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人从小就认识,但见面的次数并不多,不算上今日这次,前后加起来仅有三次。
第一次。
是伯安公刘虞,还在幽州做刺史的年月。
那时候,黄巾之乱还未爆发,原本穷困潦倒的幽州,在伯安公治理下,风调雨顺,百姓安康。
而伯安公在鲜卑、乌桓、夫余、濊貊等外族间有崇高威望,各族按时朝贡,不敢侵扰,百姓纷纷传唱歌谣,赞颂他的功德。
尚是孩童的尾敦,就是在这个背景下,跟着伯安公,与尚未出仕的公子刘和一起,游访北面的游牧部落。
游访,是一种态度。
伯安公以此怀柔政策,增进异族对大汉的信任,加深大汉边疆稳定,同时也让他们这些小辈,感受塞外边民的生活不易。
可尾敦其实并不喜欢这些游牧民族。
听伯安公说,很久以前,他的家人,就是被这些劫掠的外族杀死的。
他恨这些人,可伯安公又说,人要放下仇恨,不能被仇恨迷失了心智,否则永远长不大。
尾敦那时候太小,听得不是很懂,但是他想长大,所以就放下了。
但对于外族,终归是不喜欢的。
而那一次,尾敦在外族中,见到一个和他差不多大的汉人小男孩,小孩皮肤晒得黝黑,笑起来会露出一口雪白的牙齿,眼睛很亮,像是黑夜中能引导人走出黑暗的星星。
之所以知道他也是汉人,是因为伯安公特地召见了小孩和他的弟弟,是一对被外族俘虏的孤儿,似乎比尾敦还要可怜。
伯安公问那个小孩,愿意跟他回去吗,他可以将他养大,小孩毫不犹豫拒绝了这位幽州大吏的邀请。
他对伯安公说,他们给我饭吃,给我奶喝,汉人可不愿意给我!
伯安公汗颜,在场的外族之人,哈哈大笑。
之后,尾敦找到那个孩子,对他说,不应该对伯安公不敬,汉人也有好人。
可对方并不领情,说他的父母就是汉人杀的,现在这些外族之人,才是他的爹娘。
两个孩子谁都说服不了对方,最后在原野上打了起来,仿佛两块滚在一起的煤炭。
那一年,尾敦九岁,那个叫阎柔的小孩十岁。
事后,两个人鼻青脸肿的回家。
伯安公问尾敦,“谁先打的人?”
“我……”
“哪只手打的?”
“都打了!”
伯安公拿着小棍子,打了尾敦的双手,手掌都打红了,尾敦流着鼻涕眼泪,硬是没吭一声。
“记住,打人终究是不对的!”
尾敦挽起裤腿,翘起脚,“我还踹他嘞!”
“……你!”
棍子被搁在凳子旁,伯安公苦笑着挥挥手,“好了,回去敷点药,去休息吧……”
尾敦硬是不走,想要去捡棍子,被一旁的公子刘和抱起来。
“哎呀,我们家小尾敦怎么越来越沉了,再过两年哥哥就抱不动你了,走,带你尝尝这儿的马奶……”
……
第二次。
是一次意外。
那时候,伯安公被乌烟瘴气的汉庭官宦迫害,免了官,有人说他会被处以死罪,也有人说,他对大汉的功绩太大,佞臣也害不死他,迟早被复用。
为了保护小辈,这位封疆大吏离开幽州时,并未带走尾敦,而是托人照顾,公子刘和也被送去洛阳,正式入仕。
之后的一段时间,尾敦每天面北而坐,在幽州最北的土地上,眺望北方。
他记得伯安公说过,各族都应该和睦,可谁若不按规矩办事,杀害滋扰无辜百姓,该惩戒还是要惩戒。
尾敦不知道老人说的惩戒是什么,但他有拳头,他有自己的方式。
他开始猎杀骚扰边民的外族,看到作恶的汉人,他也杀,杀戮成了这个十几岁孩子几年间唯一做的事。
然后,那天傍晚,两人意外相见。
尾敦见到带着七八个青年过来的阎柔,当年的小屁孩,也长高了不少,身上有了些疙瘩肉,看样子还是这帮人的领头。
两人只一眼,就认出对方。
“你来这里做什么?如果想带人抢东西,我就打断你的腿!”
尾敦冷冷说道。
“你管我!”
阎柔惊讶于对方比他小了一岁,个子长得竟比他魁梧高大很多,他带来的几个鲜卑族青年,看起来都没对方壮实。
只是他们毕竟人多,这个混迹于外族中的汉人小孩,可不是傻子,不会想着与对方单打独斗,见尾敦拦着,对身边人恶狠狠道:“打断他的腿!”
很不幸,一盏茶的功夫,阎柔一行人全部躺在地上哀嚎。
尾敦问了其中几人,才知道他们是来找走失牛羊的,黑脸少年有些过意不去,他是真把所有人的腿打断了。
听着四周的哀嚎,尾敦犹豫了下,好心将几个外族青年敲晕。
望着同样黑不溜秋的阎柔,尾敦走到他身边,“我背你回去。”
“滚开!别想敲晕老子!老子宁愿爬回去,也不用你在这假惺惺。”
阎柔疼得满头大汗,脸色苍白,但还是咬着牙,用手往北爬去。
尾敦见状,背起阎柔,“我背你!”
阎柔本想反抗,想了想,将抬起的手放下。
好一会儿,双腿的钻心疼痛才稍微适应过来,为了分散注意力,阎柔道:“你怎么长得这么壮?吃石头长大的?”
尾敦闻言,有些想将背上的人,扔在地上,闷声道:“长不壮就打不过野狼。”
“你一个人杀过狼?”
“杀过。”
“切~骗鬼吧你,狼都是一群一群的,你当我傻?”
尾敦没有回答。
之后,尾敦将阎柔放在一处显眼的土坡上,这才离开。
这儿离阎柔的部落很近,很容易被人发现。
后来有消息传出。
传闻鲜卑部落中有个汉人少年,救了七八个鲜卑人,听说,当时一帮人被人全部打断腿,那少年是爬回去的。
族老问他凶手在哪,他说凶手已经被他杀了,否则自己也不可能回来找人救人。
部落最后为他举行了特殊的仪式,正式接纳他为核心成员。
传言,那几个人中,有一个是族老的独孙。
……
第三次。
是告别。
两人见面的地点,在伯安公墓前。
此时的两人,已经没了年少时的针锋相对,反而有些惺惺相惜的感觉,只是两人立场不同,观点也不同,很难说到一起。
而这中间,发生了很多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