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4章 寿州归周
后周皇帝柴荣亲征,打的南唐军大败,几员大将统统被生擒活捉了,朱元也投降了后周,齐王李景达和陈觉等人逃回了金陵。
南唐皇帝李璟听说自己的各支部队全都吃了败仗,就打算自己亲自率领众将去抵挡周兵,他也准备要去亲征,中书舍人乔匡舜就给他上书,极力的劝阻,让他不要去。李璟说乔匡舜这样影响了士气,把他流放到了抚州。然后他又把自己设想的一套防守方案告诉了神卫统军朱匡业和刘存忠,想听听他们的意见。
朱匡业一听,不好意思跟皇帝直说,就给他念了两句罗隐的诗:“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那意思就是,你运气好的时候老天爷都帮你,等你运气用完了,你就是再英雄好汉也白搭。刘存忠也在一边进言,说我的看法和朱匡业相同,你现在时运不济,走背字,再怎么折腾也是白忙活。
李璟很生气,说:“你们就这么坐视国家处于险境,不知道为我出谋画策,反而在这吟诗调侃我,我难道是让你们消遣的吗?”
两个人一看,皇帝生气了,赶忙磕头谢罪,说我们没这个意思,李璟怒气难消,把朱匡业贬了官,贬为抚州副使,把刘存忠流放到了饶州。
随后李璟自己就亲自部署兵马,打算要亲征。陈觉这时候已经逃回了京城,他先去运动宋齐邱等人,让他们在皇帝面前替自己说情。还说周军精锐异常,最后说得李璟一腔的锐气全都化作了虚无,竟然把亲征的事搁在了一边,也不再提了。于是濠州、寿州一带就更加危险了。
后周这边,皇帝柴荣任命向训为淮南道行营都监,统兵镇守淮南,他自己带着亲军回到了下蔡,然后给寿州写了封信,让刘仁赡自己选择,你看你打算怎么办吧。过了三天也没见人家回复,柴荣于是亲自来到寿州城下,再次指挥部队攻城。刘仁赡听说朝廷派来的援兵大败,不禁扼腕叹息,这一下他病上加病,竟然都下不了床了,所以柴荣的信他也没看,只是昏昏沉沉的睡着,不停地说胡话,不省人事。
刘仁赡手下那个周廷构一看,人家后周皇帝又来亲自指挥攻城了,而且攻势更猛,料想这城池是肯定保不住的,于是就和营田副使孙羽,左骑都指挥使张全约一起商量出城投降。这几个人写好了降表,属上刘仁赡的名字,派人送到了周军的大营。柴荣看了以后很高兴,立刻派閤门使张保续进城传旨抚慰,让老百姓士兵们都不要害怕。这些事刘仁赡全都不知道,还在病榻上躺着呢,周廷构、孙羽等人款待了张保续,还逼着刘仁赡的另一个儿子刘崇让跟张保续一起前往周营谢罪。
柴荣就在寿州城的北边列阵,举行受降仪式。周廷构让刘仁赡身边的随从抬着刘仁赡出城,刘仁赡病的就剩一口气了,话都说不了,只好由人摆弄。柴荣好言劝慰了几句,刘仁赡瞟了他几眼,也不知道他还能不能听见别人说话,柴荣又让人把他抬回到城里,让他按时吃药,好好养病。
柴荣还下令,赦免寿州百姓的死罪,你们抵抗了这么长时间,我们死了这么多将士,算了,都不追究了,各为其主嘛。凡是曾经接受南唐指挥,聚集在山林里边,抗拒周军的壮丁,让他们都恢复旧业,以前的事算了,平日里因为私仇互相伤害的,官府也不再管了。当地过去的政策法令,如果给老百姓带来了不便,不合理的地方,让地方官都一一奏明朝廷,该改的就得改。柴荣还封刘仁赡为天平节度使,兼中书令,他在圣旨里边说:刘仁赡对国家尽忠,这是不错的,前代的名臣也没几个能和他相比的!
但是问题是,这位忠于国家,为国而战的刘仁赡,连自己的爱子投敌都毫不包庇,他自己又怎么能愿意背叛国家,投降敌人呢?他现在卧病在床,只能任人摆布,估计他心里是清楚的,急怒攻心,仅仅过了一夜就去世了,寿州的民众听说以后,都非常悲伤,接着又发生了一件很惨烈的事情,就是刘仁赡手下的偏将裨将,高级军官,一共有几十人为此而自杀的,追随刘仁赡而去。刘仁赡的妻子薛夫人抚摸着丈夫的棺材大哭,昏过去好几次,好容易才被救醒,她水米不沾,绝食了四五天,也死去了。
柴荣听说刘仁赡夫妇去世了,就派人前去祭奠,又追封刘仁赡为彭城郡王,任命刘仁赡的长子刘崇讚为怀州刺史,赐给他房舍庄宅。寿州过去的治所是寿春,柴荣因为寿春城太坚固,难以攻破,就把它的治所迁到了下蔡,给清淮军改名为忠正军。柴荣叹着气,说:“我给它起这个名字,就是为了表彰刘仁赡忠诚的节操!”南唐皇帝李璟听说刘仁赡死了,痛哭不已,追赠刘仁赡太师、中书令,谥号忠肃,还把自己亲笔写的敕书在刘仁赡的灵前烧化,敕书里边有这么几句话:魂兮有知,鉴周惠耶?歆吾命耶?
这天夜里,李璟做了个梦,梦到了刘仁赡正在向自己下拜,他醒来以后,非常惊讶,心想,这是不是刘仁赡来向自己告别呢,于是又进封刘仁赡为卫王,妻子薛氏为卫国夫人,为刘仁赡立了祠堂祭祀。后来宋朝也把刘仁赡列进了国祭的典礼当中,给他的祠堂赐了匾额,匾额上的文字是“忠显”,这一对忠臣义妇世代受人敬仰。
柴荣又任命朱元为蔡州防御使,任命周廷构为卫尉卿,孙羽为太仆卿,下令开仓放粮,分给寿州的饥民。另外派右羽林统军杨信担任忠正军节度使,让他管辖寿州,皇帝自己率领亲军回京去了,留下李重进等人进攻濠州。
.............
知识卡片:
刘仁赡是五代十国一位非常著名的大将,他后边能够继续享受人们的香火祭奠,这都很不容易了。
刘仁赡是江苏徐州人,他的父亲叫刘金,过去跟着杨行密闹革命,是杨行密手下一员大将。
刘仁赡的性格养成跟他读书有很大关系,他喜欢读儒家经典,还有兵书。他的三观很正,培养一个正确的价值观是最为重要的,否则本领越大,破坏力越强。
刘仁赡在担任地方官的时候,口碑很好。李璟继位以后他当了将军,在远征南楚的时候,他驻扎在岳州,安抚老百姓,深得人心。后来被调到了寿州,最后死在了任上。刘仁赡的事迹告诉我们,对国家的忠诚是第一位的,这就是我们中国人讲的德,后人对刘仁赡腰斩自己的儿子略有微词,说刘仁赡过于残忍。可是自古慈不掌兵,在当时的情况下,为了稳定军心,刘仁赡也只能这样干。
我们从分类学上讲,忠诚是后天学习的,是属于我们思维中理性的那部分,残忍不残忍,这属于我们感性的部分。能把两个不同类型的事情混为一谈,平判高下,这足以说明评论者的逻辑能力很差。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必须要分清大小轻重,搞明白什么是大节,什么是小节,我们经常说有些人不拘小节,这句话的言下之意就是这个人大方面还是很好的,谁还没个小毛病了。
每个时代都需要英雄,需要正面形象,当然也需要反面形象。国家需要,人民也需要,我们需要通过历史给自己建立一个榜样,让社会面貌和自己的内心深处尽可能的多一点阳光,少一点黑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