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章 楚州屠城
这淮河两岸,因为长年的战争,老百姓都不敢从这走,所以两岸长满了芦苇,长的又高又密,而且还有很多的泥坑。周军乘胜进兵,士气高昂,也不在乎辛苦。他们沿途和南唐的部队遇上了,就边打边走,一路就这么碾压过去,金鼓之声传出几十里去。
后周的部队走到了楚州西北,这个地方名叫清口,就在现在的江苏淮阴市西南,清河和淮河在这交汇。南唐有一支部队在这驻扎着,以保障楚州的安全,领兵的将领是南唐的应援使陈承昭。
赵匡胤一看,这住着敌军,于是给他来了个夜袭,率领部队杀进了唐营,陈承昭丝毫没有准备,一看周军杀进来了,慌忙逃跑。赵匡胤冲进了营帐,没看到陈承昭,估计他是从后边逃了,急忙追出去,陈承昭还没跑远呢,被赵匡胤手到擒来,给抓了。清口南唐的战船,除了被烧毁的以外,还被周军缴获了三百多艘,南唐的将士除了战死的,投降的有七千人,淮水之上的唐军战舰被扫了个精光,现在后周的水军出没纵横,已经是毫无阻碍了。一个到处河流纵横,擅长水战的国家,没了水军,这后果可想而知。
前边,濠州的南唐守将郭廷谓曾经派使者去金陵求援,使者回来以后报告说,朝廷会让陈承昭驰援泗州,所以郭廷谓就紧闭城门等待援军,不料陈承昭现在被赵匡胤给生擒了,他的部队全军覆没,郭廷谓无计可施,只得依着后周皇帝柴荣的命令,打算送上降表,表示愿意投降。于是他就让录事参军李延邹起草降书。
李延邹非常愤怒,说:“城存与存,城亡与亡,这是人臣的大义,怎么能不要脸投降敌人呢!”
郭廷谓说:“真不是我怕死,但是满城的生灵,无辜被屠杀,我实在是不忍心啊。何况泗州已经投降了,清口的部队也全军覆灭了,濠州这区区一城,如何能够保全,不如投降,以保住百姓,希望你不要拘泥于小节!”
李延邹把笔一扔,说:“大丈夫绝不辜负国家,为叛臣写降书!”
郭廷谓大怒,拔出宝剑说:“你敢不服从我的命令么?”
李延邹说:“头可断,降表我绝不写!”话音未落,郭廷谓把剑一挥,把李延邹给杀了。这时候的濠州城里还有守军上万人,粮食也很多,郭廷谓举城投降,这全城的士兵和粮食,就都归了后周。
柴荣拿下了濠州,现在没有了后顾之忧,当然非常高兴,就任命郭廷谓为亳州防御使,另外派其他将领来濠州驻守,他自己准备去攻打楚州城。郭廷谓去见柴荣,柴荣就跟郭廷谓说:“朕南征以来,江南诸将,一个个或败或死,只有你能断了我涡口的浮桥,攻破我的定远寨,也可以算是报了国恩了。濠州这么一个小城怎么能守得住,就算是李璟自己来守也不行啊!现在我想让你去攻打天长,你愿意去吗?”他说的这个天长是个地名,现在属于安徽省滁州市管辖,是个县级市。
郭廷谓一看,柴荣这么体谅自己,就答应了,说他愿意去,柴荣就让他带着部下去进攻天长。又派铁骑右厢都指挥使武守琦率领着几百名骑兵前往扬州。
武守琦他们刚走到高邮,扬州的守将已经把城里的房子全都毁掉,驱赶着老百姓渡江走了,等武守琦进了扬州城,这里已经是空空洞洞,成了一片瓦砾场,城里只剩下十几个人。不是老人病人,就是些残疾人,武守琦叹了口气,派人去回报皇帝。
柴荣命令韩令坤前往扬州,招抚流民,暂时管理扬州,又派兵去攻陷了泰州和海州。只有楚州防御使张彦卿和都监郑昭业跟寿州的刘仁赡一样,死守城池,坚决不投降。柴荣亲自指挥部队,连日进攻,城外的房屋,全都被周军给平了,柴荣又发动老百姓凿通了老鹳河,驾驶战舰入江,对楚州水陆夹击。但见炮声震地,鼓角喧天。张彦卿丝毫不为所动,和郑昭业同心守御,视死如归。
张彦卿的儿子张光祚跟着父亲一起登城,他一看,周军如此强盛,城池危在旦夕,就吓哭了,劝自己的父亲说:“敌强我弱,绝对守不住的,城外又没一个人来支援我们,就这么死,死得毫无价值,不如出城投降吧。”
张彦卿没理他,看着旁边的众将说:“那边有敌军来进攻,你们看见了吗。”
众将一听,都侧身去看,张光祚也跟大家一起扭头张望,张彦卿拔出佩剑,从背后一剑把儿子给砍了。众将听到声音,急忙转身来看,但见一颗血淋淋的头颅已经被砍了下来。
张彦卿流下眼泪,对众将说:“这是我张彦卿的爱子,他劝我投敌,我受李家的厚恩,只能舍身取义。这座城就是我的死地!诸君如果怕死要投降,尽可自便,但是不准劝我,如果劝我投降,请看我儿子的首级!”众将一看主将如此绝决,非常感动,也没人敢再说一句投降的话了。
就这样,唐军坚守着城池,一直守到了第四十天,猛听城外一声怪响,声音大的就如天崩地塌了一般。城上的守军,一个个都飞上了半空,再看城墙,有好几十丈已经塌陷了,周军就从这个缺口杀了进来。原来柴荣在这督战有一个多月了,始终攻不进去,心里焦躁异常,于是就命令军士们在城墙下面挖了个洞,填上火药,把城墙给炸塌了。
张彦卿一看周军攻进来了,就带着士卒在城里和周军展开巷战,一直战到了天黑,他手里的武器都折断了。最后退到了州政府里边,箭都射完了,武器也都没了,张彦卿还挥舞着绳床继续跟敌人搏斗,这个绳床就是马扎,马扎是用木头和绳子做成的,所以叫绳床,张彦卿他们就拿着这样的东西当武器,还打死了几十名周军士卒,张彦卿自己也受了重伤,最后大呼道:“臣力竭了!”然后就被周军围上来给杀了,也有一种说法,说他是自刎而死的。
张彦卿的战友、楚州都监郑昭业也被周军给杀了,他率领的一千多人,个个战死,没有一个活着投降敌人的,周军伤亡惨重,柴荣大怒,下令屠城,把城里的房屋全都放火烧了,杀了一万多人。后来人们议论,都说柴荣年纪轻轻就死了,国家也完蛋了,就是因为他干出这种屠城的事来,造的孽反噬自身。不过关于屠城这点后来历史上是有争议的,有一部分历史学家说柴荣并没有屠城,而且还在楚州张贴了安民告示,这个倒是更符合他一贯的做法。
赵匡胤把张彦卿的家属找出来一一杀掉,但是留下了张彦卿的小儿子张光祐没杀,赵匡胤说这是忠臣的后代,不应该斩尽杀绝。他不敢自己做主,就去报告了皇帝,请求留下张彦卿这个儿子,这时候柴荣的怒气已经消了,也就同意了,又下令把城墙修好。
不久,柴荣又接到郭廷谓的奏报,说是南唐的天长军使易赟已经举城归顺了,柴荣下令,让易赟担任刺史。他自己就从楚州前往扬州。韩令坤一看皇帝来了,赶紧把皇帝迎进城里,扬州城里没什么人,满目萧条。柴荣见城内空虚,就命令在旧城的东南角另外修一座小城。不久又接到了黄州刺史司超的捷报,说是他和控鹤指挥使王审琦打败了舒州的守军,活捉了南唐的刺史施仁望,淮西一带基本上算是平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