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9章 战争的脚步,来了!
春天的脚步已在悄然接近。
这几日的天气明显开始变的暖和了起来。
对于春天悄悄的试探,司马徽最直接的感受是,他现在不需要再抱着火炉工作了。
一封封的命令被真正的码在桌案上,乾通在一旁缓慢的贴着蜡封。
他的动作缓慢,但进度却并不慢。
“襄阳城装不下人了?”司马徽看着庞德公递上来的奏报,表情渐渐变得震惊。
那么大的一座城池,装不下人了?
这还说的过去?!
乾通也停下了手中的活,“老爷,应不至于这么夸张吧?”
司马徽没有急着开口,仔细看完之后,将奏报搁在一旁,笑道:“还真就这么夸张!襄阳城的原住民,个个都发财了。商肆、住宅的价格直接翻了三倍,而且,还已经到了一铺难求的地步。”
“整个襄阳城,如今仅仅只是客栈,便有三百余座,而且生意还都可以。这速度,让我还真有些意外。”
脸上罕见其他表情的乾通,震惊的说道:“老爷,这何止是意外啊,这……简直就是闻所未闻,一座城池,人竟然住不下了,只是客栈就有三百余座。老奴虚长了这么大的年纪,这样的事,也是头回听到。”
司马徽脸上的笑意,都快要溢出来了。
这巨大的成就感,让他无比的亢奋,他觉得自己还能再看三百份奏报。
“看样子,襄阳得着手准备卫星城了。”司马徽喃喃说道。
乾通又没有明白这卫星城是什么意思,但他猜测应该也是一座城池。
建一座全新的城池。
自家老爷口中时不时的总会蹦出,诸如此类令人难以理解的词汇。
以前乾通不明白,还会开口问一问。
可现在他学精了,问都不问,自己凭感觉猜。
说一个不知道他问一回,就算老爷不烦,他自己也觉得烦了。
“只是老爷,老奴多嘴一句。建新城,似乎是远水救不了近渴吧?宜城距离襄阳不过短短一日的路程,用快舟顺江而下,也就半日。那里倒是一个很不错的选择,不管是走水陆还是走旱路,都挺方便的。”乾通说道。
司马徽认真想了想,颔首说道:“宜城,确实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只是恰是因为宜城距离襄阳近,交通又方便的缘故,那里如今也是作坊林立。整个荆州超过半数的布、纸、铁、琉璃作坊都集中在宜城。”
“那些商人个个都是眼睛毒到了一定地步的家伙,宜城的重要位置,他们早就看出来了。襄阳挤不下,没有商肆了,他们自然会自动往宜城挤的。”
“可看现在的情况,宜城饱和也不会过于遥远。用宜城作为过渡,给我们争取建城的时间,应该刚刚好。也就是现在是乱世,没了城郭,商人们也就都没了安全感,要不然将作坊移到城外,一切就都解决了。”
乾通点头,“那倒是。襄阳已是一片净土,可让商人们呆在城外,他们还是会提心吊胆的。”
“那就着手准备营建新城吧。”司马徽提笔在待办事项中,将这个事写了下来,叹道,“麻烦的事情,再添一件!”
乾通微笑。
荆州商业的繁荣,如今体现在各个行业,虽都是初期的手工业,但很全面。
百姓的衣食住行方方面面,可以说都涵盖了进去。
从寻常百姓需要的农具、灌溉工具、纺织工艺改进之后更为低廉的衣衫、天子驾二这种被寻常百姓无比追捧的神器,造价更为低廉的红砖、半成品水泥砖等等。
再到有钱人,士绅阶层喜好的笔墨纸砚、华丽衣裳、丝织品、玉石把件、琉璃制品、新式马车、新中式家具、餐厨调味品、香料等大大小小林林总总百十种。
在这繁荣的商业背后,司马徽充当了一个非常合格的引路者和管理者。
他负责了思想启蒙,又在律法上对创新和商业给予了最大程度的扶持。
而荆州百姓也完全没有让他失望。
不到十年的时间,一切终于迎来了从启蒙到蓬勃发展的巨变。
而这繁荣的背后,给司马徽所带来的,也是巨大的,海量的财富。
他这些年花钱从未停歇,可好像……又富了。
这事万万不能让曹操知道,否则,他可能会眼红脖子粗的想要杀人越货。
司马徽现在也完全可以很装比的来一句,我也不知道我到底有多少钱。
“主公,有个叫阎行的人求见。”
身着黑甲的侍卫挑起门帘,出现在了门口躬身说道。
司马徽口中轻啧一声,“倒是差点把这个聪明人给忘了,让他进来吧。”
“喏!”
乾通默默收起搁在桌上的奏报,又将司马徽写好的厚厚一摞命令,按照地方,一一装进了早就准备好的木箱,密封。
一切收拾妥当,恰好刚给司马徽上了一杯热茶,阎行和候选二人到了。
“小人阎行……候选,拜见司马太尉。”
司马徽身体微微后仰,往椅背上一靠,淡蔑的目光扫过有些邋遢的阎行和候选二人,说道:“这差事,你们倒是办的不赖。将功补过,我们之前的过节,可以一笔勾销。”
“但……”一个但字出口,司马徽的话锋忽然一转,“我这个人勉强还算讲究点,有功必赏,有过必罚,且有初犯,没有再犯。”
“小人明白!”阎行恭恭敬敬的低着头,立马说道。
“明白就好,你们可以走了。”司马徽喝了口茶,平淡说道。
阎行和候选齐齐一怔。
这就……完事了?
候选一番纠结正欲起身,阎行却忽然匍匐在地,“请太尉大人赏我二人一口饭吃!”
“你二人是曹操帐下武将,我如何能给你们一口饭?这不合规矩。朝中大事,我想你二人心中也该是清楚的,泾渭分明,不是吗?”司马徽嘴角微微向后拉扯,饶有趣味的问道。
“是,但我二人已跟丞相毫无干系。”阎行顿首说道。
候选也跟着缓缓拜倒。
“是吗?”司马徽嘴角带笑,轻问道。
阎行跪的堂堂正正,不卑不亢,毫不犹豫的答道,“回太尉大人,是!”
“但我的差事可不好办。已经干了这么天了,心中也该有底数了吧?”司马徽说道。
司马徽在这个时候才发现,阎行竟然有干情报头子的潜质。
就这一份心智,却一直被当做老好人用,实在是有些可惜了。
“小人明白,恳请太尉大人赏我二人一口饭吃。”阎行再度恳求道。
话不多,解释都没有一句,但他说的无比的诚恳。
司马徽修长的手指,缓缓敲击在桌案上,沉吟良久,这才若有所思的问道:“你二人皆是凉州人氏?”
“是。”阎行回道。
乾通不动声色的将一张纸放到了司马徽的面前。
司马徽低头一看,金城人氏,他俩还算半个老乡呢。
上一世,司马徽的故乡就在金城附近。
那片环境恶劣,千沟万壑的陇上大地。
“对发羌可有什么了解?”司马徽忽然问道。
阎行心中一震,像是一颗巨大的石头忽然砸落湖面,令他心神激荡起伏。
这是要开战的讯号。
而且,要用到他们了。
“回太尉大人,发羌乃西羌一支,部落族人不多,一支活跃在凉州边缘,以游牧为生,尤善骑射,民风彪悍善战。当年董卓的军中,就有不少发羌族人。”阎行倒豆子般,把自己知道的一点消息,一股脑的全说了出来。
“如果攻打发羌,你认为该如何打?”司马徽再问。
阎行顿首,答道:“太尉发问,小人不敢不答,但小人建议太尉不宜攻打,而是驱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