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帝和蜀帝刚走,轩辕纪就召集了兵部,中央都督府,以及萧绰这位武相国,还有京师军的各个都督们齐聚养心殿内。
养心殿前殿,巨大的桌上,是一座模拟燕国境内地图的沙盘,上方标注了燕国的全国据点,关峡,以及军力部署划分。而轩辕纪,萧绰,魏道律,瞿裕,危泰,赵子空,甘俊达,聂明德,还有京师军的各军都督四十五人,外加骑兵军团的六名都督也全部都在,聚拢在四周。
“此次,朕打算十月出兵,出动已经训练完毕的第一军,第二军,第三军,外加骑兵军团枪骑部队,弓骑部队各自一万,总计十一万大军,从天德州北部,直插北魏达靼王庭所在的阴山达靼地区。而武州西北驻防部队,天德州北部驻防部队,全部展开展现,专注守备本土即可。”
萧绰出声道:“陛下,目前冬季即将来临,在佛朗机铳的运输上,怕是有很大的阻碍。”
轩辕纪点头:“不错,所以...朕打算让工部连夜为第一军,第二军,第三军的炮兵部队,增设地盘,以车轮形式运输,我燕国并不缺少战马,一架佛朗机铳配备两匹烈马,三支军团也就五百四十匹烈马,为了保证战马途中充足,携带六十匹烈马作为后备。”
魏道律出声道:“陛下,目前部分京师军已经更换军制了,第一军到第十二军都已经全部装配了火器,所以军制也更换了。此事,是皇后娘娘加印国玺,允许的。”
轩辕纪点了点头:“嗯,皇后之前的确写信告知朕了,朕一时间忘记了。那好,三支军团刚好六百匹烈马,携带的烈马增加到七百匹。对了,各军训练进行的如何?”
第十军左都督胡弘扬:“回禀陛下,第十军刚装备火器不久,还无法有效形成战力。”
第十一军左都督董安顺:“陛下,第十一军目前火器还没装配完成,之后的军团也是如此,第十三军,第十四军,第十五军都还没有装配火器,但是军制已经更改了。”
第十二军,第十三军,第十四军,第十五军的十二名都督们,也是点头示意。
轩辕纪看向赵子空:“那么骑兵军团目前规模如何?”
赵子空回道:“回禀陛下,目前骑兵军团全员十六万五千人,枪骑部队与弓骑部队都是持平的,都是从各个京师军中换防下来的,在京的骑兵军团为十一万五千人,有五万部队还在晋阳,由牙门将军玉阳候率领驻守西部地区。”
轩辕纪点了点头:“嗯...兵部扩充五千人到骑兵军团,补足十二万人的骑兵军团规模。”
魏道律:“兵部遵旨!”
轩辕纪转而看向地图,燕国的西北部一大片区域...
“这次,朕要一口把达靼全部吞并下来。”
萧绰:“陛下,达靼是游牧民族,怕是不好管理,而且说实话,吞并达靼,战略意义不大。”
轩辕纪点头:“朕何尝不知道这北方的草原没有多少战略价值,但是...境外的游牧民族,一直是我中原大国的心腹大患,劫掠不断,着实令人反感,与其放纵,长痛不如短痛,直接把他们全部吞掉。要管理他们也很简单,借助战争之名,将河西达靼,黑车子室韦两个部落的人口,全部迁移到阴山达靼地区的王庭,正好扶持一下,在哪里增建王庭规模,筑一座新城,钉在达靼境内,将整个草原纳入中原范围。”
赵子空皱眉道:“陛下,如果这样...西边的那些小国,怕是会乘机把手伸到草原,毕竟...将达靼的那群牧民集中到王庭,虽然降低了管理难度,以及减小了驻守部队的数量,但是这庞大的草原,就相当于无主之地了。”
轩辕纪一笑:“玉阳候手里不是有五万骑兵吗?之后,把玉阳候调到王庭去,震慑西部即可。这大片草原,燕国也吃不下,不如乘次机会,主动让给西部的那群家伙,借此机会和他们接壤,将来动起手来,也方便得多。而且...让他们在哪里安置百姓,总好过燕国自己来发展那片地区的好,能省不少人力物力财力。”
顿时,大家都明白了...轩辕纪这是要空手套白狼啊!达靼的西部地区,几乎都和西部那些小国家接壤,嗢末,甘州回鹘,龙家,归义军,西州回鹘,拔思母都有接壤,将那些地区让给他们,不仅得人情,还让他们免费帮燕国发展那片西边的草原地区,将来燕国转眼西北时,那里已经有了乡镇,城池也说不一定,那时候就是一大片肥肉了。
魏道律点头:“那...此事便由礼部去办,陛下以为如何?”
轩辕纪:“嗯,可以...转告礼部,提前准备一下,为那些西边的小国们划分好区域,之后让他们自己派人来接手。肥沃的给那些小国,贫瘠的就扔给拔思母即可,之后东厂派遣人员到那边,给他们添几把火,好好开发一下西部的土地。”
轩辕纪这手实在高明(歹毒),不仅让人帮自己开发西部草原,同时为将来出兵西北地区搞好基础,还要让他们之间内耗一下,外加还要充当好人,这一石四鸟啊。
这个道理和让洋人来帮我们修铁路是一样的。西北的小国家们,累死累活,费时费力,建设起来的达靼西部地区,迟早都是燕国的,燕国无非就是把达靼西部的领土出租给这些小国,只要将来出个兵,连本带利的连着他们的本土抢回来即可...真就是大恶人呗!
“那么此事就这么商议下来了,兵部准备一下军资辎重,来月就准备挺进北部草原,直捣黄龙,只要一战抓到拓跋泉和拓跋缪娜,目前还不稳定的北魏达靼,就算是被消灭了,后续事项会十分简单,交给玉阳候即可。萧绰,老规矩,你随朕出征。”
“是,陛下。”
萧绰只能应声回道,她也没可能拒绝啊。
部署好十月出征的事情后,轩辕纪连忙拔腿朝着后宫去了。
“参见陛下————”
随着一众宫女的行礼,卫玉寒也注意到了轩辕纪。
“打算十月出征吗?”
“嗯,早一点把达靼办了,避免夜长梦多。”
“有关钱庄的事情,已经展开了。本宫打算在各地的州府,设立一座钱庄,其余的就不打算设立了。减小成本,另外需要有一些推广才行,不然百姓们都不放心。”
“嗯...寒姐的意思呢?”
“想要让百姓们相信钱庄,那就必须有人带头。有关储蓄利息的模式,本宫考虑了很久,都拿不定主意,陛下可有法子?”
“利息啊...分为两种,一种是活期,一种是定期。活期存款,就是可以随时取用的,但这种利息最低。定期则是划分为一年,两年,三年乃至更久,到了指定的期限,才能取款,乃至要继续存储储蓄,需要到钱庄重新办理存储手续才行,这类的利息较高。”
“那利息率多少合适呢?”
“嗯...活期的利息率的话...按照目前燕国境内的货币流通量,最好设置在万分之三左右为好。”
“万分之三...假若一万钱,一年三百六十五天,满期的话...一万乘以万分之三,再乘以三百六十五天除以三百六十五天...先除后乘...那就是...三钱。这...陛下,你还真是...够狠的啊。一年给别人三枚铜钱,就能够换到别人的一万铜币一年的使用权。”
卫玉寒拿着默默的心算了一番,最后得出了答案,但随之而来的是苦笑。
轩辕纪:“存的越多,获得的越多,也能促进百姓们的工作激情,赚取更多的钱存到钱庄不好吗?进一步提高燕国的国内生产,同时有国家的赋税作为后盾,也不必担心钱庄没有储蓄。而且,也能大大降低铸造货币的成本,避免灾荒年代那种钱不值钱的情况。通货膨胀,钱不值钱,货币本来就没有价值,只是衡量商品的一种食物罢了,方便人与人之间的商品互换,流通罢了。”
“嗯...通货膨胀...相反呢?”
“通货紧缩呗,钱太值钱了,这样的情况也有好处,百姓们可以凭借少量的钱财,获得更多的商品,粮食啊,衣物啊,装饰品啊,但时间一长,就会出现市场货物不足,百姓们不愿意生产货物的情况反弹,导致国内的市场紊乱,想要解决,就需要大量的物力投入,稳定市场才行,所以也不是好事。最好的情况,就是咱们燕国每年生产多少,就用掉多少,那是最好的,国家的经济会呈现健康,稳定的发展趋势,越来越高。国内的货物积压太多,朝廷就要想办法收购,保证市场运行稳定,货物太好,朝廷的户部下辖那些女匠坊,就要负责额外生产货物投入市场,也是为了稳定市场的运行。”
“原来如此...没想到,陛下对经济如此了解,本宫倒是对陛下刮目相看啊。”
“经济和商业是两回事,不能一概而论,其中涉及到了国家的经济建设,朕当然要懂。毕竟,一个国家最基础的就是要有经济实力,其次就是军事力量,政治体制,文化底蕴,这四个事物相辅相成,才能保证国家的长久稳定发展。”
“那定期呢?”
“定期啊...嗯..千分之一吧。”
“千分之一...一年就是...十钱。比活期多出七枚铜钱,陛下还真是大方啊。”
“寒姐,燕国目前的人户就有上百万了,一家七钱,您算算多少啊?”
“呃...七百多万...还真是没想到,宏观一看,竟然有这么一大笔支出啊。”
“不然呢?而且,还不算那些富商,下面的那些官员们,他们也可以享受这种红利。到时候,就会出现钱太多的情况,国内的生产跟不上,就会出现朕说的通货膨胀。”
“那...钱庄岂不是亏本的买卖?”
“所以,钱庄也需要一些盈利的方法。第一,发放贷款!允许百姓们借钱,渡过一些难关或是要做一些眼下没有钱的事情。同样,需要收取利息,这一点想必寒姐了解的吧?”
“废话,说难听就是高利贷嘛。”
“钱庄既然是朝廷设立的,自然不能够向那些民间的黑心贷款一般,利息可以低一些,但不能太低,同时需要做好评估工作,譬如说,一个百姓家庭,一年只有十两银子的收入,那么钱庄就只能允许他们贷款五两,避免他们还不起,同时按照月份来增加利息,到期就要还钱,如果不能换钱就要抵押他们的一些固定资产,譬如说房子之类的,田地就不能扣押,毕竟国内有均田制法案,不能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另外,可以让他们以劳动的形式,就是做劳役,按照正规劳役所得的工钱来还款,到期后就可以自由了。”
“如果贷款的人离开燕国呢?”
“那就属于撕毁了协议,朝廷可就不客气了,这属于刑法的范畴了。”
“原来如此,用法律来做公证人,哪怕欠钱的人逃出燕国,闹到刑部,那可就是大理寺,刑部,东厂三方的案件了,属于重型案件了,要执法严惩了,也能很好的警告人们,贷款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