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夫子霸宋

第48章 赴死

夫子霸宋 墨落皇朝 5541 2024-11-15 08:52

  杨博在建康府城愁眉不展,赵鼎、韩世忠各有谋划。

  身处真州的完颜昌,也是一样愁眉不展,各种谋划在心中掠过。

  “大帅,不若让秦某过江斡旋一番,或许可探知四太子的踪迹。”

  完颜昌扫了一眼大金皇帝所赠的参谋军事,这个秦桧倒是个合手的汉人。

  只是四太子兀术的死活,他并不放在心上。

  兀术继承了太祖阿骨打的军势,与宗翰等人威胁到了吴乞买的帝位。

  吴乞买巴不得兀术死在宋国的江南,这样就可以号令国内继续发兵了。

  自阿骨打身死,吴乞买继位,金国的帝位就有些不稳了。

  吴乞买不是英雄,难以号令各部,坐不稳帝位。

  无论是阿骨打四子,还是作为金国缔造者完颜盈哥之子的挞懒完颜昌,都在觊觎着金国帝位。

  即便自己上不去,也要扶持自己的亲眷上去。

  争夺帝位,哪有亲族可言?

  虽说恨不得兀术死在江南,但他这边也不得不救。

  不发兵救援,东路主帅宗翰就敢断了他的退路。

  如今宋国的两淮地区,已经无粮可征。

  就食于北方,这是几路共同商议的结果。

  扶宋臣刘豫控制北方,稳定战乱之下的农耕,维稳的方略,他已经报到了北方的大本营。

  那是长远的谋划,眼前退兵,也是必须要做的选择。

  一两月之间,军粮耗尽之前,必须要率军北上的。

  再拖延下去,恐怕就回不去北方了。

  “如今宋将韩世忠闭锁大江,兀术那边杳无音信,你一去不回,我也奈何不得你这降臣了。”

  与兀术的勇猛不同,挞懒有军中智将的称号,望着眼前的秦桧。

  他也不能肯定这位走了之后,还会不会跟之前一样驯服。

  “大帅,秦某在五国城作为,为许多降臣所不齿。

  只要五国城的降臣不死,我对大帅的忠诚不变。”

  自汴梁一路见识了宗室、帝姬的惨状。

  原本因主战登上御史中丞之位的秦桧,心理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

  若只是一路艰辛,他的心志也不会大变。

  五国城内,徽宗的一纸降表,让他在苦难之中,见识了不一样的繁华。

  些许的繁华,或许对于大宋的执政而言粗鄙不堪。

  可一路北上之后,再见些许繁华,却引动了他的不甘之心。

  些许的不甘之后,就是全无节操的跪舔,效果自然是不错的。

  无论是面前的挞懒,还是被困江南的宗弼,即便是吴乞买,也对自己礼遇有嘉。

  这无疑促成了秦桧心理的变化,徽钦二帝比之他秦桧,更是不堪。

  丧权辱国之帝王可活,他秦桧如何不可活呢?

  “好!

  自去筹备金银财货,能拿多少就拿多少,至于如何过江,你自去安排。

  该如何传送消息,不需要我教你吧?”

  对于眼前的秦桧,挞懒表现的很大度。

  若不是这些温驯的汉人,汴梁城也不是那么容易被攻破的。

  从辽人到宋人,这样没有骨头的,挞懒见的多了。

  无需自己去想办法,他们有的是办法来联络自己。

  许多事,无须他用脑去想,无数个秦桧比他想的都周全。

  “谢过大帅的慷慨,我且去了。”

  见挞懒点头,秦桧心中狂喜不已。

  自己之前是御史中丞位,是坚定的主战派。

  如今五国城的降臣,都在北方待着,只要自己找到康王的行在,执政之位是少不了的。

  “不急,孛堇太一还是需要过江的。

  不然宗翰那边说不过去,待孛堇太一过江之后,你再过江吧。”

  不等秦桧退下,完颜昌也做出了有些为难的决定。

  兀术回不来,孛堇太一去了也没用。

  但身后有宗翰的帅帐盯着,不派人过去也是不成的。

  孛堇太一前日来报,已派了百余侦骑过江,这些人显然是不够的。

  至少三五千人需要过江,这是他应该给宗翰的态度。

  如果孛堇太一过江之后,也一样杳无音信,他这边就只能退兵了。

  “大帅不可!

  之前的军报虽不甚详细,但江南有可以抗衡四太子的大军是肯定的。

  此时派军过江,只怕中了宋人圈套。”

  回朝之后,是主战还是主和,对秦桧来说很简单。

  但是,金朝军队对于江南行在的压力,必须要存在。

  没了压力,朝野上下就该互相倾轧了。

  如果康王行在开始了文臣之间的倾轧,那还有他的执政之位?

  “若兀术无碍,孛堇太一过江也一样无碍。

  若兀术已经战败,那此次过江,很有可能就是大败之局。

  即便是赴死,孛堇太一也不得不去,宗翰在后面盯着呢!

  你也无须担忧,无论兀术胜败,金国以后不会小看那个康王了。

  你只要按照自己的想法办事就好。”

  将心中的苦闷说了一点,完颜昌挥手让秦桧出了帅帐。

  望着江南方向,想着孛堇太一的前途,他也只能无奈喟叹。

  秦桧这边在真州领了金银财货,也没有直接渡过大江。

  而是在金军的保护之下,带着财货奔镇江而去。

  建康的文武,显然是主战的,能困住四太子金兀术,也不是无能之辈。

  自己的来路不明,说不得碰上鹰隼一般的文臣武将,就会直接被杀。

  与其在建康附近冒险,不如直接奔康王行在来的安然。

  秦桧刚走,董平的渡江大军,也在韩世忠的帮衬之下到了真州地界。

  对于攻取真州,董平有些无所谓,只要人马足够,在他看来,没什么城池是攻不下来的。

  虽说手下的人马,被岳飞跟李成筛过,但之前都是各处的乱匪。

  一批不畏生死之流,又有什么城池是攻不下来的?

  秦桧想要远赴温州行在,董平想要旦夕攻破真州。

  千里送女的赵鼎已在海上,韩世忠的黄金也送到了建康府城。

  一支十几人的文人小队,也在温州登上了远赴建康的海船,这是赵鼎联系的太学生们。

  而杨博此时,正在无门无窗的建康府府衙之中发呆。

  没有工业化做依仗的实务,做起来实在是太难了。

  规划建康城池,需要的砖瓦,只能自己制造,窑工瓦工需要自流民之中挑选。

  保证粮食产量的农业,如今也正值育秧的季节。

  如何育秧,如何选种,杨博一点也不清楚。

  他只是大概知道一些如何选择杂交水稻,但这些办法虽好,栽不出稻子,也是没鸟用的。

  粮食是重中之重,没有粮食产量的保证,根基肯定是不稳的。

  还有就是修建府城所需要的木料,到哪采伐如何运输,也是摆在面前的现实问题。

  许许多多的问题,别说是参与了,就是想想都令人头大。

  “艹,狗官一样不好做!”

  按了一下眉心,爆粗口发了一下感慨,杨博也不急着办事,继续坐在大堂上发呆。

  他要等金六郎过来,如今那老小子比自己忙的多。

  莫府山那边的需要的粮草,需要转运到建康府的财货。

  以及流民、义军的安置,如今都是金六郎在抓总。

  这位混迹于市井的相扑社首,在庶务上倒是一把好手。

  从汴梁到建康,一路行来,金六郎这边从没出过大的纰漏,这也是超出杨博预计的。

  这次找金六郎过来,杨博主要是为了工种的划分。

  农户、窑工、伐木工、木匠、泥瓦匠,如今都是紧缺的职业。

  流民之中算是百业俱全的,在行军途中,就有过划分。

  如今需要更细化一些,而且需要短时间之内,形成该有的战斗力。

  这事儿目前也只能委托给金六郎来办了。

  杨博在府衙大堂,等来的不仅是金六郎,岳爷也跟着来了。

  看岳爷表情,应该是挞懒的援兵来了。

  “太尉,挞懒所部孛堇太一开始渡江了。

  此次渡江,金贼全为轻兵精骑,已在江边扎下了阵脚。

  看前军态势,当为搜索宗弼残部的人马。”

  岳飞此来建康府衙,也是有不得已的苦衷。

  他跟李成的部队,如今九成以上都是新招纳的流民、乱匪、义军。

  战斗力比普通百姓强点有限,想要成军,至少要操练一月以上。

  在岳飞看来,半年左右的训练对新军而言还是必要的。

  如果孛堇太一所部是重甲骑兵,双方都有机动力不足的劣势,还是可以一战的。

  可如今孛堇太一所部全部都是精锐的轻骑,步军面对,就有些无计可施了。

  打不过不说,还追不上,还未开战,就失了先机。

  “六郎,让壮丁抓紧时间,用陷马坑将莫府山战场与建康府城隔开。

  此乃急务,速速下去安排。”

  虽说上战场不成,但杨博对于战场态势的解读,不比岳爷差多少。

  孛堇太一带来的全是轻骑,那问题就严重了。

  将这批援兵隔断在莫府山战场,是首要的任务。

  见金六郎匆忙离去之后,杨博沉思片刻,再次开口。

  “挞懒那边做了最坏的打算,此战咱们失了先机。

  孛堇太一所部,只能跟韩世忠配合歼灭了。

  决不能让孛堇太一窜入建康府的其他州县之中。

  岳都统,知会韩世忠,待孛堇太一所部全部登岸。

  他在江上,你在岸上,双方合力绞杀孛堇太一所部。

  此战之后,练兵就是第一要务了。”

  孛堇太一所部,就是黄天荡最后的收获了。

  对于歼灭这批金贼援兵,杨博内心是笃定的。

  遍地的陷马坑,足以让他们变成下马的步卒。

  没了骑兵之利,金贼也就那样了。

  挞懒派孛堇太一过江,这是求死而来,杨博当然要满足他的想法。

  说完之后,杨博也陷入了沉思之中。

  挞懒如此作为,显然是金国内部的政争动作,这是为了安抚远在京东的东路元帅宗翰,做出的动作。

  对于杨太尉的说法,岳飞也是赞成的。

  只要孛堇太一部人马不过万,陷入黄天荡战场,败局是一定的。

  有了韩太尉在江面辅助,岳飞心里的压力也小了不少。

  有了能扼制骑兵的战场,即便人马生疏,也是可以打上一场的。

  岳飞这边最怕的就是,遇上杨太尉口中所说的游骑。

  远则放箭,近则走,走不了再战。

  以步卒对上这样的游骑,想想也是败多胜少的场面。

  黄天荡战场,只有沿江一里左右的平地,因为靠近江面,地面湿软。

  战马几个来回,地面就是泥泞一片。

  辅以江上的楼船,以甲士列阵困死精骑,就是接下来的战法了。

  “太尉,职下人马何时渡江?”

  有了应对孛堇太一的战法,岳飞又问了一个战略级的问题。

  挞懒部既然已经察觉江南的不妥,黄天荡的战事就进行不下去了。

  困守江南,就要丢失两淮,如今两京的一些城池,依旧在宋军手中。

  北上两淮,也是此后必然的选择。

  就跟孛堇太一跨江而来一样,黄天荡的人马,也必须跨江北上。

  岳爷的问题让坐在正堂的杨博,轻声一叹。

  金贼那边需要孛堇太一南渡赴死,江南这边也需要有人北上赴死。

  不管是岳爷还是李成,亦或是已经渡江的董平,人马都缺了操练。

  武备也不算齐全,弓弩的缺口很大。

  宋军不管是官军还是义军,面对金贼的骑兵,有其天然的劣势。

  北上硬战,稍有不慎,就是大败之局。

  “战败孛堇太一,如若不能全歼,就要驱赶他们北上。

  宗弼残部也是一样。

  宗弼部被全歼,必然会导致金国的注意力集中在两淮。

  增兵也是其必然选择。

  宗弼之败,也必然会使金贼的东路军马合股。

  宗翰、宗弼、挞懒三人一路,在淮东平原地带,兵锋势不可挡。

  北上之旅,九死一生啊……”

  没有背嵬军这等精锐骑兵,岳爷现在北上,也是九死一生的局面。

  即便杨博将三万甲士,全数拨给岳爷,在平原地带也决定不了战局。

  如今的局势,不仅是失了宗弼部精兵的金贼在坐蜡。

  杨博这边的十几万人,也是一样。

  困守黄天荡,自然不惧金贼。

  可一旦走到平原地带,骑兵克制步兵的规律,也不是那么容易翻转的。

  想要在淮东克制金贼,除了精锐骑兵之外,除非有赵大那个时候的步卒参战。

  不然,现在的步卒,根本无法面对金贼的骑兵。

  赵大挂了百余年了,他的精锐步卒自然也早已不在。

  现在也不是考虑能不能北上,而是要选出派谁北上。

  岳爷这位战神,无疑是最好的选择,可战局难测。

  以新建的步卒,对抗宗翰的东路军,杨博这边是没有一点把握的。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