲍氏家族应由兄长鲍牵的儿子来继承。由此我们可以说,鲍国是一个贤人。
现在我们得介绍一下晏婴了。
晏婴在以后的齐国舞台上,将是重量级人物介绍。虽然前面我们已经讲了不少他的故事了,但他的故事实在太多太精彩,我们得节约着写。
晏婴此时的身份仍旧是上大夫,相比起栾氏、高氏、国氏、鲍氏等大家族来讲,晏氏家族想要发扬光大,在现实中是很难的。
因为晏氏家族有一个特点:穷!
不是因为没有富的机会,而是晏氏家族坚持了一个原则:甘愿过清贫的生活!
晏氏家族在齐国崛起于晏婴的父亲晏弱。当时晏弱作为齐军的重要将领,曾在齐国平灭莱国之战中立下了大功。
这里要强调的是,晏氏家族本来也不是齐国世家,而是外来户,其故土正是莱国。
可能是在莱国的政治斗争中,晏氏祖上被迫逃到了齐国,到了晏弱这一代,正式成为齐国大夫。
而且,由于晏氏祖上原本是莱国人,所以对莱国的风土地理很熟悉,从而晏弱就成了伐灭莱国的最佳统帅人选。
晏婴正是在齐灵公时代出现在历史舞台的。当时齐灵公对晋国阳奉阴违,挑起了晋齐大战,晋国纠集了十二国联军伐齐。
此前,晏婴作为上大夫便上书表示强烈反对,结果把齐灵公给惹火了:你这个没远见的小矮子,接任上大夫才一年,乳臭未干就空谈国事,再乱嚼舌头就给予严惩。
毕竟晏婴的父亲晏弱曾为齐灵公立下过大功,齐灵公总算还念着晏氏家族的这份功劳,所以没有真的惩处晏婴。
按理,晏婴应该吸取教训,说话别那么直行不?伴君如伴虎,一个不慎,要倒血霉的。
晏婴人长得不威猛,确实是个小矮个,也不英俊潇洒,但脾气很犟。公元前551年,已经继承了父亲晏弱上大夫之职的晏婴,那时辅佐的国君是齐庄公。
他见齐庄公居然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借晋国之变敢捋晋国虎须,便苦苦劝阻齐庄公不要收留晋国叛臣栾盈,更不要与栾盈勾结,挑起晋国大乱并趁机讨伐晋国。
结果又撞上了南墙,晏婴被齐庄公给大骂了一通。
齐庄公没有听取晏婴的苦苦相劝,反而在支持晋国栾氏家族反叛并讨伐晋国的行动全面破产后,又错误估计了形势,认为齐国的力量已经不容小觑。
为了展示自己的存在感,齐庄公又发兵讨伐鲁国。晏婴再三相劝,又惹怒了齐庄公,结果当然又遭到了一顿责骂。
报国无门的晏婴终于失望了:主公啊主公,治国可不是小孩子过家家的游戏,动不动便兴刀兵且兴的是不义之兵,国家要败亡啊。
晏婴回到家后,立即作出了一个决定:将家里的贵重财物全部捐献给国家!
在晏婴看来,齐国很快便要遭到晋国的报复,解决危机的唯一办法便是贿赂,所以国家需要大量的财物。
但自己的话,国君已然不听了,那怎么办?
晏婴召开了家族会议。
晏婴对家族中人道:“各位,不要呆在都城了,都城很快便要处于被攻击的境地。
运气好的话,不至于被攻破,国家尚存。运气不好的话,可能齐国会因此而亡国。大家都散去吧,我决定辞职不干了。”
晏婴就这样带着家小到了东海边的一个小渔村,靠着打渔和种地度日。他的族人也因此而散去,有的跟着他去了乡下,有的则流落于齐国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