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阅着豪华厨师阵容的罗喆心里其实蛮澎湃的。
从士农工商来说,自己算是从商升级成了工?
可是大家的兴致好像都不太高。
“诸君!”
罗喆站在台阶上,目光灼灼。
“所谓中国有礼义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
这足够吗?不。
美食之美也是美,是美美与共,天下大同之美。
诸君,我不知你来自何处。
广阔的草原,碧蓝的大海,茂密的森林,或是富饶的湖泊。
但,口腹之欲,人之性也。
五湖四海之物,在尔等诸君之手变化。
煎烤油炸炖焖煮,乃手中之刀;
鲜嫩爽滑浓,是思乡之味。
诸君,你我初见,如今战时将至,可愿同行,为这巍巍华夏,添美食之美。”
可能是第一次在这么多人面前演说,罗喆说完之后,面对着一个个面孔,心里有点紧张。
如果没有反应,那么他的脚可以抠出一片太平洋出来。
沉默是短暂的。
“同往!”
女高音从吴奉御嘴里传出,喊出之后顿时羞红了脸。
但是她能感受到认同,前面的少年没有因为自己是女子而轻视,也没有因为自己是厨工而怠慢。
有了第一声,就有第二声,渐渐的,声音汇聚在一起。
“战!”
如同奔赴疆场的士兵,他们的目光坚毅,是罗喆为他们的双手赋予了新的含义。
在群情激昂的簇拥下,罗喆离开了丽正殿。
孩子们目瞪口呆地站在殿门口。
好帅!
如果他们知道这个词的话。
“礼义之大,故称夏;章服之美,谓之华。”
杜如晦嘴里念叨着,不由得笑了起来:“美。”
显德殿。
值守的大臣和李世民正在议政。
几手传递之后,信息传达到李世民耳中。
当场就宣读予众人。
“如何?”李世民问。
“将相之资。”房玄龄答。
“也不知这小郎君可熟读《左传》否?”
沉吟片刻后的孔颖达发声。
“但这工商之事,实在不堪入目。”
另一边,长孙无忌说道。
“罢了,众卿便留下尝一尝这美食之美。”
李世民下了定论。
“臣请陛下,臣可否往御厨一观。”欧阳询冷不丁说道。
“哦?准了。”李世民想了想,也就答应了。
可是之后又有大臣想去看一看,毕竟格局太大,华夏之美,谁不想瞧个究竟。
眼看这议政议不下去了,李世民也就跟大臣们一起,他也很好奇。
路上还遇到了杜如晦。
“这是?”疑惑的杜相看着李世民奇怪的队伍问道。
欧阳询本身就和杜如晦是好友,连忙说道:“去见识一番华夏之美。”
杜如晦恍然大悟:“同去,同去。”
……
厨舍里,罗喆摸着下巴沉思,面前是一群等候命令的厨工。
他看了一下身边的吴奉御问道:“吴奉御,这食客只留姓名,可不知年岁呀。”
吴奉御身处尚食局,其中就包含医食,一下子就明白罗喆的想法。
“郎君稍待。”留下一句话之后人就不见了。
一下子处理几十人的饭菜,这可是一项不小的挑战,但罗喆也有自己的想法,或许在这里也能赚钱不是吗?
总不能虚度光阴吧。
他并不认为自己会比眼前的厨工厉害多少。
这些厨工经营此道,以此为生,必然是其中的佼佼者。
很快,吴奉御又拿来了一套名单,按年龄划分,由幼到老。
留给罗喆的时间不多了,他便开始指挥厨工。
这里会给罗喆留一个灶台,毕竟有些东西是说不明白的。
由于是分食制,所以先是定下三菜一汤的基调,厨工们就开始忙碌起来了。
需要罗喆的地方其实也不是很多。
比如汤品他只需要从以往菜单之中挑选便可。
看上去羊肉汤好像是主流。
在这之外,罗喆还要准备一样东西。
来到灶台前,身后跟着一群人,罗喆说什么,他们就准备什么。
皇家的厨房就是这点好,应有尽有。
罗喆要了一只生养一年以内的黄鸡,让庖丁去鸡毛时不能伤到鸡皮,要全鸡。
自己则在大锅烧水,放入盐和姜蒜。
不时让掌管火候的人注意。
等到庖丁将鸡拿给罗喆,屁股开了洞,身体已经被掏空的全鸡很是完美,不愧是专业人士。
这里罗喆还是加工了一下,去除了鸡爪的指甲。
抓着鸡头,将鸡身还有脖子全都没入沸水之中,再提起让鸡腹腔中的开水流出。
反复几次之后放入准备好的井水里,重复提起放下。
女官正在仔细记录,罗喆很细心地讲解。
“此举可收紧鸡皮,切记将腹腔中的水倒出,不然过热味道便不美了。”
待觉得鸡皮的紧度合适了,罗喆又将鸡身没入开水之中,再提起,然后将全鸡放置在锅中。
“这里要注意火候,不可大火,文火便可。”
做完这一步,罗喆就在一旁准备蘸酱,蒜末加酱油就可以了。
大概一刻钟左右将全鸡捞出,按了几下鸡腿,感觉足够紧实。
这是整鸡遍体金黄,汁水滴在锅中,已经有了雏形。
再放进已经换了冰凉的井水中重复之前的动作让全鸡再次冷却。
此时全鸡还未熟透,需再放入开水中用余温让其全熟。
还是不到一刻钟的时间,罗喆将鸡捞出,放入凉水之中让其冷却凉透。
整个过程不到半个时辰,成果就是一只形状完整,晶黄剔透的全鸡展现在众人面前。
之后这道菜就可以交给厨工了,他们会重复罗喆的过程。
一只鸡可不是只提供给一个人的,罗喆让厨工将鸡砍段,然后整齐摆盘,旁边放上蘸酱才算完成。
之后便是青菜,有了前面的做法,厨工们知道了,原来铁锅不是一定只能用作蒸笼的底座。
接下来才是他们开眼界的时候。
罗喆将铁锅洗干净之后烧干,滚锅热油之后就将准备好切碎的姜蒜放进去爆香。
这是什么做法?
整个厨舍的人都没有见过。
看着罗喆不断在铁锅里搅动,或许,这是一种全新的做法呢?
等到姜蒜的香味传出,罗喆就直接将白菜一股脑地放进去。
没过多久,出锅之前撒上瑶柱粉,一份奢侈的炒白菜就完成了。
在众人惊讶之际,罗喆已经准备下一道菜了。
这是最为常见的韭菜。
直接把韭菜成小碎丁,不要根部。
再将鸡蛋打散放入少许盐搅拌。
和炒白菜一样,不过没有放姜蒜,先是将韭菜丁炒熟之后倒入鸡蛋液。
鸡蛋液凝固之后会裹住韭菜丁,这时就直接将其捣散。
最后还是由瑶柱粉收尾装盘。
这样一般的三道菜就算完成了。
展示过后的罗喆不需要在亲自动手。
他只需要巡视所有厨工,然后一一品尝味道便可。
新颖的做菜方式让久经厨艺的厨工们跃跃欲试。
吴奉御看着在一旁指导审视的罗喆,顿时觉得或许奉御该做的就是这样。
当罗喆有点空闲,吴奉御就上前询问道:“方才郎君索要详细是何用?”
她不理解罗喆刚才跟她讨要名单为什么还要带年龄的。
“嗯,你看那锅。”
罗喆指着其中一个厨工:“其油盐需要减半,但不可失去风味,时间仓促,便由清淡代替。”
说着拿起一叠蘸酱:“此料是为年幼准备,所以不加蒜末。”
再指了指蒸笼:“年迈者若牙口不佳,便再蒸烂一些。”
吴奉御听着不断点头,原来如此。
见她这样子,罗喆一下子自豪了起来:“毕竟饭时将近,若有充足时间,厨之一道可如天上繁星。”
吴奉御手中握着笔,手指微微泛白,原来厨之道有这么深,自己以前实在太过浅薄了。
罗喆心想着,他们都应该有俸禄吧?自己要一点也不过分吧~
远处窥探的人影不由得发出吞咽的声音。
“朕已经等不及要品尝一番了。”
“臣也是,食医之道乃养生之道,不曾想这罗小郎君也有涉猎。”
“是极,今日倒是有口福了,在此谢陛下隆恩。”
“但君子终归要远离庖厨,罗小郎君理应知晓。”
“那,孔卿为何不去考校一番?”
“这…”
李世民突然让孔颖达去考校罗喆,让他一时没反应过来。
不过细想之后,他回道:“那陛下,臣便去考校一番。”
李世民点点头。
其他人则是看乐子的心态。
说实在的,这辈子,孔颖达都没这么近距离接触厨舍。
但是之前的一句话让他对于罗喆很感兴趣。
因为也是他对于《左传》的见解。
于是他来了,吴奉御最先发现,然后告知罗喆。
“孔给事来了。”
“谁?关我啥事?”罗喆不解。
“不知,先去见礼。”说完,吴奉御就带着罗喆走向厨舍外。
“卑职见过孔给事。”
“小民见过孔给事。”
两人走到孔颖达面前异口同声见礼道。
“嗯,奉御去忙吧,老夫找罗小郎君。”
点头之后,孔颖达说道。
“诺。”
吴奉御回应之后面朝孔颖达退回厨舍。
罗喆不知道孔颖达找自己什么事,好像除了之前在朝堂,两人就没有再接触了。
“今日听闻罗小郎君做厨,老夫好奇得紧,便到此一探。”
待吴奉御走远,孔颖达便说道。
罗喆皱着眉,就这?
“孔给事抬爱。”罗喆不知所以地回答。
孔颖达摸了几下胡须,感觉气氛有点僵,于是直接问道:“罗小郎君可习读《春秋》?”
春秋?那是啥?
罗喆摇头回道:“回孔给事,不曾习读。”
这倒是让孔颖达很是意外,因为那“礼义之大,故称夏;章服之美,谓之华;”是自己对春秋的见解。
难不成只是巧合?
看着少年罗喆,孔颖达想了想。
理当如此,一介小儿,懂春秋?滑天下之大稽!
咳咳~
咳嗽了一下,孔颖达看到罗喆瞬间倒退了几步。
罗喆心中苦笑,这是应激反应,后退半步是认真的。
不过孔颖达倒是没追究,继续问道:“听杜贤弟说,今日学《孟子》,罗小郎君可有见解?”
“孔给事,小子能有什么见解?”罗喆回道。
“就与君子远庖厨,罗小郎君如何看待?”孔颖达问。
“此身便是庖厨,孔给事这是考校小子还是想劝小子?”罗喆反问。
“劝,也不是劝,若罗小郎君自有看法,劝之无用。”孔颖达道。
“敢问孔给事,孟子此言对谁?”罗喆问。
“齐宣王。”
“齐宣王是何人?”
“齐宣王乃…”
孔颖达刚要回答,便止住了话头。
他的目光停留在罗喆身上,久久不能言。
“君王,小子孟浪,代为答之,断章取义不可取。”
罗喆抬头看向孔颖达,轻声说道:“想必孟圣也不知,往后天下归秦罢。”
闻言,孔颖达颤抖着手指向罗喆,大逆不道。
现实和道理的碰撞。
熟读史书的孔颖达当然知道,但是家族的教育让他否认了秦。
他咬牙切齿道:“但秦二世而亡!”
“那与始皇何干?”罗喆挺立起了胸膛,坚定说道:“如今长城依旧护卫中原,后世依旧遵从秦制,书同文,车同轨,商鞅量与此相比,二世而亡却功在千秋。”
丝毫不隐藏自己对于始皇的认可,罗喆也不知道,但是心里就是这么想的。
孔颖达也没想到,只是一个单纯的考校竟然变成这样子。
他的目光之中尽是不解,还有一丝狠戾。
“尔便称我儒家一无是处?”
孔颖达要确认一件事,一件很重要的事。
在他眼前,罗喆不再是一个单纯的少年。
“诸圣在前,小子尊之,崇之;有教无类,以直报怨,孔圣何其豁达。”
这里,孔颖达听出了异常,他问的是儒家,可是罗喆回答的是孔子。
很奇怪,他不明白,罗喆就像一团混沌,对于焚书坑儒的秦始皇没有反感,也崇尚孔子,似乎他能够接受在孔颖达眼里相互排斥的东西。
“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不知道为什么,孔颖达的脑海中突然想到这句话。
不久之前,罗喆用这句话激励着厨工。
他突然感觉有些疲惫,似乎一下子接收了太多的信息。
罗喆不是敌人,但也不是盟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