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纪四年,十一月一日,北方早已在十月下旬就已经入冬了。而今年的大雪,也来得很早,乃至雪势还不小。对燕国的内陆造成了一些影响,出现了一些雪灾事件。
宣政殿上,轩辕纪听着各部大臣照例的汇报工作,之后才是正题...
蔺州:“启奏陛下,今年雪势汹涌。我燕国内陆的扶余府,仙州,正州,通州,沈州,龙化州等地,发生了雪灾。沿海地区因为临近大海,气温变化不大的缘故,索性未曾出现雪灾事故,而山林中也因为地势优势,未曾有雪灾事故出现。”
轩辕纪点头:“各地雪灾造成了那些影响吗?”
蔺州:“陛下,其余的影响不大,主要是冬天的保暖衣物不足啊。而上述各地,由于国内人力吃紧,民间的抗寒衣物市场上根本没有多少,所以即便燕国赋税偏低,家有余钱也找不到衣物购买用以抗寒。”
轩辕纪点头:“嗯,这可不是小事啊。六个州郡地区百姓近两百万了,百姓若是活活冻死,燕国的稳定会受到影响。对了,女匠坊那边目前开展得如何了?”
祁皮:“启禀陛下,女匠坊如今全国上下,各个州郡都已经投入使用,全国女匠坊工人高达一百六十多万。”
轩辕纪点头:“这就很好解决了,工部发布诏告,令各个州郡的女匠坊全部投入生产抗旱衣物的工作,所需原料从北燕商会购入,且让贸易部负责运输一事,事后的开支蔺州你们户部去商议一下。”
“对了,六部迅速组织人手,派遣到各个州郡,宣告全国女匠坊即刻开始生产抗旱衣物,让各郡的百姓们再坚持一下。此次以朕的名义,开展‘全国抗寒’活动,以此稳定百姓民心。”
“臣等遵旨!!!————————”
轩辕纪看向一旁的武官一列:“全国抗寒,人人有责。让军中的将士们,都别闲着,来年一月就要出征晋国了,让他们全部给朕操练起来,训练中加上每日围绕燕都三圈的训练项目,来锻炼一下将士们的抗寒能力。”
“末将遵旨!!!————————————”
退朝后,轩辕纪照例的前往凤鸣殿,想着和卫玉寒挤在一起暖和一些。北方入冬一向比较早,而且也比较寒冷,别看才十一月初,但轩辕纪早已披上了黑色大裘。就连萧绰等人也不例外,以往北方冬季冻死人的事例,没少发生。乃至冬天冻死人都已经在北方人眼中,习以为常了。
凤鸣殿内,火盆成双摆放在室内的周边角落,木炭都有侍女负责增添。
“呼...还是屋里暖和一些。”
轩辕纪进入殿内,双手放在嘴前呼着热气,搓着双手。
“你们去让尚宫局,给禁卫军们也送些火盆去吧。”
轩辕纪朝着屋外的一堆围在火盆四周的太监说道。
“是,陛下。”
一名太监随即迅速赶往尚宫局。
轩辕纪进入殿内,直接走到卫玉寒旁边坐下。看着面前的桌子,忽然灵机一动...
“来人,找一张大的毛毯来。”
安彦林等人虽然不知道轩辕纪要做什么,但还是照做了。不一会儿,慕雪寒就拿着一张很大的毛毯来了。
轩辕纪拿过直接铺在桌上,之后将卫玉寒面前的火盆,塞进桌下。没一会儿,轩辕纪就是一脸享受神情。
卫玉寒上前,也坐在桌前,学着轩辕纪将毛毯拉起盖住双腿。
“嗯...暖和很多啊。”
轩辕纪点头:“火盆散发的热量,都随着周围的空气散开了,只要把火盆塞进这桌下,再找张不通气的毛毯,就能让桌下热量保持住而不会散发。”
卫玉寒看向慕雪寒还有萧绰五人:“你们五个,去找一张桌子和毛毯以及火盆吧,免得着了风寒。”
“谢娘娘!!————————”
顿时,五人迅速照做,跑去找了一张桌子和毛毯,学着轩辕纪有模有样的将火盆塞进桌下,不一会儿五人围在桌子边就感受到了桌下传递来的温暖。
“参见太后娘娘!!——————”
听到屋外的声音,轩辕纪等人纷纷看向殿门方向。周太后和楚清涟分别抱着轩辕清翎,轩辕清寒,以及带着周锦羽来到了凤鸣殿。
“拜见母后!!————”
“拜见太后娘娘!!————”
轩辕纪几人纷纷起身行礼。
“免礼免礼,纪儿,玉寒,你们这是闹得哪一出啊?”
周太后看着两桌人都聚在一起,不禁问道。
轩辕纪笑道:“母后,这样暖和一些,您也来坐下吧。”
卫玉寒上前接过楚清涟手里的轩辕清寒:“你也去和她们五人一起取暖吧。”
楚清涟微笑着屈膝一礼:“谢皇后娘娘关怀。”
周太后坐下后,将毛毯盖在腿上:“唔...的确很暖和呢。”
轩辕纪抱过轩辕清翎:“母后喜欢就好,之后让慈宁宫的侍女们也照着摆设一番。”
周锦羽规规矩矩的向轩辕纪和卫玉寒喊了一声:“表哥好,表嫂好。”
轩辕纪点头:“坐下吧。”
周太后拉过周锦羽,让他坐在轩辕纪和她的中间。
“纪儿,母后来就是想问问,这段时间凌儿去那里了?”
轩辕纪脸不红,气不喘的说道:“母后,凌弟去室韦新修建的马场视察了,之前来信说要在哪里监督马场,顺便等到下次战马交配后,挑选几匹好马回来。”
周太后点头:“嗯,那你们两兄弟怎么都不和母后说一声啊?”
轩辕纪无奈道:“母后,凌弟之前走的时候,都是让人来转告儿臣的,听说了马场之后,他就带着人去了。儿臣又因为事务繁忙,所以也忘记和母后打招呼了。”
周太后愁眉道:“室韦那里本就苦寒,如今步入冬季,怕是更加寒冷。”
轩辕纪一笑:“母后,凌弟去了也未尝不是好事,凌弟如今属于身负将帅之职,也正好能够锻炼一下他。来年一月,儿臣也要打算对晋国动兵了,先让他适应一下环境也好。”
卫玉寒接过话:“对了,对晋国动兵你打算怎么安排?”
轩辕纪:“嗯...朕打算出兵二十万,计划上呢如果一切顺利最短半年,最长一年就能结束战事了。毕竟,有了热气球的空中援助,攻城拔寨的速度都会快上许多。”
卫玉寒:“国库的储粮与军资辎重最多也就能支撑二十万大军五个月左右,而且就算算上春季,夏季赋税,最多也只能再支撑二十万大军五个月的时间。如今正值冬季,商会也很难从其他地方收购到粮食。所以,陛下你还是要尽快结束战争。”
轩辕纪点头:“嗯...如今上官云已经在西边开展招纳难民的事情了,这个冬季估计能够收获不少人口。这国库的开销可能会更大,皇后以为可还有其他办法?”
卫玉寒皱眉:“燕国如今国内的储粮,也只够燕国自己消耗,如果要再拿出粮食接济难民,怕是要动用平州南部的军屯田了。”
轩辕纪:“那军屯田粮仓能够拿出多少?”
卫玉寒思索了一会儿:“最多只能接纳八万难民,不能再多了。”
轩辕纪:“才八万啊...难民吗...寒姐,要不这样吧,将接纳难民的粮食换成麸糠和草料呢?”
卫玉寒一时没有说话,周太后以及旁边的萧绰等人先傻眼了。
“纪儿...麸糠和草料是给牲口吃的啊...”
周太后不禁提醒道。
轩辕纪点头:“母后,儿臣知道。”
卫玉寒出声道:“若是换成麸糠和草料,三十万都不是问题。只是,这可能会对燕国的名声不好。”
轩辕纪:“名声这东西,只要这三十万难民活下来了,救下的三十万难民就是燕国的功德。”
卫玉寒点了点头:“嗯,本宫知道了,本宫之后让商会的人去负责储备,之后交给燕都的贸易总部,输送到新州,瀛州,德州,景州等地。”
周太后看着这两夫妻,不禁出声道:“纪儿,玉寒...麸糠和草料,是给牲口吃的啊,你们...难道不知道吗?”
卫玉寒端起茶杯,抿着茶没说话,轩辕纪只能出声了。
“母后,您也经历过天灾,也知道这时代人命不如粮食的道理。易子而食,人吃人的事情,您也是知道的。咱们燕国算是好的了,您如果知道蜀国灾患时,那些难民吃泥巴,吃观音土胀死,啃树皮,树根,杂草。千里高山,寸草不生。为了能够活下来,难民可以不畏惧一切。”
“王以民为天,民以食为天。只要能够救下三十万难民,让他们从面临化成白骨的命运中逃离出来,就足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