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盛唐弄潮儿

第16章 。罗喆的陈家村

盛唐弄潮儿 空夜无 5335 2024-11-15 08:33

  幺娘回到村里眼睛肿肿的,已经哭得流不出眼泪了。

  如果再给她选一次,她一定不让罗喆去京城。

  没想到这一去,罗喆就回不来了。

  这次回来的人马有点多。

  那些孔武的军士,还有长安令也跟着来到这偏僻的陈家村。

  听长安令说,罗喆没有事,还得到了赏识。

  但是这对幺娘不重要,幺娘只想要陪在罗喆身边。

  院子里娘俩抱在一起:“阿娘,我也想入宫。”

  陈娘抱着幺娘,目光满是怜惜,如果一开始罗喆和她们只是有些距离,那现在就如同上九天一般,遥不可及。

  “罗郎说会回来的,到时囡囡要是入了宫,那罗郎找不到会着急的。”

  轻声安慰自己的女儿,也不知道该不该让她断了念想。

  那远去的丈夫没有归家,现在罗郎也是。

  幺娘小嘴扁了起来,她就想要罗哲,这段时间是她最开心的时光,可是一下子就没了,心理落差让她很不适应。

  哼!

  抹着早已没有的眼泪,她跑回屋内,那里还有罗喆存在的回忆,那里有罗喆为了叫她读书识字的东西。

  以往并不积极的她珍重地拿起这些黄麻纸,耸动的双肩让她更加悲伤。

  杨纂随同来到陈家村是想看看,这里是如何人杰地灵,怎的会出现罗喆这样的人儿。

  和杨纂一同过来的是万年县令徐崿,毕竟一个京城两个县,嗅觉敏锐的他们就如同闻到血腥的鲨鱼。

  如果把这个县看成区的话,那么现在他们就是想在区之外纳入一个增加自己政绩的地方,陈家村就很合适。

  一个狭乡,适合种田的土地没有多少,但是那个罗喆却在这里种下了神奇的手工制品。

  陈铁生对于两位一生都不能见一次的县令很是热情,誓要好好招待一番。

  大多数村民得知罗喆入了宫,都觉得是飞上枝头了,尽管有些怅然若失,但也多是祝福。

  在这里,两位县令见识到了蚊香的另一种形态,相对于京城里面的蚊香,便宜得令人发指。

  这个蚊香比较细,而且上面没有任何花纹,底座是一件泥巴糊成的圆盘,中间一个突起作为托载蚊香的器具。

  底座需要另外购买,但是寻常家庭都可以自己制作,整体性价比极高。

  听陈铁生说,现在蚊香已经辐射到周边村庄,也成为了村里的主要收入来源。

  冬制炭,夏制香,罗喆早就规划好了村里的生产规划。

  形制简单的东西不会误了农时,还添项,这让两位县令很是震撼。

  但当陈铁生听说了罗喆从京城赚到的巨款,他沉默了,一个人一天就能顶上村里好几十年的收入。

  也难怪会被宫里的人相中,这种人物要是放养在外面,不知道会闹出多大的事情。

  罗喆所赚的钱,大部分会放在陈铁生这边,县令还嘱咐陈铁生不要动歪脑筋,一定要好好搞建设,先将路修起来,路碑还要铭刻罗喆的功绩,不然小心吃不了兜着走。

  陈铁生自然知道,他本身胆子就不大,怎可能去昧罗喆的钱。

  从陈家村族长这边了解了差不多,顺便还带了一些木炭和蚊香,毕竟,县令们也是带着任务来的。

  至于那些军士,和他们没关系。

  县令们还要去见识一下那位发现罗喆的农妇。

  在族长的带领下,他们来到陈娘的院子前,族长敲门问道:“有人在否?”

  陈娘在内里,高声回道:“无人,可是找谁。”

  如果罗喆在一定会疑惑,这不是有人吗?

  可是这便是常态,屋子里有没有人,问的是有没有男人。

  “陈娘可在,明府来找。”陈铁生摸了下鼻子,高声道。

  “诶,就来。”

  原本在屋内陪伴幺娘的陈娘连忙赶到院子里开门。

  面对大人物,陈娘非常拘谨,双手交在腹下微微行了个不太搭调的礼。

  杨纂点了下头,将罗喆的托付之物交给陈娘。

  沉甸甸的包裹里面装着不少铜钱。

  陈娘当场就泣不成声,忍不住看向屋内。

  在院子里,县令们就发现了许多奇怪的玩意儿。

  如那未完成的高脚靠背大椅,如那竹条编织到一半,明显手法稚嫩的躺椅。

  这里是罗喆生活过的地方,就连地上残留的鸡饲料县令们也要问个究竟。

  陈娘当然是有问必答,随着问题的深入,越发觉得罗喆不可思议。

  不经意间,陈娘说了自家的孩子还在屋内学习罗喆留下的笔墨,一下子让县令们抓住了细节。

  当场就提出了要见识一番。

  于是幺娘就很不情愿地抱着怀中的黄麻纸,在自己娘亲的劝诱下走了出来。

  县令们从幺娘那警惕的眼神中读懂了,是怕自己带走这些东西。

  不过幺娘也是神奇,她并不惧怕自己这些人,这是因为长时间和罗喆相处的原因吗?

  堪堪几张黄麻纸,上面除了写着“陈幺娘”和“罗喆”几个大字,看样子是识字的用处。

  但是翻看之后的几张,杨纂和徐崿就开始专注了起来。

  “看大数,分小数,凑成十,加剩数。大数记心里,小数记手里。”

  “大数先记住,小数往上数。”

  还有一幅奇怪的图表。

  再翻看,他们就熟悉了。

  九九口诀,但是又不一样。

  相比于自己学习到的三十六句,这篇却有四十五句。

  而且和之前一样,带着一幅奇怪的图表。

  两相比较之下,“这是算术。”

  九九口诀先不提,但那加减法很适合开蒙。

  身为县令他们自然知道算术有多少妙用,就如同太史局那群拿着书笔不断推算的人。

  杨纂和徐崿一个对视,纷纷眯起双眼,捏着手中的黄麻纸,让幺娘心疼坏了。

  “还我。”

  伸出小手,那是自己的宝贝,幺娘不允许别人弄坏她的宝贝。

  徐崿想着直接将这份黄麻纸递交上堂。

  这时,杨纂好心提醒到:“徐县令,若是想那登闻鼓再次鸣起,尔可自便。”

  说完就让陈铁生准备纸墨,自己要先临摹下来。

  听到登闻鼓,徐崿心跳似乎漏了一拍,现在那蔡志华都被降职了,罗喆的一锤登闻鼓可是效果斐然。

  “杨县令,这算学口诀你我两分如何?”

  徐崿打算商量着来。

  两人往上几代随随便便都是刺史,都是书香门第。

  杨纂思考了片刻说道:“某要这加减之法。”

  “善。”

  两人就这么开始抄写口诀和表格。

  此时他们和黄麻纸有一些距离,因为幺娘将黄麻纸抚平,放在自己身前保护着。

  中途两位县令会有疑问,幺娘也能答上来一些。

  这让他们更加意动,虽然让女子学习这些是一些高门巨户才会做的事情,但是放在罗喆身上他们一点都不奇怪。

  登闻鼓都敢敲,还有什么不敢的。

  越是抄写,让原本有学识的他们越是吃惊。

  一种加深通透的概念在他们脑海中成型,如果现在再拿九章算术里面的题目考校,他们只会觉得更加简单。

  他们的脑海中不由想到一个问题:罗喆师从何人?

  文武双全已经是全才了,现在加上这算学,还有造物。

  不离於宗,谓之天人。

  不可能,庄子所言洞悉本原之人,不可能存在。

  可是他们从陈娘等人口中都得不到答案。

  杨纂联想到了之前自己审理的一个案件,一个袁氏妇人被告妖逆,这种案件自己受理过很多,但都很玄妙,罪人往往都是胡言乱语之人,而袁氏妇人因为自己没有切实的证据就把她放了。

  杨纂是个务实的人,因为任用酷吏,所以时常被同僚讥讽。

  这种事情是不会有证据的,除非罗喆自己愿意说,但是听闻他并没有往日的记忆,就进入了一个死胡同。

  看到两人抄写完后,幺娘立马收起黄麻纸就往屋里跑,她不喜欢他们,都怪他们将自己的罗郎抢走。

  陈娘对此只能代为道歉。

  县令们并不在意,两小无猜也算是佳话。

  一番陈家村之行让他们了解了罗喆的品性,勇敢,为了保护同村孩童而搏杀野猪;知恩,就算在宫中也不忘陈娘等人;行善,为村民们添项修路。

  种种举动都能表现出罗喆的不凡。

  如果他们知道现在罗喆在宫里洗碗做饭的话,那就另说。

  ……

  说回罗喆这边。

  宫里给他安排的住所和其他人差不多。

  几个孩子住在一起,也有个伴。

  因为要照顾周道务,所以很自然成为了舍友。

  当欧阳询从弘文馆赶回来的时候,那漫天的纸飞机都快把他气炸了。

  知道始作俑者是罗喆之后,他就拿着纸飞机端详。

  什么叫做优等生待遇,就是这样。

  但还是需要说教一番罗喆。

  所以,刚从长孙皇后那苦着脸回来的罗喆就进入了下一番说教之中。

  听闻罗喆要照顾周道务,欧阳询第一反应便是不允。

  这是不务正业,再说了,庖丁之事,怎么能让这个可爱的优等生去做呢?

  欧阳询很快展现出了护犊子的样貌。

  因为年长,所以他说的话别人还是要听的。

  可是从长孙皇后那出来之后,他看着罗喆的目光就有些幸灾乐祸了。

  让学生吃点苦头,也算是教育中的一环。

  至于他去的弘文馆,可以说是整个大唐最重要的文化中心。

  弘文馆脱胎于李世民的文学馆,改制于李渊的小学,原本设立于皇城的秘书外省,李世民登基之后就移至宫城。

  这里是贵族中的贵族学院,师资力量强大,登瀛洲的十八学士听朝间隙会入殿讲习,以虞世南、欧阳询教示楷法,许敬宗授《史》、《汉》,更置有讲经博士。

  经、史、书三项并行,学子便是诸王公子弟。

  相对于国子监,这里的学生年龄更小,国子监学子年龄一般在十四岁以上,这里则是相反,从四岁到十三岁的王公子弟就在这里。

  有着这样的体系,大多数王公贵族的孩子是不会出现在普通坊市之内,繁杂的学业就足够消耗他们过多的精力。

  当然,目前弘文馆也刚成立两年,很多东西正在补全。

  再说罗喆,宫内的生活对于他来说很是新鲜。

  周道务听到罗喆要照顾自己,可神气坏了,但是发红的脸颊告诉他,罗喆还是那个孩子王。

  不过这又怎样,以后自己尿床就让罗喆洗被子。

  一想到这,周道务就开始傻笑。

  可是当天夜里,罗喆盯着临睡前的周道务必须去尿尿,还不断嫌弃什么多大的人儿,还尿尿,丢人。

  于是,一夜平安无事,周道务并没有尿床。

  天光未亮,宫里就已经开始忙碌了。

  罗喆因为昨天睡的比较早,所以他很早就起床了。

  推开房门,能看到一些宫女内侍来来回回走动,每当罗喆经过,他们就会驻足低头行礼,等到罗喆走远才会继续工作。

  当得知罗喆要找厨舍,门口的内侍早就收到消息,很快带着罗喆来到厨房。

  在这里,罗喆算是开了眼界了,相比陈家村匮乏的物资,这里简直就是厨子的天堂。

  每天都有新鲜的蔬菜被送到这里,各类肉食也很丰富。

  而且铁制锅具也整齐摆放在灶头。

  这里有穿着不一样的宫女站在一旁不断书写笔记。

  每个人都在做自己职责之内的事情。

  煎、煮、烤,都有专人负责,然后是那女官在侧记录。

  刚到这里的罗喆有点不知所措,每个位置都有人,而且看样子都很忙碌。

  越是匮乏,越是考验厨艺,所以罗喆敢肯定,这里的御厨一定都是人才,大佬在前,自己也只能稍稍靠后了。

  就算是罗喆,也不能在这里随意走动,位置肯定是有,毕竟他可是带有皇后命令的人。

  很快,内侍就给罗喆空出了位置。

  而罗喆所需要的东西都会有人给他准备好。

  并且在其身旁,有女官专门盯着他的一举一动,并记录在案。

  在这里,与其说是罗喆做饭,倒不如说他是个指挥官。

  这里面当然有欧阳询的因素在。

  所幸的是,罗喆并没有提出太过过分的要求,一切材料都是现有的。

  大米泡发之后磨成米浆,然后淋在细密的簸箕上面,放上羊肉沫,虾仁还有青菜,就放入蒸笼里蒸。

  几分钟后,取出簸箕,卷起上面的粉皮。

  卷好切断,色白干香的模样很是诱人,再淋上从其他厨子拿讨来酱汁。

  完美,一道肠粉或者说是簸箕粄就制作完成了。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