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2章 百越与刘备
刘协倒也考虑了一下西南的问题,但他只是稍微想了想就作罢了。
看看这人才济济,偌大的宣室殿都快站不下了的朝堂,可是跟他有什么关系呢?
他也就是在这椅子上坐着罢了。
这国事,不管是大还是小,他想了也是白想,没人会听他的。
甚至都没有人会在意他说了什么。
这是作为一个九五之尊,天下之主的悲哀。
刘协的目光落在垂着双手,直挺挺站在当殿的刘备身上。
也不知皇叔此刻在想些什么!
他应该是很气愤的,曹操和司马徽二人很明显是在刁难皇叔,让他难堪。
皇叔投降朝廷,觐见他这个皇帝,却被曹操寥寥草草一句话给打发了!
这哪是泱泱大汉应该有的处事态度?
可司马徽什么话也没有说,满朝文武也没有一个站出来辩驳两句。
皇叔的事情,好像就这么过去了。
刘协在考虑着刘备,在想着他此时的处境。
可刘备,其实什么也没有想。
他目光淡漠的盯着面前的大理石地面,听着耳畔朝臣们的议论,暗暗记着群臣的特点。他以后必然是要站在这个地方的,但却不会是想今天这样。
提前熟识一下这些当朝肱股之臣的性格,对他是极为有利的。
刘备考虑的问题,无比现实。
至于这样站着会不会有什么难堪?
他反倒是一点也没有觉得。
阶下之囚,就该有阶下之囚的觉悟。
若他不想像刘琮、刘璋一样被人圈禁,这点苦头必须得受着。
朝堂之上,关于西南之事的探讨,依旧没有得出一个结论。
三方能臣各抒己见,但很快又被别人推翻。
他们能从历史上得到的经验,很少。
而如今的天下,格局又大为不同。
朝廷已经不能容忍世家豪强倾占地方做土皇帝,自然也不能容忍西南土著占山为王,名义上顺从朝廷,暗地里却各行其事。
一碗水总归是要端平的。
故而在处理西南的问题上,就显得犹如艰难了。
见识决定了人的思想认知,纵观过往的历史,即便是聪明如荀攸、鲁肃等人,也很难从历史的边边角角找出一些针对此类问题的方法,并加以改善,运用在西南问题上。
“你装了这么久的高深,是不是也该说一说了?此事,当如何处置?”曹操看向了司马徽,一脸的恼火。
说好的同掌朝堂,你他娘的却让我一个人唱独角戏?
在司马徽的面前,曹操总是很难掌控自己的情绪,不由自主的就真情流露了。
这必然不是什么好事,但曹操也并没有太过在意。
司马徽和他地位相当,真情流露又有何妨?
司马徽冲曹操点了下头,朗声说道:“西南之事,我还真一些小见解,说出来,与诸君共同探讨一二。”
“我觉得,西南,以及百越,还有胡汉混居的西北都是一个道理,归根结底,其实是民族问题。这是一个很大,也很难解决的问题。没有信仰的民族,犹如一盘散沙,收拾起来并不困难。可骨子里、血液里深重信仰的,哪怕我们把他们打个千万回,他们依旧还是会死灰复燃。”
“若要在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我有两个看法。其一,灭其信仰,其二,尊重其信仰。”
荀攸一脸震惊的看着司马徽,高声赞道:“太尉大人实属一针见血!”
曹操的脸微微黑了一下,你他娘的,当着我老曹的面,就这么夸司马徽?
虽然你说的实话,但老子就是不爱听。
民族问题,实乃根源。
荀攸根本没有看见曹操的脸色,他现在的全部心神已经钻进这个问题里面去了。
他有预感,若此事能够得到顺利解决,国朝将再上巅峰。
起码难缠的外族,将不再是麻烦,而会成为朝廷的助力!
这事功德可太大了!
他端正姿态,开口问道:“不知这两者有何区别,还请太尉大人示下。”
“这两者的区别,自然很大。”司马徽转过身,威严深邃的目光看着殿上群臣,朗声说道:“灭其信仰,很难,随便举个例子吧,焚书坑儒!”
殿上登时哗然,此事他们这些士大夫没有一个人是不清楚的。
焚书坑儒他们都知道,可是就连荀攸等人都没有将这个事和外族之事联系到一起。
经司马徽这么一提醒,他们的想法顿时豁然开朗。
原来大概是这么操作法。
一阵哗然之后,群臣忽然都变得有些跃跃欲试。
大家的脑洞……
都开了!
焚书坑儒这样的事如果是落在自己头上,那就是抄家灭族的天大灾难。
可如果是落在别人的头上,他们考虑的就是如何能让这个事做的更加彻底了。
站在这个殿上的,好人可不多。
在尊重和毁灭之间,他们更倾向于最为彻底的毁灭。
尊重?
蛮夷外族,劳资尊重你娘个腿!
还是毁灭更好一点。
“臣以为既然要毁灭,那就毁灭的彻彻底底的,从根子上断绝他们。当加派重兵,驻守各郡县,太守、县令等地方官以此为政绩考核之本,逼他们造反,反一处,灭一处!”尚书员外郎张范出班说道,“如百越、西南等地的异族,没有书籍文献,只有口口相传的信仰,想要用焚书的方式灭其根本,属为困难,那就逼他们敬圣尊儒,改换信仰。”
这老小子一开口,就如同毒蛇张开了獠牙。
趁着朝廷如今南北合一,兵强马壮之时,逼外族造反。
“臣附议,除此之外,户部当重点针对这些边边角角的异族,严查户籍,厘定人口,限制他们的活动范围。那怕他们要从自己的家乡走到县府,若无官府开具的凭证,都视同谋逆!”礼部员外郎郗虑说道。
“臣附议……”
……
满朝文武群策群意,一个比一个点子毒。
让司马徽恍然间觉得,这帮人根本不是想治理那里地方,而是想圈禁。
各种条条框框犹如数座大山,让边疆外族的头上一框,就像是给孙悟空套了无数层的紧箍,恐怖到了走错路都能犯法的地步。
站在司马徽身后的张昭和法正像是商量好的一般,都是一副眉头紧锁的表情。
这俩人是殿上少数没有开口谏言的官员之二。
待殿上群臣的气氛终于稍微冷淡了一些之后,法正开口问道:“主……太尉大人,不知尊重外族信仰,又是什么说法?”
司马徽赞赏的看了一眼法正说道:“因地制宜,特事特办。如今西南已经归附朝廷,再大肆行杀戮之举,其实并不妥当。百越多以宗族为纽带,朝廷可以承认他们的信仰,尊重他们的生活习俗,一切都可以按照他们原本的生活轨迹。”
“但,必须对他们加以限制。譬如,以汉官为主,地方官吏为辅,地方上一切事,以朝廷法度为准绳。各地必须开办学堂,学习中原官话,儒家经典,适龄儿童强制上学,学堂之上增设爱国主义教育。”
“严禁蓄奴,豢养部曲,地方土著官吏的政绩,综合考量,但以对当地改变为重点。这一个地方,只能有一个声音,一种制度,一条法。”
“除此之外,似这样的地方,必须增加重兵驻守,而且兵员不能在当地招募,需从各地调遣,轮值。州治所在设军团,郡县依次,哪怕仅仅只是一个乡,也需派遣部分兵马进驻,协助当地官吏治理地方,缉拿不法。”
“纵贯西南到东南的百越,占据了这天下最为复杂的地形,用毁灭其根本的方式,虽然我说了,但我自己其实并不是很赞同。”
国渊和王粲二人在交州折腾了两年有余,才渐渐打开了一点局面,到底有多难,便可想而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