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盛唐弄潮儿

第26章 。公主出宫

盛唐弄潮儿 空夜无 5298 2024-11-15 08:33

  离开太极宫,回到东宫。

  掌管着天下大事的人,在这里打着太极拳。

  就算是出了如此大事,所有人似乎对于道教并无异言。

  想象中的人头滚滚并没有出现,可能有人死,但只是罗喆自己不知道罢了。

  几天的调养之下,一些人的情况有了很大的改观。

  这些人属于症状较轻微的。

  而现在,罗喆每天强制要求他们多喝水。

  喝水也是讲究凉白开。

  一些人发现,自己尿出来的液体竟然带着浅浅的粉色。

  这就更加印证了罗喆的说法。

  甘草、金钱草、土茯苓这类利尿的中药成为了他们的饮料。

  大蒜这种植物杀虫药,罗喆更是让他们每天必嚼。

  虽然很痛苦,但是为了保命,每个人都严格执行罗喆的安排。

  最后,罗喆还给他们安排了一种他们习以为常的东西——茶。

  茶叶具有加快体内有毒物质排泄的作用。

  但是罗喆的做法和他们寻常做法不同。

  这种只高端贵族的饮品被罗喆玩出了不同的风味。

  就罗喆而言,那些放着各种姜蒜和调味料的东西可不是茶,更贴切的应该说是粥,毕竟连茶叶都会被吃下去。

  和以往的煮茶不同,罗喆是泡茶。

  原有的茶碗加上个盖子,罗喆就能泡出一巡工夫茶。

  味道没有记忆中的甘香,苦味占了大多数,毕竟制作的手法就在那,敲碎的是茶饼而不是片片分明的茶叶。

  就算是如此,喝多了,也能让人感觉到别有一番风味。

  特别是那泡茶的流程,总是那么的优雅,请茶的时候,附带着谦逊之风,让这些老人觉得,这样或许更符合茶这种高端饮品。

  得知这些将成为他们这些人往后三个月乃至更长时间的日常时。

  所有人的脸上都泛着苦涩。

  而做这些事的罗喆被授予万年县男爵,享永业田五顷。

  这也算是一种宽慰,最低档的爵位。

  也就在此时,一封信传递到了罗喆的手中。

  心中那歪歪扭扭的字体能看出写信人正在学习写字。

  “思之,念之,盼归之。”

  落款是陈幺娘。

  罗喆捏着纸边,心中流淌着暖意。

  这小姑娘习字之后或许第一件事就是给自己写信,还要亲手写。

  拥有了官身和爵位的他,似乎也该还“乡”了。

  他欣喜地拿着信找到了长孙皇后。

  就像是想要炫耀一般,如获至宝的他当然需要和别人分享这种喜悦。

  长孙皇后看着那不堪入目的字体,还有罗喆那沾沾自喜的表情,这样的表情在罗喆获得官身和爵位的时候都不曾出现。

  这有什么?

  自己的女儿随随便便都能写得比这个还好。

  哼,什么小妖精~

  不能再等了。

  罗喆的出宫就现在而言可不再是小事。

  原本的侯爵被降成男爵是有长辈心里的考量的,若是这宝贝疙瘩在外面出什么意外,那就是天大的损失。

  于是乎,长孙皇后找到了自己的丈夫,并且将心中所想掏出。

  罗喆不明白,你走归走,但是信至少要留下呀。

  李世民那边,在长孙皇后的添油加醋下,什么罗喆在外面的青梅竹马,自己的女儿眼看就已经慢人一步了,这不行,得推一把。

  “可是这未出阁的公主不曾有出宫的先例。”

  再怎么说也是封建大地主,攀比之心,人皆有之,自己的女儿再怎么样也比外边的女孩万般好。

  但是身为贵族,自然会有相应的限制。

  礼,便是这个限制。

  “奴家可不管,有郎如此,夫复何求。”

  这还是观音婢第一次无理取闹,李世民看得两眼发光,似乎开启了一道新的大门。

  他一把搂住长孙皇后,道:“观音婢如此胡闹,那我便胡闹一番,反正那罗喆也不是什么墨守成规之人,准了。”

  就这样,罗喆接到了一道很奇怪的旨意:“护卫公主?什么鬼。”

  什么鬼?尚书省的大佬们心里清楚,皇家已经明目张胆的要拉拢罗喆了。

  联姻在他们眼里是最直接有效的方法。

  自禅让制起,大家长制让华夏这片土地无比重视家族这个观念。

  自家人欺负自家人那没什么,但是一旦是外姓人欺负自家人,就算是庶子,那也是家族的颜面。

  这就是利益的捆绑,大家心里都十分清楚。

  未出阁的公主出宫,小事,依照礼制,女子十六才出嫁呢,最后还不是十二三岁就早早被用作联姻工具。

  而已经跃升为新贵的罗喆,自然不能逃出这套体系。

  不过,罗喆不在乎,能出宫对于他来说便是好事。

  十月的天气更加干燥,但是体感温度已经能感觉到一丝凉爽。

  秋风萧瑟,似乎在秋女的抚慰下,树叶开始换上了黄色。

  因千牛备身丁母忧,不得出任,职务由罗喆暂代。

  这也是罗喆为什么在朝中没看到那位鼎鼎大名程咬金身影。

  没错,那千牛备身就姓程,乃程咬金之子。

  暂代这个高级禁卫武官,对于罗喆来说也不过是虚名,自然会有备身郎将为他处理一切。

  未出阁的公主出宫没有先例,因而仪仗不会太高。

  但是配备宫人女骑,她们都带着羃篱,就是一个斗笠加上垂至腰间的纱布。

  民间还不曾见过如此阵仗。

  坐在马车中的少女很紧张,回想到自己阿娘不断给自己打气,她也是什么都不懂。

  毕竟这是她李丽质第一次出宫。

  好奇的她会偷偷掀起窗帘,但是整个马车都被宫人包围,可以看到的东西也不多。

  前面也被门帘遮挡,可以偷看到那少年郎骑着春游马,这是一种性格温顺,被调教得很好的母马。

  可是和身边那匹健壮的雄驹相比,就显得特别矮小。

  但是从少年郎和那位郎将谈笑之中丝毫没有什么隔阂。

  阿娘为自己准备了很多衣服,有出行的胡服劲装,也有小巧宫装。

  她知道,自己的母亲是在暗示自己,不能一直躲着不见人,特别是对于那个少年郎。

  想着想着,感觉自己的脸颊就有些发烫。

  朱雀大道上,不断有行人驻足,一些胡人会抚胸弯腰,以示恭敬。

  队伍里的那穿着浅绿色衣袍的少年郎格外引人注目。

  少年绿衣便是八品,想必是什么贵人之后。

  这仪仗也是奇特,如此多的宫人出行,让行人不断呼朋唤友,很快,朱雀大道上就聚集了很多围观的行人。

  金吾卫也出动维持秩序,那里面可是未出阁的公主,要是出现一丁点意外,不仅涉及到公主的名声,更涉及到所有人的项上人头。

  至少,他们是这样想的。

  围观的行人之中,几个书生模样的青年几下眼神交换之后。

  “罗喆妖童,祸乱朝纲,如今诱骗公主,无法无忌,施天诛。”

  钻出金吾卫的封锁,拔出佩剑冲向罗喆。

  武德充沛,罗喆淡然地看着冲向自己的三人。

  这个时代的读书人,武德充沛呀。

  宫人们驾马用身体挡住中间的马车,而那郎将左右示意,便有骑兵瞬间冲出,马身直接撞向那些书生。

  根本不用挥舞马槊,也不能挥舞马槊。

  金吾卫深知大事不妙,纷纷抽刀威慑群众,极力避免二次冲撞。

  一切都发生得太快,人群也不过是出现了些许骚动就被压制住了。

  也就是那么一下,那三人就躺在地上,捂着胸口喘气。

  专业,这就叫专业。

  金吾卫的中郎将第一时间出列,向着马车方向告罪。

  左右街使鱼贯而出,直接按住了还在喘气的三人。

  马车中传出颤抖的声音:“全凭牛郎将做主。”

  听上去,小公主确实受惊了。

  牛郎将看向身边的罗喆,眼神中在询问其看法。

  甩动缰绳,罗喆驾着春游马上前:“这又是何必呢?”

  其中被按着的书生咬着牙看着罗哲:“妖童当道,人人得而诛之。”

  “妖童,妖童,我为何是妖童?”罗喆皱眉,摇着头语气很平静。

  人群中,不少人吸收了两个词汇,一下子就知道了那位少年郎就是最近流言风语中的妖童罗喆。

  但看上去似乎也没那么可怕。

  “秦皇暴政,焚书坑儒,为天下人所不齿,尔妖童竟崇之敬之,若他日手握大权,岂不重演暴政之举。”

  书生寒声怒吼。

  “荒谬,且不说我握不握重权,就你这书都读不明白,受他人蛊惑慷慨就义,可知冲撞公主仪仗的后果?”

  罗喆一直居高临下,眼神波澜不惊。

  对他来说,这次出宫必然伴随着相应的威胁,不只是这些读书人。

  这时,书生们才醒悟过来,这不是刺杀罗喆,而是冲撞了公主仪驾。

  大不敬罪,以斩、绞、流放为刑,是十恶罪之六。

  但是,在他们眼里,罗喆也是读书人,现在也是有身份地位的人。

  “子曰:以德报怨,何以报德;我本布衣,心眼狭小,就不恕了。”

  罗喆的话让牛郎将很意外,因为大家都是读书人,熟知礼仪道德,谦谦君子再怎么说也要体恤一下。

  但是少年郎不一样,一席话就直接宣判了死刑。

  “罗郎不再思量一番?”

  牛郎将劝了一下。

  罗喆摇头回应:“君子和而不同,若只是辱骂口舌之争,那便另说,如今此例一开,小子我若以德报怨,那么其等必将以武犯禁。”

  “那便好,押下去,苦主不恕,彻查。”

  牛郎将盖棺论定,至于如何处置,自然由刑部接手。

  “此行可不太平啊。”牛郎将感慨道。

  还没走出京城就有书生刺杀,这要是出了那道城墙,他的目光看向平静的罗喆。

  仪驾不会因此退缩,早在出行之前,李世民就已经有所预感,所以不管的宫人还是护卫,都是经过精心挑选的。

  而他牛师赞,可是牛进达之子,身为大唐年轻统帅的儿子,自然是虎父无犬子。

  寻求了一番罗喆和公主继续前进的意见之后,队伍再次缓缓启动。

  “那便是罗喆,少年得志。”

  “可不是,说那刘三老的客肆如今还贴着其墨宝。”

  “不是说他是妖童吗?为啥还留着。”

  “咱也不知道,咱也不敢说。”

  “懂的自然懂。”

  嘈杂的声音流传着罗喆的事迹。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如此少年郎会是妖童?”

  人群里也不止白丁,一些书生对于同窗戚戚然。

  但是罗喆的此番举动切实跳动了一些人的神经,从刺杀开始,可以说两者已经宣告了战书。

  城中的行刺再次让罗喆名声大噪,有好的,也有坏的。

  毕竟罗喆的名声正在两极分化。

  无论是在平头百姓之中还是在书生之中。

  自从宫内传出破阵子之后,书生们也开始加深了解罗喆。

  武德充沛的大唐所向往的可不是羽扇经纶、侃侃而谈的儒生。

  他们向往的是武可骑马御敌,文可经世治乱的人。

  恰巧,罗喆就很有这方面发展的迹象。

  特别是那刘三老客肆的故事,还有那救童搏兽的传说,已经在平康坊里有伎传唱。

  也是因为这样,那刺杀的书生才会断定再留给罗喆时间,那必然是他们的心头大患。

  “愿有前程可奔赴,亦有岁月可回首。”

  “这罗喆他日必搅动天下风云。”

  “此子,断不可留。”

  远去的车马,滞留的人潮,散去之后,朱雀大道重新回到了常态,就如罗喆不曾来过一般。

  京城依旧,繁华的世俗掺杂着柴米油盐。

  罗喆回头看了一眼高大的城墙,从城门洞穿入那行人街道。

  目光远眺,那巍峨的城墙之后就是宫城。

  “走吧。”罗喆轻轻甩动缰绳,乖巧的马蹄踏着平稳的步伐。

  “起驾!”

  牛师赞高声喊道。

  军纪严明的骑士们纷纷甩动缰绳,整个队伍开始加速。

  掀起的尘土遮掩了他们的身影。

  罗喆不知道前方还会有什么危险,但是他想回去,回去看看幺娘,看看铁牛,看看这分别数月之久后陈家村会有什么变化。

  扬起的尘土飘散在天空,待到队伍远去,几道身影出现在公主仪驾的车辙上。

  他们对视一番,点头之后又向四处散去。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