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极品父皇

第109章 统治天下不靠仁德

极品父皇 吾王抱抱 4269 2024-11-15 07:41

  除了卫玉寒和还不通人事的轩辕清翎和轩辕清寒外,所有人都是难以置信的看着轩辕纪。

  周太后摇头:“纪儿,你可是一国之君啊,你怎么能...说出这种话来啊?”

  轩辕纪无奈摇头:“母后,您怎么就是..不懂呢?灾民,还算是人吗?!”

  周太后有些颤抖,一脸难以置信的看着轩辕纪。仿佛,完全不认识轩辕纪了一般。

  卫玉寒出声道:“母后,这个道理很简单。就好比取舍,在燕国百姓与这些难民之间,陛下身为燕国的君王,自然应该偏向燕国的百姓。这才是陛下应该做的事情,究其本因还是因为燕国没有能力一举救下这些灾民。燕国如今需要发展,就需要人力,而燕国如今最缺的就是人力,只能曲线救国。”

  “一斤粮食,能够换到三斤麸糠或是五斤草料,也就是说原本能够救活一个人的粮食,能够救活三个,乃至五个人了。身处国家高度,陛下只需要结果,而非过程。只要能够壮大燕国国力,对燕国而言就是正确的。”

  轩辕纪:“母后,您知道燕国军屯田还有多少储粮吗?寒姐方才说能够救活八万,为何换成麸糠和草料就能救活三十万?粮食下发后,中央到各个州郡,其中多少层?搜刮后还能有多少?但换成麸糠和草料后呢?一举能够救活数倍的难民,因为那些下面的官吏不会贪这些东西。”

  周太后还是难以接受:“但各个州郡不是有巡抚和巡察使吗?”

  轩辕纪不禁无奈叹息:“母后!巡抚和巡察使,乃至御史台的御史们就不是人了吗?朕给吏部定下官场规矩,设立锦衣卫,设立巡抚,巡察使为的就是能够减小燕国内部的腐败滋生,尽可能的警戒燕国群臣。但人性本贪,若是当官做个清官,这国家就会乱!”

  卫玉寒看轩辕纪貌似有些心烦了,便开口道:“母后,管理一个国家,既要内部稳定,又要能够有余力朝着外部发展,方方面面诸多事宜,都有各自的规矩和一些困难,陛下也只是一个人,只能尽力做好,不可能真的面面俱到,让燕国真的做到事事如意,条条款款都符合所有人的观点。”

  “清官的确令百姓爱戴,但清官也令人生畏。纵观历史长河,清官犹如凤毛麟角,贪官犹如黄河泥沙。一个国家这么大,去哪里找这么多清官?再说了,全国清官,那还需要中央吗?”

  轩辕纪深吸一口气:“母后,燕国如今体制已经大有改动,已经不是曾经的那个燕国了。您多少不明白,就不要随意评论了。”

  卫玉寒看向周太后,微微点头,周太后会意,便不再说话了。

  卫玉寒:“好了,陛下你也不要说了。都是一家人,母后也是因为不懂,初心是好的。”

  轩辕纪也知道卫玉寒的意思,但还是说道:“母后,儿臣只能说一句,儿臣当初对朝臣们说过一句话。清官多刻,刻则下属难堪。清官可以有,但只能作为警醒的例子,用人还是需要贪官,至少要让贪官犯错,儿臣要有他们的把柄,才能安心使唤他们,放心把事情交给他们。言尽于此,母后您将来会理解儿臣的。”

  卫玉寒转移话题道:“对了,工部方面的热气球准备的如何了?”

  轩辕纪喝了一口茶,平顺心情:“有了达靼提供的牛皮,进程很大,如今已经有八架热气球可以投入实战了。”

  卫玉寒点头:“嗯...相关的士卒呢?”

  轩辕纪:“训练人员上倒是方便,已经有一百人的后备了。对了,朕差点忘记和你说了,燕国内部有几个州郡出现了雪灾,主要是因为国内没有多余的抗寒衣物,朕想寒姐你让商会负责去收购一些材料,全国女匠坊加急生产一些抗寒衣物。军方的抗寒衣物倒是早有准备了,但没想到雪灾的事情。”

  卫玉寒点头:“嗯,本宫倒是想到了。放心吧,商会储备了不少的抗寒衣物以及制作衣物的材料。钱万三那里本宫也打了招呼了,不必担心。”

  轩辕纪心情顿时舒畅了许多:“嗯,有寒姐在,朕轻松了不少。”

  卫玉寒:“明年清翎和清寒也三岁了,该抓阄了。陛下打算如何安排?”

  轩辕纪:“嗯...书本,笔墨,金银,印章四样对吧?到时候,寒姐你安排就是了。”

  卫玉寒的先见之明,使得户部去找北燕商会时,十分顺利的得到了大量的储备抗寒衣物和许多抗寒衣物的编制原材料。经过燕都的贸易总部,发往各地的女匠坊,开始大量的生产抗寒衣物。

  轩辕纪返回养心殿时,刚巧碰倒了蔺州...

  “陛下,北燕商会储备了大量的抗寒衣物,臣优先将这些抗寒衣物送到了受灾州郡了。”

  “嗯,朕知道了。全国优先生产抗寒衣物的指令,依旧执行。”

  “是,陛下,那臣就先告退了。”

  轩辕纪点头:“嗯,对了...你让人去传播一下。将火盆放入桌下,再拿一张大的毛毯铺在桌上,利于取暖,能够节省不少木炭。”

  蔺州顿时疑惑了:“火盆塞到桌子下面?找毛毯?”

  轩辕纪无奈道:“你进来吧,朕这里刚好也要这么布置。”

  蔺州跟着轩辕纪在养心殿,看着轩辕纪的做法,之后切实体会了一下桌下的暖和感觉,也觉得这想法很好。

  “陛下,那臣马上去传播这种取暖方法。”

  “嗯,去吧。”

  蔺州喝过一杯茶水后,就起身告辞了。轩辕纪随即看向萧绰,萧绰此时正一脸欲言又止的样子。

  轩辕纪示意萧绰和乌喆坐下:“想说什么,就说吧。”

  萧绰坐下后,询问道:“陛下,奴婢不懂...为何陛下要做到这种地步?既然没有能力供养难民,又何必将他们招纳过来呢?乃至,将其当做牲畜对待。在中原人眼里,这有违人理不是吗?”

  轩辕纪都懒得看萧绰一眼:“为什么?很简单,因为燕国需要发展,人力是必不可少的资源。燕国的壮大,需要这么做,仅此而已。”

  萧绰纠结道:“可是...让那群难民心怀希望,可最终却很有可能在北上的路途中,活活冻死野外。或许,本来能够活下来的人,很有可能因为北上的艰难道路,而饿死,冻死路途之中。难道,陛下您忍心吗?”

  轩辕纪很淡然的反问道:“为何不忍心?他们是我燕国的百姓吗?朕给他们希望,而想要抓住这份希望,就只能看他们的本事和运气。人性本贪,若是朕还为他们施以多余的援手,那么他们只会越发得寸进尺。”

  “治国治民,就是要治理国家与人民。没有谁天生就是幸运的,他们历经千辛万苦抵达燕国,就能得到存活的机会。当他们到了燕国边境的州郡,那里有热水,煮好的麸糠,草料,在他们眼中就是最美味的食物,他们会对朕,对燕国更加感恩戴德。”

  “统治天下,治理国家从来不靠仁德,所谓的仁德不过是对弱者的一种施舍,以及弱者自己的一厢情愿罢了。燕国百姓,他们供养朕与朝廷,所以朕会对他们实施仁政,让他们过的好一些。但根本上,他们还是被剥削的阶层。你好好想想,哪个国家不是如此?”

  萧绰一时没有了话语,只是低着头,脸色有些不好看。

  轩辕纪:“那朕换个说法,你或许就能接受了。接纳难民,即是为了能够给予他们活下来的机会,也是壮大的燕国的机会。但,朕不可能为了那些难民,而让燕国的本土百姓遭罪,让原本能够平稳渡过寒冬百姓为了救济难民,而使得全国百姓都艰难无比。这是动摇国本,朕站在燕国的角度上,不可能这么做。有句话说的好,靠人不如靠己,帮你是情分,不帮是本分。”

  “从宏观角度上来看,燕国做的一切都是仁义之至。但若是从其中若干个小部分的微观角度来看,可能不尽人意。但,世上有什么事情,是能够尽人意的?乃至能够让全天下所有人都满意的?没有!朕只能考虑大部分人的利益,有大部分人的支持,朕的位置与权力才会稳定。”

  “你终究还是太年轻了,当你处在朕这位置时,你就会发现,世事不尽人意,难以面面俱到。”

  “朕也想将每一件事做到最好,但朕做不到,因为朕只是一个人,和你们一样,一个脑袋一双手,能力有限。臣子做事不如意,还可以向朕请求宽恕。朕呢?朕做的不如意,该向谁请求宽恕?”

  轩辕纪看着低着个头,还在纠结的萧绰:“朕言尽于此,你自己思考。另外,距离出征已经只有一个月的时间了,朕让你研习的兵法和那些军事理论,进展如何?”

  萧绰点了点头:“嗯,已经全部看过了,也学到了很多东西。”

  轩辕纪:“那朕问你,敌强我弱,该当如何?”

  萧绰:“嗯..需要参考地形,环境,以及敌我双方形式,优先考虑保全自身,若是毫无可胜之机,那便迅速设法掩护我军主力撤退,追寻新的机遇,不可死战,硬战。”

  “嗯,那若是我强敌弱呢?”

  “以最强战力优先出击,尽可能一举歼灭敌军,不给敌军任何机会,同时需要留有一层实力,以作防备,不可全军围堵,防止敌军有所奸计。”

  轩辕纪点了点头:“嗯,宏观战略观念,你已经有了。不过,还是需要实战磨练,毕竟每场战争都不同,需要有所变通才行。你本就有实战经验,这倒是不必担心了。只需要将胆量谨慎二者结合,不偏不倚则万事可全。”

  “十阵方面,你只需要有战法思路即可,京师军都已经具备了十阵的转化能力,全军作战默契也很高,只要你稳扎稳打,即便敌军是你的两倍,也未必能够占据优势。”

  “一字长蛇阵,二龙出水阵,三才无量阵,四门兜底阵,五虎群羊阵,六丁六甲阵,七星北斗阵,八门金锁阵,九字连环阵,十面埋伏阵。这十种阵法,各有特点,攻防兼备,乃至能够提高机动能力,燕军有这十种阵法,战斗力无疑于无端超出各国许多。”

  “这些想必你也全部熟记于心了,朕也不多问了。记住,遇到意料之外的敌人,不必犹豫,迅速撤离。宋德武,郑国的事情,由朕来负责。”

  “陛下认为,郑国会北上?”

  “说不一定,以郑国的国力,哪怕是三线开战都不是问题,所以朕不会对周国报以多大的希望。还是那句话,靠人不如靠己。这也是为何朕只要你攻到冀州的原因,周国既然想要贝州四郡,给他便是。不过,燕国可不会帮他攻下,拱手让人。届时你派人招降,加上锦衣卫的秘密协助,四地十有八九会不攻自破。到时候,直接将四地丢给周国,能不能拿到,那就是周国和郑国的事情了。燕军吃到嘴里的地盘,都会按照常有的规律,先来一番清理,这一方法十分适合燕国,能够减小不少的管理压力。贝州,相州,博州,魏州燕国是吃不到了,索性直接不要了。”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