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乱世烽烟:大石山房正说五代十国

第183章 大破紫金山

  后周皇帝柴荣,再次御驾亲征,他率领着上百艘战舰,前去进攻南唐,主要是要拿下南唐的寿州城。

  以前后周和南唐作战,它的陆军非常精锐,唐军完全不是它的对手,但是后周的水军不怎么样,远不如南唐,俗话说:北人骑马,南人乘船。对于水军,南唐是颇为自负的。现在,南唐的兵将们看到后周的战舰顺流而下,无不心惊肉跳。

  南唐将领朱元一直很留心后周军队的动向,他听说后周的水军进入了淮河,就登上紫金山的山头,向西边遥望,远远地就看见战船如织,飞驶而来,或纵或横,指挥如意,朱元不禁失声叫道:“罢了!罢了!周军操纵战舰,竟然如此敏捷,我方的水军反而不如人家,这可真是出人意料啊!”

  原来呀,柴荣从上一次撤军以后,就做了充分的准备,后周不是抓了很多南唐的水手吗,柴荣就在开封的西郊,在汴河上建了一个船厂,造了好几百艘很先进的战船。然后他让投降过来的南唐水军帮着训练后周的水军,几个月以后,后周的舰队就形成规模了,他们还在汴河上进行了几次军事演练,当时那条大河上来来往往的上百艘舰船乘风破浪,场面谓为壮观。经过了高强度的训练,再加上全是新船,所以现在后周水军的力量隐隐已经超过了南唐。

  很快,周军的战舰已经到了紫金山下。后周皇帝柴荣身披甲胄,带着众多将士陆续登岸,朱元看到其中有一员威风凛凛的大将,跟在皇帝身边。此人龙颜虎步,气势和柴荣不相上下,不由的暗暗喝采。他手下的将校有曾经在战场上见过的,认出了此人正是大将赵匡胤,就告诉了朱元。朱元下了山,来到边镐、许文缜寨中,对他们俩说:“周军来势甚锐,不可轻易跟他们交战,咱们最好是守住山麓,等他锐气衰退了,才能出去跟他交锋。”

  许文缜说:“敌军远来,正应该跟他速战,为什么怯战不前呢!”

  他话音未落,就有军士进来报告,说:“周将赵匡胤前来踹营了!”

  许文缜一听,立即上马,领兵杀了出去,边镐也跟了出去。只有朱元留在营中,他就跟手下的军官们说:“他们这一去必败无疑。”

  果然,没过多久,边镐和许文缜两支军马就狼狈逃了回来,都说这个赵匡胤实在是太厉害了,根本整不过人家。朱元就微笑着对他们俩说:“我不是说了吗,周军兵势强盛,不可与之力争,只能是坚壁以待,你跟人家硬碰硬,是碰不过人家的,你们不听我的忠告,吃了败仗了吧。”

  边镐和许文缜还不肯认错,而且还埋怨朱元没去救他们。朱元说:“我要是来接应二位,恐怕各寨就全都丢了。”说完,就气呼呼地回自己的营地去了。

  这个小人呐,就总是在别人身上找问题,啥事都是别人的错,许文缜就是这么个货,他就因为这件事,就恨上朱元了,于是就悄悄给陈觉打了个报告,请陈觉上表,请求皇帝换帅。陈觉也很讨厌朱元,他觉得朱元自恃有功,对自己很不客气,已经上书弹劾了,这时候看了许文缜的报告,又补了一道奏章,诬蔑朱元如何如何傲慢,如何在旁边观望不前。南唐皇帝李璟还跟以前一样相信陈觉,而不相信朱元,于是他就另外派武昌节度使杨守忠去替代朱元。

  杨守忠接到皇帝的命令,就来到了濠州,陈觉传齐王李景达的命令,召朱元来濠州议事。朱元料想情况有变,不禁长叹了一声,说:“将帅不才,妒贤忌能,恐怕淮南就要被这帮人给断送了。我迟早总要一死,不如就死在这算了!”说着,拔剑出鞘,就打算自刎。

  正在这时候,忽然有一个人闯了进来,一把把朱元拽住,大声说道:“大丈夫去哪不能富贵,怎可为妻子死!”

  朱元一看,原来是自己的门客宋垍,朱元就问他:“你是要叫我投降敌人么?”

  宋垍说:“你这样死了有什么好处,为什么不择主而事呢?”

  朱元叹着气说道:“如此君臣,原本是不足以与之共事的,但是我现在翻脸去投靠敌人,实在是惭愧,这跟我做人的原则相违背啊。罢了罢了!我也顾不得名节了。”于是把剑扔了,派人去联络后周。

  宋垍说的怎可为妻子死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咱们现代人不太好理解,古时候帝王们为了控制带兵的将军,往往要拿他的家属当人质,扣在首都,如果领兵的将军不听话,或者搞阴谋,或者叛变投敌,那他的妻儿老少都得死。朱元的妻子儿女现在肯定也在金陵扣着呢,宋垍的意思就是,你朱元自杀,不就是因为怕连累老婆孩子吗,你这样做是不对的,不是大丈夫的做法。过去男权社会,女人孩子都是男人的附属,所以不少男人认为,为了老婆孩子去死,是很荒唐的。

  柴荣听说朱元要来投降,马上就接受了,并且指挥部队,乘势急攻紫金山。许文缜和边镐自认为自己这边兵多,下山跟周军对敌,结果被赵匡胤用诱敌之计,把他们引到寿州城南,接着三路伏兵一起杀出来,瞬间把唐军冲作了好几段。吓得边镐和许文缜连声叫苦,夺路而逃。后面的周军紧紧追赶,他们俩还指望着朱元出兵来救他们呢,没料到朱元的寨内已经竖起了降旗,俩人自知,根本立足不住,这一跑起来就停不下来了,没办法,营寨只好不要了,逃命要紧。朱元开营出降,他手下的裨将时厚卿不肯听从他的命令,结果被朱元给杀了。

  周军攻破了紫金山大寨,皇帝柴荣亲自带兵,沿着淮河向东追赶唐军。柴荣自己是在淮河的北岸行军,他让赵匡胤等人在南岸追击。水军统领王环率领着战船,在河里边坐着船追,沿途又杀死或者俘虏了唐军一万多人。边镐、许文缜正向淮东逃去,结果在半道上遇到了杨守忠带着兵来支援他们,而且还说,濠州全军都已经走水路来了。边镐、许文缜一听,胆子又大了,于是就和杨守忠合兵一处,掉头回来跟周军交战,结果迎面又跟赵匡胤遇上了。

  杨守忠就是刚调过来准备要接替朱元的那个武昌节度使,他刚来到濠州,完全不了解情况,所以不知好歹,就带兵前来突阵,周军阵内,赵匡胤手下的骁将张琼飞马而出,挡住了杨守忠。两人战了十多个回合,杨守忠根本就打不过张琼,渐渐的刀法就开始散乱了,许文缜一看,拍马舞刀上来助阵,周将中又杀出张怀忠,拦住许文缜,这四匹战马就在阵前往来厮杀。忽然噗通一声,杨守忠不知道怎么回事,就从马上掉下来了,立刻就被周军给活捉了。许文缜看到杨守忠被抓了,不免心中一阵慌乱,结果也被张怀忠给擒住了。这唐军中的三个将官,眨眼就没了俩,就剩了边镐一个人了,士卒们立刻就乱了营了。边镐一看,得了,我走吧,拨马就逃,赵匡胤挥军追赶,边镐跑着跑着,忽然坐下的战马被箭射中,立刻就熄火了,边镐也从马上掉了下来,被人家周军给捆了,那些残兵一看逃无可逃,有一大半就跪在地上投降了。

  这时候的齐王李景达和监军使陈觉正坐着艨艟战舰扬帆而来,准备迎战后周的水军。双方在淮河之上遭遇以后,就在水上大战起来,双方正打得难解难分呢,忽然就听到岸上鼓声大震,岸边全是周军,连珠箭箭如雨下,射向唐军的战船。很多唐兵中箭倒毙,李景达慌得手足无措,就跟陈觉说:“难道紫金山已经陷没了么!”

  陈觉说:“如果紫金山陷没了,杨守忠一军,怎么会杳无踪迹呢!至少会有一些败兵逃回来才对啊。”

  李景达说:“可是这岸上怎么全都是周军啊,我看是凶多吉少,这让我军如何抵挡呢?”

  陈觉说:“不如赶紧撤吧,如果再不退,恐怕就要全军覆没了。”

  于是李景达传令,全军撤退。结果这道令一传下去,唐军战舰的队形顿时就散乱了。后周的水军统领王环一看,有机可乘,立刻指挥部队猛攻,趁势抢了好多条唐军的战舰,抢到的粮草和兵器更是数都数不清。唐兵有不少掉到水里淹死了,也有不少投降的,这一下又损失了差不多两三万人,李景达和陈觉又逃回濠州去了。

  柴荣带兵继续追杀,一直追到了镇淮军,这才停住,镇淮军就是前边柴荣刚设置的那个镇守涡口的部队。这时候天色已经晚了,周军就在镇淮军过了一夜。第二天又征调了附近的好几千民夫,在镇淮军修建城墙,还把下蔡的浮桥也移到了这儿,卡住了濠州的通路,省得李景达他们再去支援寿州。

  等到淮水涨水以后,南唐的濠州都监郭廷谓就率领水军出来偷袭,想要毁掉后周的浮桥,偏偏被后周的右龙武统军赵匡赞知道了,就是那个大汉奸赵延寿的儿子。赵匡赞已经提前设下了伏兵,结果把唐军杀的大败,郭廷谓慌忙逃了回去。陈觉听说郭廷谓又败了,吓得连濠州都不敢待了,他就怂恿李景达,咱们一起回金陵去吧,你说好不好。李景达说好好好,立马就跑了。

  静江指挥使陈德诚的部队还没跟周军交过火呢,完全是一支生力军,他一看李景达这些人都跑了,他也怕自己孤军难保,于是也渡江撤走了。

  ...............

  知识卡片:

  喜欢旅游的朋友,不知道有没有去过位于淮河中游的下蔡古城,有机会的话可以去看看,这现在也是个旅游景点。

  公元956年年底,柴荣还没有出征之前,就已经下令,征调了八个州的民夫,有好几万人,到下蔡去修城,当时那的浮桥已经造好了,并且有重兵把守,如果再建一座要塞,那就更稳妥了。

  中国古代战争,动不动就是上万人的大战,时间也往往拖得很长,经年累月,谁赢谁输咱们先不说,这些人吃喝拉撒都得在这片地方,所以战略物资储备就是个很重要的事,而且打胜了以后还要占领,所以提前建个要塞,日后也可以防止敌人反攻。古代战争中经常会出现一些要塞,孤零零的插在某个重要的点上,敌军针对它反复攻打,都拔不掉,由此可见要塞在古代战争中的重要性。而当时的下蔡就有这么点意思。

  下蔡那个地方,地形结构相当复杂,古代那儿是大城套小城,小城连小城,史书记载,叫下蔡十二连城。

  除了这个十二连城以外,下蔡周围还有九座小城,包括小肥陵城、梁城、湄城、元康城、魏昌城等等。那些曾经占领过下蔡的军队,今天你修,明天我修,越修越精妙。虽然现在我们在下蔡已经看不到那些连成一片的城池了,但是我们能想象出它的样子,它也反映了中国古人高超的战争智慧。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