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乱世烽烟:大石山房正说五代十国

第187章 周唐和议

  后周皇帝柴荣出巡泰州,又到了迎銮镇,他站在江边,远远地看过去,看见有几十艘敌军的战舰停泊在江面上,他就命令赵匡胤带着战船前去攻击。

  敌舰一看后周的水军来了,不敢迎战,望风而退。赵匡胤率领着战船直冲到南岸,毁掉了唐军的营寨和栅栏,然后收军返回。第二天,柴荣又派都虞侯慕容延钊和右神武统军宋延渥分别带兵,水陆并进,沿江直下。这俩人跟赵匡胤关系都不错,宋延渥后来还成了赵匡胤的老丈人,慕容延钊是五代名将,比赵匡胤大十四岁,赵匡胤一直以对待兄长的礼节对待他,他在东州大破唐兵,江南一带大震。

  这时候已经到了公元958年,这一年是后周显德五年,也是南唐皇帝李璟的中兴元年。李璟已经继位十六年了,他过去刚继位的时候,年号是保大,这一年改了个年号,改叫中兴了,估计是他觉得现在国运不好,想要逆风翻盘,重新中兴,所以改了这么个年号吧。

  李璟听说周军已经到了江边,恐怕马上就要渡江过来了,他又不想向后周俯首称臣,所以就打算把皇位传给自己的弟弟李景遂,然后让他去出面求和,丢人的事让他去干,自己实在是干不了。

  李景遂本来是皇太弟,就是储君。以后是要继位的,这时候也给自己的哥哥上表,说自己不能帮助国家渡过危难,自愿去外地做官,皇太弟我也没脸当了。齐王李景达因为带兵出去打了败仗,也辞掉了元帅的头衔。李璟于是改封李景遂为晋王,兼江南西道兵马元帅,封李景达为浙西道元帅,兼润州大都督。立自己的皇子燕王李弘冀为太子,让他参与朝政,学着处理国家大事,派枢密使陈觉带着自己写的奏表去迎銮镇谒见后周皇帝柴荣,还带了些土特产去,说自己打算传位给太子。

  陈觉带着那些土特产来见到了柴荣,柴荣听他说完了李璟的打算,就跟他说:“你家主人如果真的是诚心归顺我大周,那何必要传位呢?现在江北郡县,还有庐州、舒州、蕲州、黄州这四个州,以及鄂州下边的两个县,还被你们唐军控制着,如果你们真的想要求和,那首先得把这些地方献给我,才能开始议和!”

  陈觉平时威风八面,在南唐嚣张的很,这会见了柴荣,光是会磕头,说是是是。但是柴荣提的条件他倒是没敢答应,说是要派自己的随员回去报告李璟。

  柴荣说:“我实话告诉你,我要取江南,并不是什么难事,不光我军将士个个奋勇争先,就是荆南和吴越两地,也要求帮我讨伐你们,”说着就拿出两份奏表来给陈觉看。

  陈觉接过来一看,一份奏表是荆南的高保融写来的,说是荆南的水军战船已经到了鄂州,另一个奏表是吴越王钱弘俶写来的,说他已经派出了四百艘战船,水军将士一万七千人,停泊在江岸,等候柴荣命令。

  南唐这段时间又造了一些战船,驻扎在现在的江苏南通,钱弘俶的水军也停在那,有吴越的水军在,南唐这些战船就发挥不了任何作用了。

  陈觉一看,人家柴荣真没骗他,高保融和钱弘俶都落井下石,想帮着后周灭了他们南唐,心里更是害怕,再看这迎銮镇周围,战船如林,兵戈曜日,柴荣大有气吞江南的气势,就忍不住开始发抖,磕了无数的响头。

  柴荣说:“那你就赶紧派人回去拿奏表,割让江北的土地吧,我见好就收,也不一定非要你的江南了。”

  陈觉赶紧拜谢,退了出来,立刻派身边的随员回金陵,向李璟极力渲染周军的军威如何如何强盛,我军如何如何渺小,再打下去如何如何危险,投降是如何如何明智。说是一定要赶紧割让江北,这样才能保全江南。

  李璟看了陈觉打来的报告,不得已,又派出閤门承旨刘承遇来到迎銮镇,答应把柴荣所说的那几个地方全部献给后周,但是请求把海陵的盐监留给江南。这个监,是古代的一级行政区划,相当于一个特区,盐监就是一个产盐的特区。

  柴荣当然不能答应,刘承遇苦苦哀求,说那能不能每年给南唐军队食盐三十万石,要不他们没盐吃了,这一点柴荣倒是答应了。另外柴荣还有一些别的条件,比如李璟要奉周朝为正朔,每年要上贡,这些陈觉和刘承遇也都一一答应了,柴荣这才同意撤军,他给江南颁下一道诏书,诏书里边大意是说:

  皇帝我恭问江南国主,你还好吧,你派来的人,请求分割舒、庐、蕲、黄等等这几个州,画江为界,我已经知道了。咱们这几年老打仗,老百姓可是受苦了。你已经割让了州郡给我,又写了信来,既然这样,我也没别的什么想法了,我这就撤军了,常州、润州一带的守军,还有沿江的战船,我已经下令,让他们撤走了。两浙、荆南、湖南的水陆部队,我也通知他们撤了,以履行和约。希望从此以后咱们能言归于好,共享太平。

  陈觉和刘承遇来向后周皇帝柴荣辞行,柴荣又对陈觉说:“传位那件事,大可不必,我有一封亲笔信,麻烦你交给你家主人吧。”随即把信给了陈觉。

  陈觉和刘承遇拜谢了,然后就告辞而去,他们回到金陵以后,把柴荣的信呈给了李璟。只见信中写道:你的表章我看过了,说是想要传位,你这是过于自责了,你现在还年轻,应该好好治理国家,治理好百姓,怎么能这么早就退休不管事了呢,希望你好好工作,勤修政务,我特地写这封信给你,希望你好好考虑考虑。

  柴荣打发走了陈觉等人,下诏让吴越、荆南也各自撤军,赐给钱弘俶布帛二万匹,赐给高保融布帛一万匹,用来犒劳部队。柴荣又下令在庐州设置保信军,任命右龙武统军赵匡赞担任保信军节度使,他自己就从迎銮镇去了扬州。柴荣当时还下了一道命令,是针对安徽合肥那四个州的,他跟李璟说,自己会让部队先停在郊区,等城里的守军带着家属全部撤走以后,他才去接收。他还跟李璟说,在长江上还有一些你们的战船,你们可以都开回去。还有一道命令是让扬州和金陵的政府官员安排人给杨行密和徐温守墓,以避免发生趁乱盗墓的恶劣行为。

  李璟又派冯延己和给事中田霖担任江南进奉使,献给柴荣白银十万两,绢十万匹,钱十万贯,茶五十万斤,粮食二十万石,并且写来了表文,大意是说:皇帝你度量宏大,别人执迷不悟,不肯归附,你就稍微征伐一下,别人知道错了,愿意归附了,您马上就信任接纳,我越是想起您的包容,就越是对您倾心依附,我这么一个地处偏远的小国家,还麻烦您亲自带兵来,这让我非常的惭愧。现在您和您的部队都要走了,我献上点礼物,请您收下吧。最后两句是:望风陈款,不尽依依。写的柔情似水的。

  冯延己等人来到扬州,呈上表文,后边又派来汝郡公徐辽和客省使尚全献上二百万贯钱。柴荣就在行宫赐宴招待这些使者。冯延己、田霖、徐辽、尚全全都在座。徐辽代李璟向柴荣敬酒祝寿,还献上了金制的酒器、御衣、犀带、金银等物,柴荣也各有赏赐。宴会完了以后,车驾启程,回了汴梁。

  ..............

  知识卡片:

  关于柴荣对南唐的战争,我们讲了很多集,到这终于把仗打完了,咱们简单的总结一下这三次南征。

  征讨南唐是五代十国时期一次非常大的军事行动,而幕后的策划者是后周名臣王朴,他的一番远景规划打动了柴荣。而柴荣也是一个心怀天下的君主,在吞并天下的《平边策》规划中,南唐是第一个打击对象。其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南唐和契丹勾结,这是柴荣最不能容忍的事情。二是南唐横亘在后周和吴越之间,吴越虽然是后周的盟友,但是很难直接接触,如果钱家心生变故,这地方就是后周最大的隐患。

  柴荣第一次南征的目标选中了重镇寿州,由于寿州的特殊地理位置,只要能拿下寿州,就能控制住淮河水系的中心,以此为根据地,就可以向南唐的核心渗透。公元955年11月,首战出征的是文臣李谷,战争的焦点在寿州北面的正阳,正阳的浮桥是后周军队的供给线,南唐这时候的人马数量是优于后周的,当时李谷没有办法分兵作战,他提出了放弃围困寿州,守住正阳浮桥,柴荣御驾亲征火速赶到,坚持围困寿州。在这次大战中,南唐的刘彦贞被杀,正阳的浮桥发挥了重大作用,赵匡胤和李重进立了大功。接下来柴荣把正阳浮桥挪到了东边的下蔡,要建立更坚实的据点,以方便长期作战。接着又爆发了一场大战,赵匡胤打败了皇甫晖,控制了南唐重镇滁州。然后李璟就来谈和了。紧接着扬州也被赵匡胤的发小韩令坤给拿下了。这时候重镇寿州还没打下来,后周军队人困马伐粮草不济,无奈之下,于公元956年5月7号,柴荣下令撤退。

  柴荣撤走以后,南唐军队发动了反攻,收复了一些领土,而柴荣这时候正在积极备战,他意识到后周要建立起一支强大的水军,才能在南方打胜仗。到了这年十二月,经过半年多的休整,南唐也没有什么重大的军事改革和举措,还是一如既往的烂,于是柴荣又一次御驾亲征,进攻南唐,首先是在下蔡修要塞,目标还是寿州,南唐也派出了援军,后周围点打援,消灭了南唐这支庞大的援军,寿州终于被拿下了。这一次战役南唐损失了四五万人马,辎重物资损失无数。基本上没什么战斗力了。这一场大胜之后,柴荣回到开封修整。

  到了公元957年10月,柴荣又一次御驾亲征,这次的第一目标是濠州,李璟又派出水军来支援,结果很快就被打败了。接下来的战争就没什么悬念了,后周的部队从淮河一直打到长江以北,围住了金陵,最后李璟被迫投降。

  在周唐大战中,暴露出了南唐的问题,政治腐朽是他们失败的主要原因。南唐也有猛将有忠臣,可是这些人处处被掣肘,无知小人从中作梗,这些人高居庙堂之上,实际上他们才是南唐真正的敌人。反观后周,文臣武将尽心竭力,君臣一心。正是这个时代造就了赵匡胤,三征南唐奠定了赵匡胤日后的地位。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