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乱世烽烟:大石山房正说五代十国

第192章 世宗去世

  后周皇帝柴荣,亲自率领部队北伐契丹,一路上都非常顺利,各州见了人家后周的部队纷纷投降,很快他们就到了瓦桥关,柴荣下令继续进兵,非要打到辽国都城去不可。

  但是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就在这个时候,柴荣忽然生病了,而且他一病就病了好久,始终是无法痊愈。那边孙行友已经攻下了易州,抓住了易州刺史李在钦,押送到了皇帝的行营。柴荣带病升帐,问李在钦,你是愿意投降呢还是愿意死,李在钦说坚决不降,柴荣也不跟他废话,命人把他推出去斩了。

  柴荣觉的自己的身体虚弱得挺不住,于是就进去休息了,又过了两天,他的病情依然没有好转,赵匡胤就来到皇帝的营帐中探病,并且劝皇帝回京城去养病,兵马劳顿,不利于身心健康。柴荣不得已,只好答应了,他给瓦桥关改了个名字,叫雄州,留下陈思让在这镇守,将益津关改名叫霸州,留下韩令坤镇守,然后下令班师。

  关于柴荣这次生病,因为事关重大,而且来的特别突然,所以历史上有不少的说法,第一个说法是,柴荣到了河北霸州的一个小地方,当地的老百姓给后周军队送吃送喝,柴荣就问他们这是什么地方,老百姓说这个地方叫病龙台,柴荣吃了一惊,估计是犯了心病了,当天晚上就病倒了,这件事记录在《五代史补》里。第二种说法是《辽史》里记载的,说是从柴荣御驾亲征开始,辽国皇帝耶律璟就不睡觉了,也不打猎喝酒了,人一下子就清醒了,成了个精神小伙,开始积极备战,这时候辽国的一位老先生就跟他说:“陛下您用不着跟柴荣一样御驾亲征,用不了多久,柴荣必败!”

  耶律璟听了这话以后,不知道是啥意思,就问这个老头,老先生就说,“柴荣姓柴,幽州为燕,燕国的燕和冒烟的烟那是一个音,柴荣一到幽州,就得柴火冒烟,他来不了”。这第二个故事充分证明了编故事的人是个蠢货,他把牵强附会发挥到了可笑的程度。

  后周的部队走到了澶州一带,柴荣又在这停下,迟迟不动。宰辅以下的大臣也只能在皇帝的寝帐外边向皇帝问安,不许他们进去,大家都感到非常惶恐疑惑。澶州节度使兼殿前都点检张永德娶的媳妇是郭威的四女儿寿安公主,他是柴荣的妹夫,他就一个人进去,对皇帝说:“现在天下未定,如果根本空虚的话,四方藩镇就会幸灾乐祸,他们都巴望着我国的京城出点什么事,他们就可以在其中浑水摸鱼,搞小动作了。现在澶州离汴梁还很远,您要是不赶快回去,容易导致人心摇动,希望陛下考虑这些情况,还是赶快回去为是!”

  柴荣听了,就不高兴了,说:“谁让你来跟我说这些话的?”

  张永德说:“大臣们都是这个意思。”

  柴荣看着张永德,说:“我知道你这话是别人教的,难道大家都不明白我的心意吗?”过了一会,他又摇着头说,“我看你福薄命穷,怎么能担当此任!”

  张永德听了,觉得莫明其妙,就低着头在那沉思,琢磨皇帝的意思。忽然听柴荣厉声说道:“你下去吧,我这就回京!”

  张永德一听皇帝答应马上回京城了,他赶紧出来部署,等皇帝出来,过了一会,柴荣走出营帐,乘辇出发回京。

  那柴荣为什么在澶州这停了这么长时间,又跟张永德没头没脑的说那么几句话,这究竟是什么意思呢?

  据说啊,柴荣在回京的路上,觉得自己的身体稍微好了点,他就偶尔拿出书来,打算要读读书,他拿书的时候,忽然看到书囊之中有一块木头,上面有一行字,一共是五个字,写着:点检作天子!柴荣一看,不由的又惊又疑,他又不能去问别人,于是就把那块木头仍然放回书囊里边,心里暗想:石敬瑭是明宗的女婿,后来他篡了唐朝的江山,建立了晋朝,现在张永德娶的也是长公主,难道我这周朝天下,也要被他篡夺么?他左思右想,想不出个所以然来,等到张永德来劝他回京,他一时没忍住,就脱口说了出来。张永德哪儿知道这里边的原因,当然是摸不着头脑。

  柴荣回到京师,病体稍微好了点,于是就册封原来那位符皇后的妹妹为新的皇后,封自己的长子柴宗训为梁王,封自己的二儿子柴宗让为燕国公,当然他们也跟柴荣一样,当时都姓郭,咱们叫他们柴宗训、柴宗让这都是按着后世的习惯叫的,包括后来说到瓷器,不是有个柴窑吗,也没叫它郭窑。

  柴荣又让范质、王溥两位宰相参与处理枢密院的工作,任命魏仁浦为枢密使,兼同平章事,吴延祚也被任命为枢密使,都虞侯韩通兼任宋州节度使,加封检校太尉,任命赵匡胤为殿前都点检,加封检校太傅,兼忠武军节度使。其他的文武官员,也都各有任命。唯独把原来的都点检张永德降为检校太尉。群臣都很疑惑,不知道皇帝这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大家只是私下里议论罢了。

  柴荣过去还没有发迹的时候,曾经梦见神人给了他一把大伞,颜色就像那个中药郁金一样,姜黄色的,上面有一卷道经,柴荣仔细看那个道经,意思似懂非懂,他醒了以后回忆,还记得那么几句。从那以后,他就福至心灵,举手投足无不恰到好处,最后还成了皇帝。等到他出兵征辽,归国以后,就常常担心自己的身体,有时候虽然也勉强上朝理事,但是时间都很短就退朝了,御医为他诊治,效果也很不理想。

  有一天柴荣躺在床上休息,恍惚间再次见到了那位神人,来跟他要那把大伞,还有那卷道经。柴荣就把它们还给人家了,他又向那位神人打听后事,那位神人没有回答,拂袖而去。柴荣追上去拽住神人的衣服,突然听到有人说话,他一下子就惊醒了。睁开眼睛一瞧,他手里正抓着一位服侍他的侍臣的衣袖,梦中听见的说话声,也是那位侍臣的声音,他自己也觉得好笑起来,但是一回想梦中的情景,又觉得很不吉利,就坐起来跟侍臣说:“我做了一个不祥的梦,想是天命已经去了。”

  那个侍臣说:“陛下春秋鼎盛,福寿正长,做梦不足为凭,请陛下安心!”

  柴荣说:“你们哪里知道?朕不妨跟你们说说。”于是就将他做过的这两个梦简单说了一遍。侍臣们都劝解了一番,可是说来也怪,柴荣自从做了这个梦以后,病情就进一步加剧了。

  到了显德六年六月,柴荣已经处于弥留之际了,他急忙召范质等入进宫,嘱咐他们,立梁王柴宗训为太子,还下令起用王著,让他做宰相。范质等人答应了,退出宫门以后,大伙就在一起互相商量,说:“翰林学士王著整天喝酒喝得醉醺醺的,他怎么能做宰相,这事咱们都别说出去。”大家都连连点头,心领神会。

  当天晚上,柴荣病死在了万岁殿中,享年才不过三十九岁。可怜那位年轻的新皇后,刚当皇后没几天,就遭此大变,当然是悲伤不已。

  柴荣的大儿子梁王柴宗训,其实是柴荣的四儿子,只是他那三个哥哥都被后汉皇帝刘承祐给杀了,所以他就是柴荣活着的最大的儿子了,他这时候才刚刚七岁,刚幼儿园毕业,啥也不懂,这寡妇孤儿虽然是皇帝太后,日子恐怕也难过了。

  宰相范质等人受柴荣的遗命,就让柴宗训在父亲的灵柩前继了位,翰林学士窦俨兼管太常寺,他负责给大行皇帝柴荣拟定了谥号,谥号是睿武孝文皇帝,庙号周世宗。

  这年冬天,柴荣下葬在了庆陵。五代一共十二位君主,有人说要数这位周世宗最为英明,他文武参用,赏罚分明,了解百姓疾苦,兴利除害,虽然在位仅仅五年多时间,但是文治武功都大有作为,可惜他壮年早逝,他去世以后,远近之人都很惋惜。

  ...............

  知识卡片:

  柴荣壮年病故,下面我们对这个英明神武的皇帝简单总结一下。

  柴荣在位时间并不长,五代十国的最后阶段,一改前朝从后梁开始所有的风气。柴荣的性格受郭威的影响很大,郭威是一个严肃认真务实的人,柴荣也一模一样。

  柴荣改革了门伐保举做官的制度,他上任之后提拔了不少年轻人,这是一群生机勃勃的力量,比如王朴和王溥,这俩人都是五代时期的状元,他们的才华没有浪费在论资排辈上。柴荣很快启用了他们,特别是写《平边策》的王朴,他为国家提供了一个远景规划,而柴荣大胆采纳了他的主张,使后周变得国富民强。

  柴荣治国的一个特点是精兵简政,他刚一继任就开始在军队里大搞改革,把那些老弱残兵、无用之人全部清除出去,任用了一群年轻将领,这些人敢打敢拼,积极向上,配合着柴荣一步步完成了后周的强兵之策,军队人数虽然减少了,但是战斗力却得以提升,赵匡胤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柴荣再一个特点就是体恤百姓,这也是郭威一贯奉行的政策,柴荣执政的五年里,进行了人口普查、财产普查、土地普查,郭威在位期间还有上行下不效的事情,但是柴荣把减税落到了实处,让老百姓得到了好处。柴荣在四处征讨期间,几乎没有骚扰过老百姓,除了那次楚州屠城,但是这件事也有争议。

  柴荣执政的第三个特点是特别关注文化事业的发展,使五代十国时期不停向下的文化风气有了上升的倾向。柴荣重视人才选拔,也很看重读书人的意见,当然这种读书人不是迂腐之人,而是真正有建树的人。他不在乎别人的家庭出身和年龄,就这一点来说,中国古代能做到的皇帝并不多,因为士大夫阶层是一股非常迂腐顽固的势力,没有几个皇帝愿意得罪他们。柴荣任用贤才,恢复礼乐,重新修编了历法,这对中国文化的贡献是很大的。

  第四点是他的个性,柴荣是一个非常勤勉的皇帝,这个也很罕见,所有的事情他都要亲力亲为。从一开始他接手后周的时候,大大小小的事情,哪怕是县级单位的事,他都要亲自过问,他的理想是要打造一个新的天下。打仗他也要御驾亲征,征兵训练他也要亲自查看,开荒种田他也视察,监狱的卷宗他也要审阅抽查。古往今来有几个皇帝能做到这一点。所以后周朝廷上下,官员们都非常谨慎,因为有一个什么都管的皇帝,他们也不敢懈怠。在他的影响下,几位肱骨之臣也是呕心沥血,先是累病了李谷、累死了王朴、最后连柴荣自己也被累死了。

  最后,我还想为柴荣说几句,后人说柴荣脾气你暴躁,喜欢杀人。当时那是乱世,柴荣要治乱,必须要用严刑酷法。柴荣对老百姓就很宽容,他杀的大多数都是一些官员,当时的风气就是贪污、懒政,柴荣不从严治理的话,怎么能还天下一个太平盛世,还老百姓家宅安宁,所以那些贪污的、徇私枉法的大臣,必须要杀。一个当权者,既要有菩萨心肠,还要有雷霆手段。当然对于他那个爹柴守礼,他真是没办法。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